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國大麥產量不足,人均肉類消費42公斤,歐洲高達67公斤

2024-07-16三農

歐洲人,種地有點「另類」。放著好好的小麥不種,偏偏迷上了大麥。同樣是金燦燦的麥田,隨風搖曳,人家種的就是不一樣。 別以為大麥就是「放大版」的小麥,人家可是獨立的品種,自成一派。怎麽區分呢?簡單!大麥的「胡須」長,麥粒兩頭尖,小麥「胡須」短,麥粒圓滾滾,就像個小胖子。

咱中國人,種大麥的少,吃大麥的更少。但在歐洲,這大麥可是香餑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就拿法國、德國來說吧,國土面積加起來還沒咱新疆大,大麥產量卻排在世界第二、第三,你說神奇不神奇?整個歐盟的大麥產量,更是占了全球的40%。要是再加上「戰鬥民族」俄羅斯,好家夥,整個歐洲就包攬了全球70%的大麥產量!

咱們國家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大麥產量卻有點「拿不出手」,連世界前二十都擠不進去。就拿今年來說吧,四月份剛開始,就進口了80多萬噸大麥,花了將近20億人民幣!

同樣是麥子,咋差別這麽大呢?難道歐洲人對麪包情有獨鐘,頓頓都吃大麥麪包?難道這就是他們人高馬大的秘訣?

其實啊,歐洲人種那麽多大麥,主要有兩個用途。首先,歐洲的奶粉可是出了名的好,歐洲人也愛吃牛羊肉。養活這麽多牛羊,飼料可是個大問題。除了新鮮牧草,大麥就是最好的選擇。歐洲70%的大麥都進了牛羊的肚子,成了優質肉奶的來源。

其次,歐洲的釀酒業那叫一個發達!尤其是德國啤酒,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而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正是大麥!大麥含糖量高,釀出來的酒那叫一個香醇可口,讓人回味無窮。這也是為什麽德國的國土面積不大,大麥產量卻能排到世界第三的原因。

在歐洲,將近30%的大麥都用來釀酒了。所以說,真正用作糧食的大麥少之又少。雖然大麥的澱粉含量也不低,但主要是支鏈澱粉,很難做成饅頭、面條。用它做的面食口感粗糙,吃了也不扛餓。

所以,大麥很難成為像小麥那樣普及的食物。即使是歐洲的大麥麪包,也得摻不少小麥粉,不然根本沒法吃。

揭秘大麥的「幕後工作」:酒肉朋友的最佳拍檔?

說歐洲人不愛吃大麥做的麪包,那他們種那麽多大麥幹嘛?難道是閑得慌,玩「麥田怪圈」?

當然不是!人家精著呢!歐洲人,尤其是北歐人,那可是出了名的「食肉獸」。牛肉、羊肉、豬肉,頓頓不離口。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2023年,歐洲人均肉類消費量高達67公斤,而咱們國家的人均肉類消費量才42公斤。

為了滿足這龐大的肉類需求,歐洲的畜牧業那是相當發達。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愛爾蘭草原,到處都是牛羊成群。俗話說得好,「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些牲口每天都要吃掉大量的飼料。

除了新鮮的牧草,大麥可是牛羊最愛的「零食」。大麥的莖稈富含纖維,可以促進牛羊的消化吸收。大麥的籽粒營養豐富,可以幫助牛羊長得更快更壯。

歐洲70%的大麥都用來做飼料了,你說說,這大麥在歐洲的「地位」有多高?

除了做飼料,大麥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那就是釀酒!一提到啤酒,大家肯定首先想到德國。德國啤酒,那可是世界聞名,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穩居世界前列。

而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正是大麥!大麥含糖量高,發酵後能產生豐富的酒精和二氧化碳,賦予啤酒獨特的風味和口感。德國人對啤酒的熱愛,那可是深入骨髓。他們每年要喝掉將近100升啤酒,相當於每個人每天都要喝上一大杯。

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德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大麥。所以說,德國大麥產量高,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愛喝啤酒,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需要用大麥來釀造啤酒。

咱家為何「舍近求遠」:難道大麥是「燙手山芋」?

歐洲人把大麥當「寶」,咱們國家卻大量進口,難道咱家的地裏種不出這玩意兒?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咱們國家可是大麥的起源地之一!早在幾千年前,咱們的老祖宗就開始種植大麥了。只不過,咱們國家大部份地區的氣候條件,更適合種植小麥、水稻這些農作物。

大麥這玩意兒,有點「嬌氣」,喜歡冷涼幹燥的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也比較高。咱們國家南方地區,雨水多,濕度大,種出來的大麥產量低,品質也不咋地。北方地區雖然氣候條件稍微合適一些,但耕地資源有限,還得優先保證小麥、玉米這些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

再說了,咱們國家有14億人口,吃飯可是頭等大事。小麥、水稻的產量高,口感好,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大麥的口感比較粗糙,做出來的面食也不如小麥好吃,自然就沒什麽人願意種了。

不過,咱們國家對大麥的需求量也不小,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啤酒、麥片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大麥的需求量更是與日俱增。

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咱們國家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麥。2023年,中國的大麥進口量高達955萬噸,主要來自澳洲、法國、加拿大等國家。

有人可能會問,進口大麥要花不少錢吧?

沒錯,進口大麥確實要花不少錢,但從長遠來看,進口大麥比自己種植更劃算。一方面,進口大麥可以節省耕地資源,讓有限的耕地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進口大麥可以促進國際貿易,最佳化資源配置,最終實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