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推動科技進步和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科幻產業離不開知識產權戰略的全面助力。10月19日上午,成都首屆「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系列活動在成都科幻館開展。其中,在「科幻版權貿易與科幻產業發展」專場沙龍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十名知識產權法律專家、學者、律師、科幻高科技公司企業家等嘉賓,聚焦科幻知識產權保護及產業發展的前沿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精彩分享。
▲「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系列活動現場
AI會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嗎?AI會反思元宇宙(數碼世界)的執行規則,以及矽基世界與碳基社會之間的關系嗎?AI具有想象力嗎?AI會面向未來擔憂和反思嗎?德國弗賴堡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黃鈺洲教授從法哲學的角度對AI時代知識產權的發展走向進行了深入分析。
黃鈺洲指出,知識產權立法的目的是保護人的智力創作成果、推進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知識產權鼓勵創新,AI不會想象、操心與反思,不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適宜主體。如何為AI生成的作品制定合理的法律框架,不僅關乎法律技術問題,更涉及我們對創作、權利和技術的倫理與哲學思考,應當引起更多的關註和探討。
成都高質素發展研究院院長魯立文著重分享了成都科幻產業發展圖景中關於版權營運的布局與探索。魯立文介紹,知識產權(內容版權、科技專利等)是科幻產業發展的核心。研究發現,成都作為全國重要的科幻文化發源地,在版權產出方面具備極大優勢(【科幻世界】雜誌社每年新增版權作品超過200件,已形成極為龐大的科幻書系),但科幻IP轉化和營運能力相對欠缺。
「去年以來,成都市釋出了一系列科幻相關政策檔,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關部門對科幻知識產權的重視。」魯立文說。
魯立文介紹,目前,成都高新已成立天府文化IP共創聯盟,面向科幻、ACG(動漫遊戲)創作等題材,鼓勵創意開發,形成人才及作品孵化創作合力。在重大專案方面,今年3月,劉慈欣授權【混沌蝴蝶】等六部科幻作品專案總部落地成都,以打造沈浸式科幻娛樂體驗專案為載體,積極培育科幻產業生態。
在接下來的圓桌會議上,對於科幻產業、科幻IP的保護,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理事長田松松表示,1991年6月正式施行的知識產權法距今已有34年,如今,該法律與新科技之間產生了明顯的矛盾和沖突,所以急需新變化。
「比如大家關心的AI大模型多模態的數碼產生,國內能夠追趕美國的幾家公司都面臨著一個問題,數碼人的知識產權和版權歸屬問題。」田松松解釋稱,互聯網是跨國界的,會涉及大量的跨國知識產權的版權交易和產生的問題,這是未來急需解決的,即在法律框架上要有新的構建。
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 攝影記者 陶軻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