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6月21日夏至,「伏天熱不熱,就看夏至節」,今年三伏天熱不熱?

2024-06-01三農

夏至,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氣,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還是象征真正炎熱夏季的開始。

有人說立夏節氣,預示著夏天的到來,這是沒錯的,但是,立夏時天氣還不是很炎熱,只是溫度轉暖的開始。真正炎熱夏季的到來,則是夏至節氣。

在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因此,夏至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氣。

正因為夏至在炎熱方面的特殊性,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三伏熱不熱,就看夏至節」,所表示的含義很好理解,當年三伏天熱不熱,可以根據當年夏至節氣的表現來預測。

還有一點,「夏至三庚便入伏」,每年入伏的時間,都要根據夏至節氣來定,夏至節氣到來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時間了,兩者的關聯性可見一斑。

有朋友會問了,今年三伏天熱不熱呢?本篇內容,筆者就結合具體農諺,詳細說說這個問題,大家看完後就有答案了。

「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有雨應秋早」

先來看前半句「夏至無雨三伏熱」,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夏至這一天沒有下雨,那麽接下來的三伏天將會非常炎熱。

夏至是夏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據古人們觀察,如果夏至這一天沒有降雨,這一年三伏天期間的雨水偏少,空氣濕度較低。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段,如果前期雨水不足,土壤水分蒸發快,地表溫度上升快,加上太陽輻射強烈,氣溫持續升高,形成炎熱的三伏天。

再來看後半句「夏至有雨應秋早」,意思是說如果夏至這一天有降雨,那麽秋季可能會提前到來,意味著三伏天相對不是特別炎熱。

據古人們觀察,如果夏至這一天有降雨,後續的雨水較多,空氣濕度較高,有助於緩解夏季的炎熱,當年三伏天也就不那麽炎熱了。

「夏至響雷三伏冷,夏至西風三伏熱」

這句農諺的意思,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夏至節氣當天打雷了,則預示著當年三伏天不會很炎熱,這裏的「冷」,並不是指寒冷,而是沒有那麽炎熱。另外,如果夏至當天刮了西風,則預示著當年三伏天比較炎熱。

夏至節氣到來之後,降雨也逐漸增多,一般情況下,打雷往往伴隨著降雨,對應了上述「夏至有雨應秋早」的說法,可見夏至當天下雨,當年三伏天不會很炎熱。

至於刮風來說,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夏至這一天如果刮起西風,可能預示著大氣環流中的副熱帶高壓系統正在加強。所表現出來的天氣,基本上你是晴朗、少雲、日照強、氣溫高為主,所以三伏天期間會感到相對熱一些。

「夏至大晴天,幹旱到秋邊」

這句農諺意思是指,如果夏至這一天是晴朗的天氣(即「大晴天」),預示著後續可能會經歷一個較為幹燥、缺乏降雨的夏季,幹旱狀況可能持續到秋季的邊緣(即接近秋季結束時)。

而三伏天包含在內,今年三伏天從7月15日開始,如果整個三伏天內,降雨都比較少,以晴天為主,就會感到比較炎熱,也對應了「夏至無雨三伏熱」的說法。

從氣象學的角度來說,如果夏至期間受到高壓系統控制,天氣晴朗少雲,後續可能會經歷一個較為幹燥、缺乏降雨的夏季。

看到這,關於今年三伏天是否炎熱的問題,相信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僅從夏至當天是晴天或雨天,可以大概有個結論。 如果夏至當天是晴天,當年三伏天就炎熱一些。相反,如果當天是雨天(打雷),當年三伏天相對就涼爽一些。

那麽問題又來了,三伏天期間,到底炎熱一些好?還是涼爽一些好呢?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分別來說。

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來回答,多數朋友都希望三伏天期間涼爽一些好,尤其是在室外工作的人群,以及沒有很好涼爽空間的人群,過於炎熱的三伏天,屬實比較辛苦。

從農業生產的角度來說,三伏天期間,是農作物生長的灌漿期,適宜的高溫,會更有利於生長。

以玉米來舉例,玉米生育期相對較短,6月份播種夏玉米,9月底就收獲了,110-120天左右的生育期,需要滿足適宜的積溫,才有利於玉米籽粒幹物質的積累,籽粒會更加飽滿。如果積溫不足,千粒重下降,就會影響高產。

老話常說,「該熱不熱,五谷不結」,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如果溫度還不是很炎熱,=就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因此,從莊稼的角度來說,更希望三伏天適當炎熱一些(但是不要過於幹旱)。

綜合上述內容,農諺「伏天熱不熱,就看夏至節」的說法,有一定的借鑒性。不過,隨著時間不斷的轉變,有朋友說,天氣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具體是否炎熱,還要以天氣預報為準,你贊同嗎?

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對此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