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小麥收割當青儲,一畝漲到2100元農民排隊賣!為啥專家不建議?

2024-01-25三農

你見過這樣的場景嗎?

小麥還沒成熟, 田裏就有收割機轟鳴,將綠油油的麥子全部割下來打包帶走。

這不是純純浪費糧食嗎?好好的小麥不等它成熟了之後再收割, 反而趁著還沒有成熟就給賣了?

這樣的做法,也是引起了眾人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用本該當糧食的小麥去生產飼料,一是 浪費 ,二是可能 會造成糧食的供應不足

青儲是什麽?

通俗來講, 青儲就是將鮮棵植物頻中壓實封閉起來, 這樣就能夠使得貯存的青飼料、與外部的空氣隔絕開來,進而造成內部缺氧的環境。

這樣一來, 在青儲飼料當中就會產生一種有機酸, 當飼料中的酸度達到4.2的時候,大部份的細菌都會停止繁衍,飼料也會進入到穩定儲藏的階段。

用這樣的方法, 能夠保證飼料的營養價值, 減少了常規飼料因為風幹、曬幹所造成的營養損失。

具體的做法,需要經歷 清理青儲窖,調節水分含量,裝填壓實,密封等 七個步驟。

在清理青儲窖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將地面和墻面上的塵土掃幹凈 ,還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工作, 這樣才能夠達到去除雜菌的作用,更好的保證青儲在整個發酵過程中的品質。

在收割青儲原料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時機,選擇蛋白質含量少、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並且含糖量不低於1-1.5% 的青飼料

接下來的一個環節,就是調節青飼料中的水分含量。這一過程主要是 為乳酸菌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 水分太低的時候,會影響微生物的活性;水分過高的話,則會造成飼料中營養的大量流失。

第四個步驟就是鍘斷,主要是粉碎機或者是鍘刀切斷, 切斷的植物組織能夠滲出大量的汁液, 這樣有利於乳酸菌的生長,加速青儲的過程。

第五步就是裝填、壓實。青儲需要隨收隨運,不能夠在外面晾曬的時間過久。等到切完之後,就將原料逐層的裝入池內, 以此減少原料與空氣接觸的時間。

等到裝完之後,接下來就是密封環節了。 這個時候要盡可能的排出空氣, 使用2-3層的塑膠薄膜將飼料完全的蓋嚴實。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檢查防護了。在封土之後的幾天之內,需要經常檢查池頂,一旦 飼料下沈使得覆土出現裂縫 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的 覆蓋新土進行填補

等到封口結束後的30天之後,就能夠啟封餵養牲畜了。

農民為什麽願意收割當青儲?

其實,農民之所以原因將未成熟的小麥收割之後,當作是青儲飼料, 主要的原因就是離不開一個「利」字

將未成熟的小麥收割之後,能夠賣到 每畝1500元 的價格,有的甚至還能夠漲到2100元的價格。

而根據中國2021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正常的小麥收購價格僅為1.2元左右,如果種植戶的一畝地能夠產出1000斤小麥的話,那麽 每畝地的收入也僅為1200元。

再扣除掉化肥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之後,每畝地全年的純收入,也只有 三四百元左右

因此,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農民們自然會對每畝地能夠賣出1500元、甚至是2100元的高價感到心動。

除此之外,將未成熟的小麥提前收割之後, 還省去了後續的脫粒、晾曬、儲存等一系列的工序。 小麥的提前收割,還能夠利用這種空閑時間,再去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

因此,無論是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省時省力的角度來看,對於農民來收,將未成熟的小麥提前收割, 似乎確實是能夠快速提高收益的一件好事兒。

之所以用「似乎」這一詞,那是因為這樣的好處只是眼前的,那麽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用未成熟的小麥做青儲飼料,究竟是利民還是害民呢?

為什麽不建議?

那麽為什麽說從保護糧食安全的角度來說, 不提倡將未成熟的小麥收割之後當青儲呢?

其實從古代的一個歷史故事中,就能夠看出來大規模毀苗的嚴重後果,那就是 齊魯糧食之戰。

在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接壤,齊國為了吞並魯國,特意想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先放出訊息, 大量收購魯國的特產綈料

那魯國的農民一聽,自然是馬不停蹄的開始 棄農從織 ,開始做起了織造綈料的買賣。

等到魯國農民賺的盆滿缽滿之後, 齊國又突然宣布停止這一貿易的往來, 而這個時候的魯國已經陷入了糧食危機之中。

為了生存下去, 魯國人民不得不高價從齊國進口糧食。 就這樣,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魯國的經濟受到重創。

怎麽樣,這一歷史故事是不是給人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歷史就是一面可以知曉未來的鏡子,從這一故事中,大家就能夠看出來糧食安全,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的重要性。

從農民的利益來說,相較於國家的糧食安全,他們更關系眼前的利益,然而 眼前的利益只是暫時的。

小麥作為中國的主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國家的戰略安全著想,更是為了中國的億萬民眾的利益著想, 這青苗是萬萬不能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