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建國初期走集體化道路是必須的,78年改革是在集體化基礎上進行的

2024-02-01三農

現在大家在網上爭論集體和分田單幹相當激烈,但任何事物拋開當時的歷史條件去講都是沒意義的,建國初期實行農業集體化必須的,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78年的農村改革是在集體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這個基礎也沒有分田單幹後的糧食大豐收,所以任何事物都不孤立的,都是因果相連的。

一、落後的農業基礎決定了建國必須搞農業集體化

中國的農業耕作方式從秦朝到民國二千多年中基本沒有突破性的大發展,一直就牛耕人種的勞作方式,建國初全國一輛拖拉機耕地都沒有,很多落後的西北西南地區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生產力極其落後,農業生產效率也非常低,這與歐美、蘇聯、日本等大機械化農業生產相差很大。

中國是多山多丘陵少平原的國家,耕地都是幾千年來一家一戶用鐝頭一鐝頭一鐝頭開墾出來的,所以平整的大塊土地很少,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就連華北大平原上也是起起伏伏、坑坑窪窪的一小塊一小塊,絕對不象現在這樣千裏平川。而且長期的一家一戶私有化,各家的地界地埂都很大,也很不規則,占了很大耕地面積。

水利灌溉設施很原始,除沿河的河川地能夠透過自流或水車澆灌以外,其它的都是靠天收,並且由於是私有制公共水渠很少,很多都是自家修自家的,過別人家的地不讓過。爭水也很厲害,因爭水打架死人的全國各地到處都有。大型水利設施根本沒長,水浸災害經常發生,糧食絕收年頻繁發生。

由於從來沒有過深翻土地全國的耕地質素很差,高產耕地很少,大部份是低產田。而且人均耕地面積很少,荒山荒坡荒灘很多,但個人開墾治理十分困難。肥料一直是農家肥、草木灰,全國沒有一家化肥廠。

二、一百多年來的戰亂使全國很多家庭支離破碎,特別是從抗戰到全國解放的十二年,軍烈屬、孤寡老人、五保戶很多,勞動力嚴重不足。

從鴉片戰爭到全國解放這一百年中中國戰亂不斷,很多家庭都支離破碎,抗戰爆發戰爭更激更殘酷,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廣大淪陷區和抗日根據地,更是家家都死有人,有的死好幾個,孤兒寡母、失子老人到處都是。解放戰友更是波及全國,解放軍、國軍死亡人數更多更廣,還有死於戰亂中的老百姓,這些人大部份都是青壯勞力。

土改後很多家庭因為無青壯勞力而無法生產,種地是純體力勞動,婦女而且還是小腳婦女很難獨立完成農業生產,一個農戶中沒有男勞力很難存活下去。山西、河北的抗日老解放區的軍烈屬、孤寡老人、五保戶最普遍,最缺乏勞力,群眾為了生產自發的進行互相幫助,於是互助組就出現了。

農業生產工具也十分缺乏,貧下中農、雇農家庭基本上沒有耕牛騾馬、驢等大牲口,犁耙耬等大型農具也很少,只有中農、富農和地主家裏才有,土改後雖然分了地主富農的生產工具,可是地主富農必競太少,一個村就一兩戶地主,把地主家的生產工具分到廣大貧雇農手中一戶能分一件就不錯了,有很多甚沒分到。

沒有耕牛、農具搞生產就十分困難,所以農民在日常中就是你借我的這農具用,我借你的那農具用,形成互補,但是也有好多借不到的,特別是農忙時期大家都急著用,沒耕牛農具的家庭就耽誤事,晚了種不上地。

三、貧雇農沒文化素質低下,信封建迷信的多,信科學的少,會科學種田的更少

電視劇【老農民】中的「吃不飽」和「小轉兒」,這兩個人是妥妥的雇農吧,但是你要認為他們是種地的好把式,那你完全錯了,他們給別人扛長工幹活,但他們並不會種地。像【白鹿原】中的鹿三,一生都在為白敬軒扛長工幹農活,可是論種地的知識他還不如白敬軒,都是在白敬軒的指揮下幹活,為什麽會這樣呢?

農民沒文化,貧雇農更沒文化,現在大家都說基因會遺傳,這話套在窮人身上更正確。建國絕大部份農民都是睜眼瞎,就連一些地主富農也是睜眼瞎,識字的人很少。那時候農民普遍信封建迷信,絕少有科學意識,更別說科學種田,平常連個加減法都不會。這樣的情況指望他們科學播種、科學選種、科學育苗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像「吃不飽」那種農民「丁吃卯糧」,饑了連種子都敢吃,並且懶的出奇,啥都不會,指望這些人單獨種地絕對會餓死。

四、國際環境十分惡劣,美歐等已開發國家對我們封鎖,蘇聯也對我們鎖封鎖

剛建國我們的國際環境十分惡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全面對我們封鎖,妄圖把我們困死、餓死。六十年代後蘇聯又與我鬧翻,蘇東社會主義陣營又對我們進行孤立封鎖。在這種情況下的進出口貿易等於零,想進口糧食、技術根本不可能。

在以上這幾種國情下,我們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須團結一致,必須要走集體化道路才能改變中國農業的落後面貌,必須要集中力量才能辦成大事。越窮就得越團結,越落後就得越團結,否則就會被個個擊破。

正是由於三十年的集體化,我們才完成土地平整、耕地提質、梯田修復、荒山荒坡荒灘開墾、水利設施建設,擴大了基本農田,改善了農業落後面貌,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培養了農民科學種田的業務技能。同時也發展了農業機械、化肥、種子,開啟了國際環境,為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責任制打下基礎,才有了分田單幹的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