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嚴防死守村民燒稭稈,光幹部餐食費就花了十多萬,最後還是燒了!

2024-04-01三農

近年來,空氣汙染成了困擾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社會各界紛紛建言獻策,從機動車限號到禁止熏臘肉,再到禁止稭稈焚燒。

各種手段下來倒是對防止大氣汙染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對於基層群眾來說,他們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結果來看有所好轉,但是稭稈焚燒也帶來了一系列諸如病蟲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等問題,而稭稈不能隨便燒之後,也給農民帶來了一系列的難處。

「禁燒令」全面普及之後,原先處理方式並不復雜的稭稈只能有兩個去處。

第一種叫「還田」,意思是就地掩埋,希望腐爛之後能變成肥料,將養分還給土壤。

第二種叫「離田」,意思就是將收購後的稭稈統一運走,然後進行飼料化、燃料化的處理方式,讓無用的稭稈產生一定的附加價值。

那到底哪種方式更好呢?在基層的群眾們看來,也許都有不小的弊病。

基層的農民都知道,稭稈的腐爛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達到一定量之後,一旦掩埋的稭稈不能完全爛掉,那第二年插秧之後必然會「燒根」。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

而全國各地的氣候差異很大,南方地區還好,但北方地區冬季嚴寒且少雨,掩埋的稭稈很難爛掉。

關鍵是如果腐爛不充分,第二年蟲害必然加重,為了防治蟲害,則必然會加大農藥噴灑力度,最終產出的糧食健康就很難得到保證。

於是很多地區采取第二種方式,那就是將稭稈運走進行二次處理,為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各地還陸續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處理企業對應的政策優惠,提高農民收購價格等等。

願望很美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另一回事,首先就是運輸和倉儲成本極高,滿滿一大車的稭稈,實際重量卻並沒有多少。

回收後的稭稈占地較多,儲存所需場地極大,並且很難短時間處理掉,由此而帶來的雨後發酵自燃等問題也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最關鍵的是,無論對於企業來說,還是農民來說,費了很大的事之後,根本賺不到錢,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市場。

作為中國糧食主產區的東北,稭稈焚燒問題也是困擾許久。

2018年起,黑龍江省開始實行「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這也意味著無論什麽時候,無論什麽地點,無論什麽理由,稭稈都不能再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

一開始在多方努力下,大家雖然難以接受,但在各級幹部的嚴防死守下倒也能堅持。

但隨著後來農田稭稈,尤其是玉米稭稈的大量增加,執行了一段時間的政策開始有些執行不下去了,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不讓我燒,那你總得幫我處理掉吧。而鄉鎮幹部們卻並無處理的辦法。

雙方的矛盾開始升級,農民們開始悄悄的燒,村幹部們也開始慢慢的放水,只要不太顯眼,也就只好假裝沒看見。

每年秋季是稭稈焚燒的多發期,為了繼續嚴防死守,鄉鎮各級幹部紛紛走向田間地頭,意圖嚴防死守,因為這也是火災發生的高發季節,每個幹部都劃定了範圍,誰負責的範圍出了事,誰就得擔責任。

但最後的實際效果呢?

在東北某農業大縣,有個主任算了一筆賬,秋收後僅2個月時間,全縣僅供應看守幹部的餐食費用就需支出十多萬元。

但最後的結果呢?還是燒了!

稭稈禁燒令目前仍沒有松動的跡象,甚至監管還越來越嚴,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底怎麽做才會是可能的雙贏局面呢?

站在農民的角度, 其實焚燒稭稈也是無奈之舉,大量稭稈產生後自己也很難儲存和運輸,要說響應號召還田吧,還必須得深埋才能不影響來年的收成,而深埋就必須動用農用機具的力量方能實作。

但是很多地方不僅田地分散,而且農用機具使用費用過於昂貴,農民根本難以承受得起。

站在基層幹部角度, 要想從根源上對稭稈焚燒進行防治,還是得想辦法徹底解決農民的問題才行。如果能有更多處理方式,讓農民變廢為寶,根本就不用隨時這般嚴防死守,他們都會主動配合。

站在處理企業的角度。 無論是飼料處理、成型燃料處理還是食用菌基料和清潔制漿造紙等處理,技術早已不是壁壘,最主要的難度還是無利可圖。

商人逐利,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都不願意幹。

所以最終所有的箭頭都指向了政策支持。如何透過政策調控來達到三方共贏,成了處理當下矛盾的關鍵。

解鈴還須系鈴人,針對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政策,所有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農民端提高補貼力度。 目前針對主動處理稭稈有一定的補貼,但對於他們來說力度太小,並且方式較為單一,必須得從農機補貼、稭稈處理補貼,收購價格補貼等多方面入手,方可調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企業端增加產業扶持力度。 針對那些能產生高附加值的企業,扶持力度還得繼續加強,其實稭稈是比較具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資源,對於那些應對研發稭稈利用技術的企業,應該加大獎勵力度,提高補貼,讓企業有利可圖。方能加大投入,產生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多的產業形態。

基層幹部靈活處理。 目前的基層幹部處理問題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麽就是全面放開,要麽就是全面禁止,缺少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靈活。

將部份權力下放,讓基層幹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農民和監管幹部之間才能不會成為貓和老鼠的角色。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稭稈焚燒其實並不是洪水猛獸,也完全沒必要談稭稈色變。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將現有的「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變成分區域分時段部份焚燒呢?

經過科學評定和有序管理,對生態環境系統來說也許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危害。

透過區域試點的方式,逐步總結經驗,定能在農業生產和環境汙染防治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