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將啟

2024-03-18三農

時下,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農民搶抓農時進行春耕春管,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圖為農民在南湖鎮納格中草藥基地培土覆膜,準備種植丹參。新華社

本報記者 | 李宏偉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3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透過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要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中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2023年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93公斤,繼續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那麽,中國為何還要進一步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接下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又該如何發力?日前,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春耕正在各地陸續展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此時部署糧食安全工作有利於完成全年任務。當前,中國糧食安全雖有保障,但糧食安全始終是國家頭等大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就是要讓糧食安全更有保障,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作「二十連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今年糧食產量要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記者註意到,中國釋出第一圈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規劃是在2009年。當年,國務院辦公廳釋出【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正式啟動實施了12年周期的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出到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萬億斤以上、產能增加1000億斤。事實上,到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遠遠超過預期目標。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經營體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馮丹萌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不斷疊加以及消費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此,我們必須多措並舉、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塗聖偉分析稱,從過去經驗看,糧穩則天下安,中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為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支撐,增強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

從當前現實看,地緣政治沖突、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環境和氣候危機等不確定性因素持續沖擊全球農產品供應鏈,中國人口結構、城鎮化行程、城鄉居民食品消費需求等影響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正在或已經發生重要變化,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較大的挑戰性。

從未來一個時期看,中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保障。

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

塗聖偉告訴記者,所謂糧食產能,指的是由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技術條件所決定的,各種生產要素綜合投入、最佳化配置所形成的,可以相對穩定實作一定產量的糧食產出能力。產量是糧食生產的結果,而產能是一個綜合概念,它涵蓋了糧食生產的全過程,當然也包含產量。糧食產量的提升,是一種直接結果,但產能的提升,需要的是方方面面共同提升。

「按照這個定義,我們就能看出,相比2009年,當前我們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臨一些挑戰,但有利因素大於挑戰,透過努力使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並得到進一步提升是可能的。」塗聖偉表示,現在中國的糧食生產物質基礎條件更加完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到10億畝,完成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利」「義」相結合的糧食生產激勵約束機制更加健全,生物育種等新技術的發展套用,將對糧食單產提升形成更大的支撐。另外,現代生產要素開始更多地向農業領域流動,提升糧食產能的要素保障也更加堅實。

對於如何提升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塗聖偉認為,可以從「三個統籌」上發力。

統籌好保面積和增單產的關系。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重心在大面積提高單產上,要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同時,糧食播種面積要確保總體穩定,不能掉下來,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挖潛擴面。

統籌好物質基礎和保障機制建設。既重視「物」,也關註「人」,把物質層面補短板強弱項與行為主體層面有效激勵和約束統一起來。「物」的方面,強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守住耕地紅線。「人」的方面,要強化機制建設,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產銷協作,讓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

統籌好糧食分區域增產布局。保障糧食安全需要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一起來保面積、保產量,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要落實糧食分區域增產布局,形成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推動產能提升的合力。

玉米大豆雜糧增產仍有巨大空間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已處於歷史高位,在耕地和水資源約束越來越緊的情況下,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產量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提高單產是糧食產能提升的主要途徑。

"未來,中國糧食單產提升仍有較大潛力。"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說,從品種看,水稻、小麥、玉米的大田產量與區試產量還存在較大差距;從技術看,各地創新了一批高產技術模式,還沒有大面積普及推廣。

在姜楠看來,下一步,要聚焦大豆、玉米兩個提升單產潛力最大的作物,率先啟動單產提升行動,力爭盡快實作突破;對於產能提升有需求的油菜、水稻、小麥,要結合實際統籌推進實施。"要以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將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推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台階。"

針對如何保障糧食安全,3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安排: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紮實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分品種增產任務和分區域增產布局,謀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等支撐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馮丹萌據此分析說,未來的總體思路,要從生產力的領域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藏糧於技;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藏糧於地。同時,從生產關系領域提升農業全生產要素,進行市場制度和市場的改革,藏糧於策。具體來看,要聚焦三大要點。

全力提高耕地質素。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了10億畝高標準農田。未來,要透過進一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低產田改造,黑土地保護,鹽堿地改良利用、酸化防控,水資源高效利用等國家行動提升耕地地力等級,進而促進糧食產能提升。同時,加強對土壤改良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稭稈還田技術、汙染防控技術等重點技術攻關。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種子是農業生產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基礎環節,也是現代農業的"芯片"。要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加強育種新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實作種質資源研發和育種創新的新突破,努力選育出更多更好的農作物新品種,進一步做強做優種子品牌。

實施擴面積、促單產的糧食發展戰略。目前來看,中國小麥、水稻單產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而玉米、大豆、旱作雜糧等,仍有巨大的增產潛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要聚焦重點品種,做好玉米、大豆等品種的產能提升工作,挖掘玉米大豆協調、大豆擴面增產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