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獨家|和睦家年營收接近40億,CEO吳啟楠回應上市傳聞

2024-05-29三農

近日,【健聞咨詢】獨家獲悉,國內綜合性高端私立醫療機構之一的和睦家醫療(包括香港希愈醫療)2023年度實作營收約37億人民幣,EBITDA增長超3倍。

此前業內曾有傳聞,和睦家在經營上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中國太保或將收購和睦家,從股東角色轉變為全面控股。對此,新風天域創始人、和睦家CEO吳啟楠予以明確否認。

吳啟楠表示,和睦家與中國太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太保先後投資了新風天域集團及旗下新風康養、新風醫療(和睦家)、新風大灣區醫療(深圳和睦家/香港希愈醫療)等多個醫養保健相關專案,但雙方並無收並購方面的規劃。

針對外界關註的和睦家上市規劃,吳啟楠表示,由於當前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和睦家仍在觀望中,目前沒有具體的上市計劃。

自2021年和睦家再度啟動私有化後,其經營狀況一直備受矚目。據和睦家退市之前釋出的2020年度財報,收入為22.61億元,凈虧達損達5.32億元。2023年度營收約37億元的業績,與疫情三年間相比有了較大的提升。

和睦家背後的新風天域集團,也不斷加緊布局醫療領域。就在不久前的5月23日,新風天域旗下新風大灣區醫療宣布完成對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的收購。吳啟楠向【健聞咨詢】透露,此次收購完成後,新風天域旗下將納入香港地區超20%的私立腫瘤科醫生。腫瘤科的收入也將從四年前的不足1億元開啟數倍的增長。

以2019年斥資近百億元收購和睦家為起點,新風天域的醫療版圖一步步拓展開來,如今已經形成了醫療、養老、康復、健康保險服務四大支柱。

自1997年在北京酒仙橋成立第一家醫院,經歷過獨闖納斯達克12年,與復星醫藥攜手同行的10年,再到更名新風醫療,和睦家在中高端私立醫療這條路上已經走過27年,和睦家能否成為一家「百年老店」,就像美國的梅奧診所和凱撒醫療?

醫療難做,特別是對身處公立醫院夾縫中的民營醫療來說,就像畫桃花。

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裏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它靜」。

兩度退市的和睦家,為何仍備受青睞?

1997年, 猶太裔美國人李碧菁在北京市創辦了國內第一家外資醫院——和睦家,由美中互利工業公司(下稱「美中互利」)投資控股,中國醫學科學院旗下的北京協和醫藥科技開發總公司協作發起。

美中互利是一家美資企業,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醫療器材提供商,早在1994年便在納斯達克上市,李碧菁正是其創始人與股東之一。和睦家醫院成立後,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成為美中互利的兩大主要營收。

在和睦家醫院成立初期,李碧菁將其定位為「高端社區服務醫院」,以婦產科為落點,首創了家庭式產休一體化生育中心,服務物件也主要以外國人為主。和睦家很快成長為國內最具知名度的綜合性高端私立醫療機構之一。

2009年,和睦家與資本市場的「追求者」復星醫藥開始建立聯系。復星醫藥成立於1994年,業務板塊主要包括藥品制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

自2009年11月,復星醫藥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復星實業」)在納斯達克二級市場陸續收購了美中互利11.18%的股份。

兩年後,復星醫藥與美中互利又將各自的醫療器械業務進行合並,並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即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其中復星醫藥占比51%,控股該公司。

在復星醫藥追逐和睦家的第五年,迎來了一次建立更加深度聯系的機會,即和睦家的第一次退市。

李碧菁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和睦家此次退市的原因,「美國的股東不可能成為我們服務的物件,不可能了解我們的品牌在中國醫療行業有多麽重要,而我們一直努力在中國做的,是帶來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改變。」

一方面,和睦家承擔著來自投資者的壓力——和睦家擴張所投入的資金遠大於利潤,導致財務報表並不好看,2013年前9個月,美中互利的營收為1.3億美元,但虧損401萬美元,負債總額達到了8243萬美元。

另一方面,2014年起,政策層自上而下鼓勵社會辦醫,和睦家的發展到了關鍵時期,急需資金自建醫院,卻難以從美國的股市上募集到發展所需的資金。

2014年2月,復星醫藥對外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所投資的美中互利擬透過合並進行私有化,並從納斯達克退市。

復星醫藥以合計近3億美元的資金及股票參與美中互利私有化,私有化交易完成後,復醫實業總計實質持股和睦家逾40%的股份。除復星醫藥外,此次交易的買方財團還包括TPG等。

在資本市場與復星醫藥聯系越發密切的同時,和睦家也並未忽略對醫院業務模式的調整,逐漸從婦幼專科醫院向全科醫院轉型,陸續增加了腫瘤、心臟、骨科等多個科室。2016年,北京和睦家醫院60%的營運收入來自於心臟、神經外科、骨科等領域,神經康復作為醫院優勢康復專案,營收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2015年5月,和睦家斥資約300萬美元,引進中國民營醫療領域的第一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範圍涵蓋了泌尿、婦科、乳房和甲狀腺。

和睦家的患者群體結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截至2021年,和睦家收治的患者中,78%都是中國人,而這一比例,在創辦初期還不到1%。

和睦家與復星醫藥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太久。和睦家的長期虧損開始令復星醫藥承壓,「牽手成功」5年後,復星醫藥在2019年3月釋出的2018年財報中指出「聯營企業和睦家因為業務擴張,經營虧損有所擴大」,這一年,和睦家虧損1.76億元。

同樣在2019年3月,復星醫藥CEO吳以芳也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對今年的業績表現不滿意」。

曾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一時期的復星醫藥與和睦家已經出現分歧,復星醫藥希望更多對接系統內醫藥、地產及保險等資源,並購優質資產,與堅持自營自建的和睦家管理層的管理理念、風格和文化等方面一直無法協同。

在與復星醫藥的拉扯中,李碧菁始終沒有放棄和睦家的實際決策權,在2017年的一次媒體采訪中,李碧菁曾表示,「和睦家管理層僅持股5%,但擁有三分之一的重要決策權」。這也為2019年和睦家與復星醫藥分手、轉投新風天域埋下伏筆。

2016年8月,由香港財政司前司長、現南豐集團董事長梁錦松,黑石集團前董事總經理吳啟楠共同創辦了新風天域。2018年6月,新風天域以「純現金的形式」在紐交所上市。

收購和睦家,是新風天域在醫療領域布局中的重要一環。2019年,復星與原和睦家的其他幾名股東,聯合向新風天域出售和睦家股權,此次交易總價約1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9億元。

在此次交易中,復星醫藥獲得新風天域支付的和睦家股權款現金4.3億美元,加上價值相當於9400萬美元的新風天域股份,總值約5.2億美元。相比2014年參與和睦家私有化時約3億美元的資金及股票,復星醫藥在和睦家的投資中收益不小。

收購完成後,新風醫療成立,由李碧菁擔任CEO,和睦家順利借殼上市,重返二級市場。

新風天域對和睦家十分滿意,即便受到外界的激烈質疑,吳啟楠依舊堅持和睦家在盈利上有非常好的現狀和前景。

2019年初,新風天域斥資11.2億人民幣收購華潤集團旗下的深圳三九醫院,和位於深圳市中心的地塊及大樓。據知情人士透露,三九醫院大樓本是新風天域投資的另一個醫療集團博德嘉聯的目標專案,新風天域卻在收購和睦家後將其建成了深圳和睦家醫院。

對新風天域來說,此舉在其醫療市場的版圖中,完成了高端醫療市場上最重要的布局,在深圳建起自己最大且首個按照綜合三級標準建立的綜合醫院。對於以婦產聞名的和睦家來說,這也是自己從專科到綜合、從高端兼顧中產的重要一步。

和睦家暫無上市計劃

5月中旬,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卓正醫療赴港申請IPO的訊息傳出,將同一賽道的和睦家也重新拉回業內的關註中,曾經兩度從每股退市的和睦家如今上市進度如何?

在專訪中,吳啟楠告訴【健聞咨詢】,由於當前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和睦家仍在觀望中,尚且沒有具體的上市計劃。

2019年,和睦家在新風天域的支持下登陸紐交所,可惜,資本市場依舊反應平淡。在醫療類股票在美股的市凈率均值是4倍的情況下,新風醫療的市值一度低於凈資產,2021年初,即使新風醫療股價有所上漲,也和當初收購和睦家時的總市值14億美元,增長不到20%。

從營收上來看,和睦家2020年度依舊虧損,實作收入為22.61億元人民幣,凈虧達損達5.32億元人民幣。2021年,和睦家再次啟動私有化。

隨著疫情帶來的影響逐漸平復,曾經在數年疫情沖擊下存活下來的民營醫院終於等到黎明,自2023年起紛紛開始謀求上市。

2023年8月,囗腔專科醫院馬瀧齒科在港交所遞表;2023年12月,輔助生殖專科醫院愛維艾夫遞表;進入2024年,血液病專科醫院陸道培、綜合型醫院樹蘭醫療、綜合型醫院明基醫院、腫瘤專科醫院佰澤醫療,以及卓正醫療幾家紛紛赴港申請IPO。

另一家腫瘤專科醫院美中嘉和則更快一步,已經於今年1月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14.28港元。雖然當日開盤價僅為9.8港元/股,上市即破發,但美中嘉和後續的表現卻十分亮眼,股價持續攀升,截至5月28日收盤已漲至34.85港元/股。

在A股上市通道的受阻的情況下,港交所成為了民營醫院登陸二級市場的首選。申請上市的多家企業中,也僅有明基醫院實作盈利。

不著急上市的和睦家,則是在疫情結束後業績迅速回春,據吳啟楠介紹,2023年和睦家營收約37億人民幣, EBITDA增長約3倍。

早在2019年收購和睦家之時,新風天域曾表示鑒於和睦家的規模擴張,預計未來五年和睦家總營收將實作18%的年復合增長。從這一預測數據來看,2023年度和睦家基本完成任務。

在和睦家第二次退市後,公司核心管理層也出現了新的調整:2022年7月,吳啟楠取代李碧菁出任新風醫療集團/和睦家醫療CEO,李碧菁擔任和睦家醫療副董事長。

和此前和睦家與復星醫藥之間的合作不同的是,以吳啟楠為代表的新風天域一方,已經深度參與到了和睦家的經營與決策之中,和睦家被納入新風天域探索中國「醫療+支付」創新模式的版圖,成為新風天域旗下醫療、養老、康復、健康保險服務四大支柱之一。

據吳啟楠介紹,除了以和睦家為主體的醫療業務外,當前新風健康旗下的養老+康復業務營收規模也已經接近30億元。

布局最晚的健康保險服務,由新風天域旗下的健康保險服務公司柏盛健康統籌,與各大頭部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保險產品,服務網絡目前已經覆蓋全國2800余家醫療機構,保費規模在數億元級別。

吳啟楠向【健聞咨詢】表示,「新風天域是一個長期發展的企業,我們在創新、臨床能力發展、科研等方面的規劃是二十年、三十年的長期專案,因為我們相信醫療是長期的,這也是最適合新風天域長期發展的模式。」未來時機合適時,也會考慮IPO的規劃。

作為國內第一家外資民營醫院,和睦家興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時期,趕上了政府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利好,迅速成長為國內最知名的民營醫院品牌之一。然而,歷經數十年探索,民營醫院行業當下又不得不面對集采、醫保飛檢、公立醫院擴張、DRG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趨勢和行業變局。

還沒有越過山丘,就已經發現無人等候。

有的民營醫院倒在途中,銷聲匿跡;有的醫院則經過大浪淘沙,仍舊立在潮頭。在新風天域的醫療版圖之下,和睦家能否探索出適合國內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之路,真正成為中國的「梅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