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村級蔬菜交易市場年成交額5.7億,全靠它→

2024-01-05三農

一個村級蔬菜交易市場的規模能有多大?

位於沂南縣蘇村鎮北於村的北於蔬菜交易市場給出了他們2023年的答案:年交易量3.4億斤,年成交額突破5.7億元。

菜農有序排隊進行稱重,現場沒有一位市場工作人員。(資料圖)

「在臨沂市同級別的蔬菜交易市場中,我們這個市場規模位居行業第一。」作為北於蔬菜交易市場的管理方,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倫說,而這一切都得益於蘇村鎮開展的「校地企」合作模式。

在2020年之前,北於蔬菜交易市場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市場,年交易額不到一億元。郝倫回憶,那時候,他每天處理最多的就是菜農與客戶之間的結算價格不統一、菜款拖欠等糾紛問題。

「北於蔬菜交易市場遇到的這些難題,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們當地蔬菜產業的發展。當時我們就在想,能不能和高校對接,研發一種透過技術、大數據等手段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東西’」。蘇村鎮黨委書記高燕妮說。

2021年,恰逢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第一書記工作隊到來,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蘇村鎮黨委政府和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聯系對接上了山東大學軟件學院,三方一拍即合,達成「校地企」合作發展框架。

按照合作發展框架,山東大學軟件學院依托優勢學科,面向產業需求,為當地開發一款蔬菜交易系統,幫助企業提高交易效率,為當地蔬菜產業提供科學種植指導;企業借力高校研發力量,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定位企業發展目標;地方政府牽線搭橋,搭建舞台,整合資源。

校地企三方合作簽約儀式。(資料圖)

在近一年的時間裏,三方積極合作,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將所有可能影響市場經營管理的因素逐步納入數碼建模,合作開發了「基於多模態數據融合的農作物產量及價格預測系統」,創新研發了全國首家產地批發市場「商易通蔬菜電子交易系統」。

電子交易系統推行後,北於蔬菜交易市場每天蔬菜交易量達到170萬斤,同比翻了一番;單個農戶的平均交易時間縮短至5分鐘,而且能準確定位農產品源頭;解決了傳統交易所存在的資訊不對稱、管理模式粗放等問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糾紛。

記者在北於蔬菜批發市場看到,菜農們不用往返奔波,一個二維碼就可以搞定全程交易。菜農們透過雲平台生成的即時交易二維碼進行稱重、議價、交貨、去皮等全程交易,蔬菜的稱重交易數據透過DTU物聯網器材自動生成。

「現在來這裏交易比以前方便太多了,一張二維碼就能走完所有流程,而且馬上就能拿到賣菜的錢,一點都不拖欠,放心多了!」蘇村鎮大安村蔬菜種植戶李軍政說。

郝倫跟記者介紹「商易通蔬菜電子交易系統」的優勢。

山東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崔立真全程參與了這一系統的研發,據他介紹,這套系統還有一個厲害之處,就是透過分析歷史交易數據,為農民提供有科學依據的種植指導意見,避免跟風種植、紮堆種植。

2023年10月,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易通蔬菜電子交易系統」代表山東參加了2023全國數碼鄉村創新大賽,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騰訊等國有企業和大廠同台競爭,並獲得大賽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倫(右二)在全國數碼鄉村創新大賽上獲獎。(資料圖)

為了表彰新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在模式上的創新,蘇村鎮黨委政府重獎該企業165萬元。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通訊員 尹君 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