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區裏有這麽一個村莊 , 村裏的房子大多是歐式別墅,街道上隨處可見喝咖啡的老人,他們用流利的意大利語或西班牙語交談 。更讓人驚訝的是, 這裏的村民們最關心的不是農作物的收成,而是每天的歐元匯率 。那麽這到底是哪個村?為什麽村民們這麽有錢?
槐塘村
安徽省的槐塘村被稱為「歐元村」和「安徽華僑第一村」 ,在這個僅有 1200多人 的小村莊裏,竟然有 上百位百萬富翁 ,對他們來說 年入千萬 簡直是家常便飯。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槐塘村的常住人口中 超過60%的人 在歐洲工作或定居,這個比例之高在全國都是少見的。
村民們的收入來源也十分特別, 80%的收入都來自國外,每年有數千萬歐元匯入村裏 ,很多村民甚至不需要主動工作,主要依靠國外親人的匯款就能過上優渥的生活。
那麽他們在國外是做什麽的?
村民們從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嘗試以各種方式去海外淘金 ,那時候的國門剛剛開啟,出國還不像現在這麽容易。
他們中的許多人一開始只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洗碗、搬運貨物、修理汽車等,工作辛苦報酬也不高,可是槐塘村的人並不怕吃苦。
就拿潘彩遇夫婦來說,剛到意大利的時候,也就是簡簡單單 擺個攤 , 賣點國內的小玩意兒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直到深夜才能收攤,這就讓他們積累了第一桶金。
之後接手一個 小商鋪 ,生意做得越來越大,現在潘彩遇一大家子二十口人都跑到那裏發展,錢也是越掙越多。
金朝義剛到西班牙的時候,只能從 洗碗工 做起,每天要洗幾百上千個盤子,手都泡得發白發皺, 刷了五年的盤子 讓他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開始 經營自己的酒店 ,從一家做起,慢慢發展,現在金朝義在西班牙已經擁有了兩家酒店和五家超市,事業蒸蒸日上。
第三代僑民鄭仕福年紀輕輕就在意大利,開辦了自己的 皮具批發公司 ,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創業精神,讓他比其他人更早地踏上了創業之路。他發現意大利的皮具制作工藝和中國很相似,而那時候這個領域還是一片藍海,現在他的公司已經成為當地頗具規模的皮具批發商。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槐塘村人在歐洲站穩了腳跟,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往歐洲淘金,一傳十十傳百, 「歐元村」的稱號就是這麽來的 。
村民們一直心系家園
留在村裏的人們並沒有被這些「來得容易」的錢財沖昏頭腦。王家寶的兒子在歐洲打拼每個月都會給他匯錢,王家寶卻 把這些錢全都存了起來 ,準備將來還給兒子,在他看來兒子在國外的辛苦他都看在眼裏,這些錢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
王家寶的做法在槐塘村並不少見,許多留守的老人都把子女匯回來的錢視如珍寶, 舍不得亂花一分 。他們說這些錢裏面有子女的血汗,有對家鄉的思念,更有對父母的孝心,他們把這些錢存起來,就是要告訴子女,家永遠是他們的後盾。
這些年來海外華僑們始終心系家鄉,積極回報家鄉,截至2022年當地華人華僑在縣市的 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12億元 ,他們 出資修路、建學校 ,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裏的基礎設施日新月異, 曾經泥濘不堪的土路,現在已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新建的小學裏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室 ,孩子們再也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去上學了,村民們說這些變化都是托了那些 「洋親戚」 的福。
2018年,槐塘村被列為安徽省首批 「特色文化村」 ,當地政府投資300萬元用於保護和修繕村內的古建築,華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深知 自己的根在這裏 ,保護好這些古建築,就是在保護自己的根。
在政府和華僑的共同努力下,槐塘村的古建築煥發出新的生機,那些老房子被修繕一新,既保留了原有的徽派建築風格,又增添了現代化的設施。
2020年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 即使身在海外,槐塘村的遊子們依然心系祖國,他們紛紛伸出援手,向家鄉捐贈了價值 超過100萬元人民幣 的防疫物資,支援家鄉抗擊疫情。
當時全球的防疫物資都很緊缺,可是槐塘村的華僑們想盡辦法,四處奔走終於籌集到了大量的 口罩、防護服等物資 。他們說祖國有難,自己再難也要伸出援手,這份心意讓人感受到了華僑們的赤子情懷。
村裏的老人們收到這些物資時眼睛都濕潤了,他們說孩子們在國外也不容易,可還惦記著家鄉,這份情比什麽都珍貴。
在網絡上,關於槐塘村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
有人說:「槐塘村的故事,其實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只要勇於嘗試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
也有人這樣評論:「槐塘村人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他們賺到了錢,更在於他們沒有忘本,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麽叫 富貴不忘祖國恩 。」
還有人這樣說:「槐塘村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鄉村振興不能只靠外部力量,更要激發內生動力 。槐塘村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財富,又用這些財富反哺家鄉,這種良性迴圈才是鄉村發展的長久之計。」
當然槐塘村的成功也引來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村民們熱衷於建造歐式別墅、討論歐元匯率,是一種 崇洋媚外的表現 。還有人覺得他們把錢都花在了豪車和別墅上,是一種 盲目消費的行為 。
對此村民們和支持者們給出了自己的回應,他們認為 這些財富都是靠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賺來的,如何支配是個人的自由, 更何況 他們並沒有忘記回報家鄉,反而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一位在意大利經商多年的華僑這樣說:「 我們在國外打拼,不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嗎? 現在有能力了,給家裏蓋個好房子,買輛好車,有什麽不對?再說了,我們賺的是外匯,花的是人民幣,這不是為國家創匯了嗎?」
另一位村民則表示:「 我們討論歐元匯率,是因為我們的收入來源在國外, 這就像農民關心糧食價格一樣,沒什麽奇怪的。至於歐式別墅,那是因為我們在國外生活久了,習慣了那邊的建築風格,但你們看我們村裏不是也保留了很多徽派建築嗎?我們並沒有忘本。」
槐塘村的成功並非偶然,它是 村民們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結果 ,他們在國門剛開放的年代就敢於走出去,在異國他鄉白手起家,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本文資訊來源:
中國新聞網2010-06-17【走訪皖南僑鄉槐堂村:感受名副其實的「歐元村」】
環球時報2010-05-26【新媒:中國安徽省有個「歐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