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林海中的「萬裏長征」:甘肅靈台護林員日巡40裏與樹為伍

2024-01-05三農

中新網蘭州1月4日電 (孫筱娜 王小蘭)「孤單的時候就對著小鳥說說話,望著樹林唱唱歌……我管轄的面積是19200畝,56歲了,也習慣了,不覺得害怕。」新年寒冬時節,甘肅平涼市靈台縣珍珠山林場護林員郭嶽偉說,「今天是我巡山最熱鬧的一天,一路上有你們陪我說話,真好!」

圖為靈台縣珍珠山林場一角。(資料圖)孫筱娜 攝

珍珠山林場,是鑲嵌在靈台東南部的一顆綠色明珠,是該縣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陜甘兩省千山十三縣護林聯防承擔者之一,森林覆蓋率高達81.1%,素有「靈台後花園」美譽。

稍作休息之後,郭嶽偉再次踏上了巡山之路。巡山依然是穿行和攀越,看起來單調而重復。郭嶽偉說,這樣的路,他每天要走40多裏,每年在林海中完成一個「萬裏長征」。而這樣的工作,他已幹了整整17年。

近日,56歲的甘肅平涼市靈台縣珍珠山林場護林員郭嶽偉在巡山。 孫筱娜 攝

「林區來了個年輕人!」這群平均年齡55歲的護林員們瞬間炸開了鍋,訊息隨著鳥鳴聲傳遍了10.6萬畝的珍珠山林場。郭嶽偉聽到的時候,瞪圓了雙眼,嘴角卻不自知地咧到了耳後根,「林場太需要年輕人了!太需要接班人了!」

王一群的到來,令郭嶽偉每每想起都胸膛滾燙,連巡山的腳步都輕快了不少。即使他還沒有機會見到這個年輕人。

30歲,人生剛剛開始的年紀,王一群脫下軍裝,轉業回到家鄉,接過了老前輩的鐵鍬,加入了護林大家族,成為靈台最年輕的護林員。「這兒早晨門一開就可以看到霧,大晴天山上面都是霧,獨有的風景可漂亮了,城裏是看不到的,空氣也好很多!」

為了更快上手,王一群一邊學習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政策法規,一邊跟隨郭嶽偉上山下村,白天巡山護林、植樹造林,晚上觀看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等專題片。整整3個月裏,他吃、住、學都在護林站點,護林員這個身份也終於逐漸化為實體,真正成為他為之奮鬥的事業。

王一群所在的界牌溝站點是林場內條件最差的站點之一,院子裏的兩塊太陽能發電板就是整個站點的唯一電源,冬日裏,光照時間短,用電,他總是省了又省。「從不會做飯到自己炒菜做面條,學會了很多新技能。」

圖為護林員王一群擦拭太陽能板。孫筱娜 攝

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落在肩上,荒草掠過腳尖,郭嶽偉在山上跨出的每一步都不輕松。他身著防火服,一手持鐵鍬,一手攥砍刀。25年來,鐵鍬支撐腳步,砍刀斬斷蕪雜開辟前路,硬生生地走出了一條防火林道。「走的時間長了,就可以走出一條路。」

行走在熟悉的山林,郭嶽偉眼睛緊盯著視野內的每一個枝頭,敏銳地搜尋著易生隱患的每一處角落。對於這片山,哪一塊長什麽樹種、哪一片的樹長多高,他都了如指掌。臨到中午,郭嶽偉選擇了一處視野好的地方短暫地休息,辛苦受累都不算什麽,他喜歡山、喜歡樹,看著這滿山的綠色就覺得心情暢快。

「我剛來林場的時候,林區還是土路,一下雨下雪,路就不能用了,吃飯就有問題。2018年以後,逐漸對職工宿舍進行改造,硬化公路,現在全都是100%的水泥路。我的房子已經改造了兩次了,現在達到最高標準了。而且薪金在2018年納入縣財政,護林員以後養老各方面都有了保障。」郭嶽偉說。

一雙腿、一把鐵鍬、一把砍刀、一本記錄簿。一年下來,走破五六雙鞋,用壞幾把砍刀,穿爛幾十件衣服都是家常便飯。被問起工作環境條件時,郭嶽偉列舉著數碼,口吻輕松,無意強調苦難。

但當問及對家人造成的影響時,遺憾則從言語間流露。「這麽多年最虧欠的還是爸媽和兒女,娃娃說他沒有嘗到父親的關懷,我那陣兒都不敢看娃的臉。」郭嶽偉說。

珍珠山的草木又度過了風平浪靜的一天。傍晚,郭嶽偉帶著倦意回到了黑莊灣站點。一系列瑣碎事情收拾停當之後,生火、做飯,他打算用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安頓勞累了一天的自己,這也是他每天能吃到的惟一一頓熱乎飯。

「把這一片林子護好,給子孫後代留一片綠水青山,這是我最大的願望。以前還擔心我們這群老家夥退休了咋辦?這下有年輕人願意來,高興!」郭嶽偉端著飯碗樂呵呵地說道。

「3.2萬畝!曾經亞洲第二大經濟核桃林!」20世紀80年代核桃研究所的風雲故事如今已鮮有聽聞,取而代之的是9.2萬畝的公益林。總面積10.6萬畝的珍珠山林場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火災,且能歲歲添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