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丁爽:短期經濟趨穩,後續急需培育內生動力

2024-06-25三農

丁 爽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以下觀點整理自丁爽在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2024年6月)上的發言

今年上半年,GDP增長率可能維持在5%左右,經濟整體呈現穩定發展的態勢。然而,經濟復蘇過程中存在不平衡現象,即供給端趨強,需求端偏弱。此外,經濟對外需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 降低對外部需求的依賴,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是未來需要著重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當前經濟形勢分析與未來展望

今年是經濟復蘇的一年,且復蘇行程並未完全結束。根據目前的經濟數據,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同比增長率達到5.3%,環比增長率為1.6%。進入第二季度後,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與第一季度相比增速有所下降。但這種放緩並非全面性的經濟走弱,從PMI來看,5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50%以下,而私營部門的PMI數據,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這表明經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

經初步預測,第二季度的GDP環比增長率會放緩至接近1%的水平,下半年的經濟復蘇可能更加依賴於財政政策的支持。 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正在加速,預計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將超過今年前四個月或五個月的水平。 因此,全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左右,目前預測是4.8%,但存在一定的上行風險,最終結果可能在5%左右。 即便實作了5%的經濟增長,與疫情前相比,當前的經濟活動水平仍然較低,這對物價產生了下行壓力。

今年上半年供應端呈現出較強態勢,而內需端相對較弱,但5月有所改善。 無論是從環比還是同比的角度來看,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均有所放緩。與此同時,服務生產指數和零售業的同比增長都呈加速趨勢,零售業的環比增長也從4月的0%左右上升至5月份的0.5%。盡管供需狀況 邊界 有所改善,但目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仍維持在6%的水平,而零售業的增長率低於4%。 從絕對增長水平來看,供應端仍然強於需求端。

透過對分項指標進行詳細比較分析,發現: (1)當前的工業增加值水平明顯高於疫情前的趨勢水平;(2)服務生產水平明顯低於疫情前的趨勢水平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剔除房地產服務後,服務活動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這表明房地產服務是服務產業增長的主要拖累因素;(3)如果剔除房地產的影響,零售業的增長水平仍然略低於疫情前的水平 ,說明零售業不僅受到房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且零售商自身的恢復情況也未達到疫情前的趨勢水平。

供求缺口通常會產生兩種影響。首先,庫存水平上升,這是由供給過剩和需求不足造成的。然而,從庫存指標來看,工業品的產成品庫存和PMI庫存指數均未出現大幅上升。 到目前為止,外需是消化供求缺口的主要渠道之一。 前5個月,中國的貿易順差同比增長了1.8%,但這一指標並不能完全反映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正向貢獻。今年1-5月,從價值角度來看,出口增長了2.7%,進口增長了2.9%,這一數據並不能明確指出出口增速明顯快於進口。然而,如果從數量的角度來看,1-4月出口量增長12%,進口量增長5%。這是因為進出口價格均為負增長,而且出口價格下降快於進口價格。 因此,上半年的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相當顯著。

CPI是供需缺口對物價水平影響的反映,目前CPI仍處於較低水平。 核心通脹率,即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後的通脹率,已經從疫情前的1.9%降至0.6%-0.7%,說明負的產能缺口較為顯著。 未來核心通脹率可能會在0.7%的基礎上略有上升,但預計年底很難突破1%。 豬肉價格和燃料價格可能出現上漲,但全年通脹率的預測值為0.5%。疊加風險因素,實際通脹率更有可能低於0.5%。8月左右,CPI甚至可能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情況,低通脹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

對於全球經濟的展望,我們相對樂觀。 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能達到3.1%,與去年基本持平。同時,美國經濟表現出較強韌性,從現有數據來看,美國通脹率仍在下降通道中。今年的降息次數可能會超過美聯儲目前的預測,目前預測分別在9月和第四季度。各國央行及時調整政策,放松過去緊縮的金融環境,有助於降低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二、中國經濟面臨的長期挑戰

盡管全球經濟增長對外需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貿易摩擦的加劇不容忽視。 拜登政府不僅沒有降低杜林普時期設定的關稅,還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最近,歐盟也決定對中國的電動車征收關稅,並已宣布了臨時關稅措施,預計11月最終的關稅政策將出台。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可能從新能源汽車領域擴散到其他領域。另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是杜林普是否會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在競選綱領中,杜林普提出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60%的關稅,並對其他貿易夥伴加征10%的關稅。此外,他強調對中國加征60%的關稅僅是一個起點,後續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稅率。隨著中國產業鏈的外遷,杜林普還提到,如果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產汽車,將面臨更高的關稅。這給中國未來的出口前景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盡管中國企業透過將產業鏈外遷增強其韌性,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增加值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第三地加工的增加值比重正在上升。 因此,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中國經濟在外需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供給側局部產能過剩問題不容忽視,正如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部份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透過對行業產能利用率以及制造業投資的分析,發現目前有四個主要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今年一季度達到了歷史新低,不僅包括傳統行業,也包括新興行業,具體為汽車、電子機械器材、電腦通訊器材以及非金屬礦產。 而這四個行業的投資增速並未放緩,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因此,其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從需求側來看,無論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調研結果,都表明消費者信心呈現偏弱趨勢 ,指標已經持續較長時間處於100以下,疫情前這一指標通常在100以上。 人們對就業的信心和收入的預期同樣偏弱,這也反映在中國的超額儲蓄現象上,粗略估計當前的超額儲蓄超過了GDP的10%。 如果這些超額儲蓄能夠部份釋放,將對經濟產生顯著的提振作用。超額儲蓄過多說明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不足,擔心是否能獲得穩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 因此,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經濟活力的釋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強人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三、政策建議

產能重整是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之一 ,應防止行業內的過度競爭,同時,在某些特定領域,政府應協助進行必要的市場結束,鼓勵兼並重組來穩定行業價格,增加企業利潤。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應避免盲目跟風和重復建設現象,特別是在地方政府層面,需要防止出現重復投資的問題。對於產能利用率較低的行業,應密切關註其投資速度是否仍然過快。

在穩定房地產市場方面的,再貸款利率是否能夠進一步調整,以確保國有企業在收購商品房並將其用作保障性住房的過程中,其租金水平能夠實作商業上的可持續性。 此外,收購的房產立即重新投放市場可能並不能有效實作去庫存的目標,有些住房在購買後可能需要由國有企業或政府持有一段時間,在市場供需狀況發生變化時再適時釋放。

在刺激需求方面,需要更多關註如何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透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改善公眾對未來的預期也至關重要。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國有企業的利潤也可以更多地用於加強社會保障建設。每年的財政預算通常都會有剩余資金,未來可以考慮將未完全執行的預算部份用於個人所得稅的退稅,特別是針對低收入群體。

服務業的復蘇相對表現較好,並且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因此,在促進消費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的開放,例如醫療、衛生、教育、養老、娛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