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打造農產品品牌,從這10個方法入手!

2024-03-28三農

農業的發展樸實而不易。生產一線,揮灑汗水,推出產品,做設計的,創新包裝產品,銷售廠家,努力推廣。可是即便如此,很多優質的農業產品依然在沈睡,沒有知名度,甚至還不如一些並不優質的產品出名。那麽如何把優質的農產品變成商品,不僅僅是作為普通食物售賣,實作它價值的最大變現,仍然是農業人需要解決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麽,農產品的品牌打造,我們需要怎麽做呢?

近年來,農業人都逐漸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有越來越多的農業人正在積極做農業品牌化建設,在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機械化、資訊化、標準化發展的基礎上, 農業品牌的塑造培育、推廣行銷和社會宣傳,提高產品的影響力、富有文化內涵的農業品牌,從而實作產品價值效益。

企業作為品牌建設的主體,要提高品牌、市場、質素和誠信意識,積極開展區域品牌經營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經營機制,真正形成一批品牌叫得響、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品牌。

01

利用公共資源

建立農產品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利用和搶占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將其「據為己有」。即將產地和品類資源「企業化」,出於產地,高於產地,占據品類,打自己的品牌,做產地和品類的前沿代表。這些資源對於建立農產品品牌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02

品牌占位以快制勝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做品牌,就要搶做經典品牌。如果你慢了,就要向超前賽道的行業或者品類市場靠攏。企業家們應該對產品抱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盡快品牌占位,傳播推廣!

03

聚焦優質課堂

農業本身就承載著地域文化。

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食品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建立品牌的必需。與農產品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地方風俗習慣,消費者認知、消費習慣和飲食習俗,比如食品概念、飲食習俗、口味方法,諸如南甜北鹹,中辣西酸就是這種資源,還包括人文歷史資源,比如產品傳說,名人故事等。

都可以發掘產品文化並行揚光大,富裕品牌靈魂,甚至信仰。

04

創新品質差異、突顯品牌

1.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在產品上制造不同。

不同品種有的會有不同內外異性,地域特產備受消費者的關註,甚至成為流行。行銷者要擅於將這些產品獨特的差異性融入品牌,使之成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標誌標簽一樣成為消費者辨識這個品牌的符號。

例如,同樣是獼猴桃,紐西蘭從中國引種後,對原先口味偏酸的綠色果肉獼猴桃進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黃色果肉的全新品種——黃金奇異果。2012年紐西蘭佳沛國際奇異果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遠遠超過奇異果的故鄉中國的出口量。

2.提煉出產品和品牌差異化價值並加以突顯傳播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市場,如果產品本身現成的差異化不足,那麽需要下功夫挖掘,在產品和品牌價值上制造出不同。

例如盛產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長壽的涵義,透過並不復雜的技術讓桃子長成壽星的模樣,一個賣到100元的高價。

05

打造品牌形象特點、辨識度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產品也有眼緣,用外在形象視覺傳達內在價值,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甚至個人化,這就是品牌和產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創意建立品牌辨識符號

2. 選準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推廣廣告

3. 設計好的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

4. 利用新型產業模式創造差異,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

06

建立領先或者獨特的產品標準,引領行業

一種標準是國標體系,另一種標準是消費者評判標準。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建立領先或者獨特的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讓競爭對手淪為跟進者、模仿者,或者為消費者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標準,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決策時提供依據,這是在農產品搶市場、做品牌的有效法則。

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比知識本身重要,技術標準比技術本身重要,擁有消費者心中標準比實際標準重要。擁有標準,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動權,也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放開手腳大膽創新,標新立異,大張旗鼓地宣傳這一標準,把標準做到消費者心裏。

07

品種研發,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行銷思路,獲得有利競爭,實作突破。

雜交創新的兩大類別:

第一個類別是,不同行業間的互動、借鑒與合作。比如獐子島海參借高端酒水渠道雙贏,比如淳牌有機魚與酒店合作,實行獨創的專賣政策。

另一個類別是,將不同行業間的行銷要素的整合進來,為我所用,改良產品或者其它行銷要素的DNA,使它產生變異,創造出(1+1)n的幾何倍增效應,從而產生巨大的行銷能量。比如雅各V9和果維康VC含片,食品功能化與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交變異後的產品與原來大不一樣了,顯現出更為強勁的優勢基因;比如哈根達斯入鄉隨俗,創造出「月餅冰激淩」.

08

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市場是個天生高度同質化市場,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鮮食品,同質化越是嚴重。常規的想法是,這樣的產品放到市場裏唯一可以拼的只有價格了,結果,誰也賣不出好價錢。

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大振幅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原來相同的產品變得徹底與眾不同。經過深加工後,蔬菜水果罐頭、果蔬片做品牌就相對容易一些。事實也確實如此,火腿腸的品牌早於冷鮮肉,蔬菜水果罐頭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現了。

深加工正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例如,1公斤鮮辣椒價格約為1.2元;曬制成幹辣椒後,收購價格約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幹辣椒制成辣椒醬,市場價格最高也不過10元左右。當同樣的辣椒,換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奮的新答案案:1公斤幹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紅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還可以提取辣椒堿,剩余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腳料作飼料賣。這樣一來,1公斤幹辣椒能增值到35元,是幹辣椒價值的整整7倍!

09

全過程加強品牌維護

其一,重視產品質素。 建立健全特色農產品標準化質素管理體系,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至終端銷售等環節全程把控,完善質素安全溯源體系,保證產品質素安全可靠,增進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消費信心。鼓勵培育高附加值農產品,推動優質農產品積極開展相關認證,提高市場競爭力,實作品牌溢價,增加農民收入。

其二,最佳化特色農產品組合。 透過引進人才、與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在現有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延伸,研發能夠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的特色農產品,豐富特色農產品組合,延長特色農產品生命周期,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使特色農產品發展推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作的助推劑。

其三,關註市場需求。 加強與消費者溝通聯系,暢通交流渠道,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及購買特色農產品的期望值,根據顧客需求及期望值最佳化、提供產品,提高顧客購買的滿意度,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忠誠度和美譽度。

10

多渠道促進品牌推廣

第一,充分利用好傳統主串流媒體。 在主串流媒體上定期宣傳特色農產品及品牌廣告、新聞等資訊,擴大產品及品牌資訊與公眾的接觸面,提高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多渠道用好各類新媒體。 可以在購物平台開設網店,向消費者提供特色農產品品牌資訊,也可以透過直播平台,進行直播帶貨,還可以借助本地開發的App進行銷售,持續擴大特色農產品的市場覆蓋面,使顧客多層次、多角度接觸到特色農產品及其品牌的相關資訊,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

第三,暢通產銷推廣渠道。 充分用好產銷對接會、品牌推介會、展會等傳統宣介渠道提升特色農產品的業界美譽度,並選擇知名度、信譽度較好的中間商進行合作,利用其較好的市場形象提升市場對特色農產品品牌認可度。

第四,促進消費者口碑傳播。 經驗來源和個人來源是消費者資訊來源的重要組成部份。透過獲得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認可,使消費者有較強的推薦意願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更快、更廣地分享和傳播,促進消費者成為特色農產品品牌形象及品牌文化最有力的傳播者。

來源:中禾農檢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份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從該公眾號轉載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平台無關。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