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AI芯片第一股」市值神話破滅

2024-02-14財經

在科技的浪潮中,總有一些企業如同流星般劃過夜空,短暫而耀眼。寒武紀,這個曾經被譽為「AI芯片第一股」的科技新星,如今卻似乎正面臨著市值神話的破滅。在人工智能的熱潮中,寒武紀曾一度被視為中國芯片產業的希望,然而,隨著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的釋出,這家公司的未來似乎變得撲朔迷離。

2023年1月30日,寒武紀釋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業績預告。報告顯示,公司預計去年實作營業收入6.8億元至7.2億元,較2022年同期略有降低。更令人關註的是,預計歸屬凈利潤虧損7.56億元至9.24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45億元至11.55億元。這不僅是寒武紀連續虧損的第七年,也是其成立7年來首次營業收入發生下降。

寒武紀的虧損並非無跡可尋。自2016年成立以來,公司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至2022年,寒武紀的虧損額分別為3.807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4億元、8.25億元和12.57億元。累計虧損超過50億元,這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在資本市場,寒武紀曾是投資者的寵兒。202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寒武紀開盤大漲288%,市值破千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熱情逐漸冷卻,股價也逐步回落。2023年初,ChatGPT的橫空出世再次點燃了人工智能的熱情,寒武紀股價一度回升至每股271.47元,但隨後又出現了股東紛紛減持套現的現象。

寒武紀的困境,部份源於其對大客戶的過度依賴。從2017年到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99.95%、95.44%、82.11%、88.60%和84.94%。這種高度依賴大客戶的風險在於,一旦客戶大幅降低采購量或解除合作關系,寒武紀的業績將遭受巨大沖擊。例如,與華為「分手」後,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線營業收入連續四年大幅下降。

在技術層面,寒武紀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盡管其主力產品思元370在效能上有所提升,但在雲端智能計算市場和邊緣智能計算市場中,輝達等企業占據著主導地位。寒武紀的AI芯片在效能上與輝達的主力算力芯片p00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盡管寒武紀在研的思元590有望在效能上對標p00,但這一目標的實作仍需時間。

創始人陳天石的身家也隨著公司股價的波動而縮水。上市首日,陳天石的身價超過250億元,而到了2024年2月2日,其身價已降至129.79億元。這不僅是個人財富的縮水,更是市場對寒武紀信心的減弱。

盡管如此,寒武紀並未放棄。公司在2023年8月公布了一份回購方案,計劃回購3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陳天石本人也承諾,自承諾函出具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不會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這些舉措旨在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然而,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在人工智能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寒武紀要想在商業化道路上走得更遠,不僅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還需要在產品創新、市場拓展和生態建設上下更大的功夫。寒武紀能否抓住AI芯片發展的機遇,實作從虧損到盈利的華麗轉身,仍需時間來證明。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科技時代,寒武紀的故事還在繼續。它能否重振旗鼓,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或是繼續在虧損的泥潭中掙紮,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寒武紀的經歷都將成為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縮影,提醒著每一個追夢者:在科技的征途上,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決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