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觀察|如何專業托舉「走出去」企業,臨港啟動全國首個綜合服務平台

2024-06-23三農

臨港新片區的高水平開放不僅在於「引進來」,也同樣體現在「走出去」。如何做好「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彈板」?最新的措施之一是,全國首個「走出去」公共服務辦事大廳於6月21日在滴水湖畔正式啟動。

當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一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的實體化公共服務中心,首批設立十個專窗背後的一支專業化服務團隊已經準備就緒。

「臨港‘走出去’的企業很多在知識產權、市場拓展等方面有核心競爭力,這些方面是足夠的,但他們缺的是「走出去」的中間橋梁,包括金融、法律、財稅、保險等,需要這些機構去托舉他們,從而能安全、順利地出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稱「中國信保」)浦東和臨港負責人陸正懿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如是表示。

實際上,包括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在內的三個以服務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公共服務平台當天在臨港同時推出,由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和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等共同啟動。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貿處處長孫筱和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臨港新片區設立即將滿5年,制度創新方面形成典型創新案例一百余個,其中48個為全國首創,「在此基礎上,結合過去5年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我們推出三個綜合性的服務平台。」孫筱和進一步補充道,這些服務平台均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最大的特點則是綜合性強、系統性強、整合度高。

對政策進行最佳化簡化和整合,便於「引進來」市場主體提高對中國政策、臨港政策的理解和認知,也為「走出去」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也是向世界彰顯新片區更加開放的鮮明態度。」孫筱和表示。

2024年6月21日,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等三個以服務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公共服務平台啟動。

行使境外投資專案備案,「去年占到全上海的20%」

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集中行使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罰等事專案錄的決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於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行使境外投資專案備案等事項。備案可適用註冊在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域(浦東新區範圍)的地方企業,在中方投資額3億美元以下的非敏感類(不涉敏感地區國家、不涉敏感行業等)境外投資專案。

2022年10月,國內液體化學品航運龍頭之一盛航股份(001205.SZ)與上海運德共同出資在上海臨港設立了盛航時代。「在液體化學品內貿運輸這個細分領域裏,我們在國內是最大的船東,在這裏成立盛航時代主要是拓展外貿業務。」盛航時代副總經理秦誌鋒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

盛航時代設立不久,就作為中方投資主體申請臨港新片區境外投資備案,其計劃開展對外直接投資(ODI),於中國香港搭建國際危化品航運經營平台。這也成為了臨港新片區首例自主審批企業境外投資備案專案。

「從投資主體備案數量來看,去年臨港大概占到了全上海20%的體量。」臨港管委會金貿處相關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其同時提到,從「走出去」企業的類別來看,臨港目前集聚的科創型前沿產業以及資源能源類大型專案占比較多。

以國內壓縮機龍頭開山股份(300257.SZ)為例,該公司總部即設在臨港新片區。據了解,開山股份正在以臨港為「彈板」,擴大其壓縮機及地熱發電業務在全球市場的份額。

開山股份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全年公司營收為41.67億元,其中境外收入超過45%。報告中提及,自2019年SMGP電站(公司在印尼收購的專案)投入營運以來,憑借地熱新能源板塊的營收,公司的境外收入比重迅速上升。開山股份稱,高比例照付不議的境外售電協定是「現金奶牛」型收入。

基於「全球化戰略」和「轉型成為新能源企業和升級成為綜合性壓縮機公司戰略」,這家公司管理層最新制定的未來3-5年海外經營目標為:地熱電站年發電、營運收入達到3億美元;壓縮機業務年收入達到3億美元;海外發電器材銷售(EPC工程)年收入達到1億美元-2億美元。

此外,作為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臨港也吸引了大型央企將相關專案布局於此。

就在去年11月,中石化化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臨港正式揭牌,該公司是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本部設在上海。據悉,該專案落戶臨港後,將整合化工銷售境內外國際貿易機構、人員和業務,業務涵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七十多個經營品種,覆蓋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

2023年11月6日,中石化化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臨港正式揭牌。

企業全球化意願強烈,專業服務供給需提升

陸正懿表示,從臨港「走出去」的企業存在以下特點:第一,全球化經營、海外拓展的意願非常強烈;第二,它們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但有些企業「走出去」經驗相對欠缺,海外可調動資源也不足。

「所以這些企業非常需要包括中國信保在內的專業機構給到足夠的支持,包括金融、政策、法律等。」陸正懿表示,總體而言,對臨港的企業來說,「他們需要的服務要更加全面,甚至是能夠覆蓋支持整個生命周期的。也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我們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就是提供政策性保險之外,還會額外地幫企業去引入一些他們需要的其它機構。」

前述臨港管委會金貿處工作人員也提到,從前期實際情況來看,「臨港企業‘走出去’最普遍的難題還是專業服務供給的問題,這一塊需要提升。」

陸正懿認為,最新啟動的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即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把‘走出去’企業全生命周期需要的服務機構和資源主動匯集到了一起。」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臨港新片區按照「四個一」,即一個實體化公共服務中心、一批線上專業化服務平台、一系列專業服務業集聚區、一支專業化服務團隊,打造了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

從實體化公共服務中心的角度來看,該平台有三個特點。一是專業化,整合政府、行業組織機構、專業服務機構的資源,打造全國首個「走出去」公共服務辦事大廳,設定跨境金融、涉外保險、法律仲裁、涉外財稅、產業政策、ODI備案等十個專窗,為企業提供整合權威的專業咨詢服務。

二是綜合性,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同步設定路演廳、展示廳、洽談區、辦公區、會議室等多個功能區域,支持行業商協會、走出去企業等市場主體舉辦「走出去」課堂、企業沙龍、商務對接等各類活動,構築「走出去」良性生態圈。

三是指南型,依靠專家智庫,重點圍繞外匯政策、境外政策法規、文化、安全防範、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整合釋出國別投資指南、風險預警、全球法規、行業標準、商務和旅行服務等資訊,打造一站式資訊集市。

同時,根據不同場景需要,臨港還創新開發了線上「四通一平台」,包括「臨港新片區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小程式、新片區跨境通、新片區法務通、新片區航運通、新片區金服通。

此外,平台依托臨港新片區現代服務業開放區發展,全面構建創新金融服務中心、新型國際貿易服務中心、國際航運服務促進中心三大主導產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法律服務中心、國際教育發展促進中心、國際人才交流促進中心、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港等配套產業在內的「3+X」開放型現代服務業生態體系,提升全球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

據悉,目前已集聚25家銀行、17家保險(再保險營運中心)、22家券商以及66家法律、會計事務所、知識產權、國際物流等超過200家服務機構,服務國內外貿易企業近5000家。

目前,平台集聚的服務團隊主要以「公益性服務+市場化運作方式」為全國「走出去」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全國首個「走出去」公共服務辦事大廳。

中國信保即是上述十個首批入駐專窗之一。「我們之前有專門服務臨港的團隊,現在設立專窗以後,可以更加貼近我們的客戶,更加便利地提供點對點服務,也可以更好地根據臨港客戶的特點和需要去量身客製保險保障、融資配套的方案。」

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王丹妮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去年一年,我們在臨港服務的客戶就已經達到了435家,支持客戶的出口規模將近13億美元。」

陸正懿提到,目前在臨港,包括上汽國際、開山等頭部企業均為公司服務客戶。「比如開山,目前在海外一些國家的地熱電站的投資營運,包括當地器材銷售的風險保障、市場拓展支持以及融資增信支持,都是由中國信保來提供。」

中國信保是由國家出資設立、支持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與合作、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也是中國唯一的政策性保險機構。官網介紹,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保累計支持的國內外貿易和投資規模超過7.98萬億美元,為超過31萬家企業提供了信用保險及相關服務,累計向企業支付賠款216.9億美元,累計帶動近300家銀行為出口企業提供保單融資支持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

王丹妮表示,除了更加貼近客戶之外,中國信保還可以以臨港專窗為支點,協同政府、銀行、行業協會等定期舉辦行業論壇、政策宣講會等,「透過這些資訊交流平台,讓政策和服務能夠主動找到企業。」她同時表示,未來公司也計劃把最新的產品、最優的服務模式、最好的政策優先落地臨港。

值得關註的是,臨港集聚的前沿產業也將推動「走出去」服務機構自身能力建設的提升。

王丹妮表示,從中國信保的角度來說,「我們看待的業務風險分成幾個層面,一個是國別風險,這是大家都面臨的;還有一個是買家風險,存在千差萬別;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就是行業風險,比如有的行業是明顯的周期性行業,有的則是一個新的賽道。」

「臨港這裏有比較多的專精特新企業,產業走得比較前沿,可能大家相對缺少經驗和歷史積累,這對我們這些服務機構來說也是挑戰。」王丹妮同時認為,挑戰即是機會,「因為有了這些挑戰,我們才能開啟更多的思路,有更充足的動力去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