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汙泥中挖出來的果實,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如今成江南特產,4元/斤

2024-10-17三農

進入十月中旬,氣溫急劇下降,秋天的氣息愈發濃厚。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人們的農事勞動變得更加艱巨,特別是對於那些在秋冬季節成熟的作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收獲。

每年秋冬之際,生長在水塘中的作物如蓮藕和荸薺等,都需要人工下水進行采挖。這一時期,水溫極為寒冷,給作業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他們的辛勤工作值得我們深深的敬意。

在南方地區,還有一種生長在汙泥中的果實也進入了采挖季節,其外觀類似荸薺,采挖過程同樣辛苦。您是否嘗試過這種特殊的果實呢?

這種在汙泥中生長的果實被稱為茨菇。對於北方地區的居民而言,茨菇這一名稱可能較為陌生,甚至有人可能會誤將其視為某種蘑菇類蔬菜。實際上,茨菇是一種水生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多個地區,包括野生族群。

茨菇作為一種水生植物,其生長周期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秋冬季節,隨著水分的蒸發和幹涸,茨菇的地上部份會逐漸枯萎,而其地下果實則埋藏在汙泥之中,等待收獲。

茨菇的收獲過程與荸薺相似,都需要在泥濘的環境中手工逐個挖掘,這是一項頗為艱辛的工作。初始狀態下,裹覆汙泥的茨菇與荸薺外觀極為相似,但經過清洗後,便能顯現出其真實的面貌——一種白色的果實,表面附著有幾厘米長的芽,這部份芽也是可食用的。

茨菇屬於季節性較強的蔬菜,僅在秋冬季節出現。它分為早熟和晚熟兩種類別,早熟品種在這個季節已經開始采挖,而晚熟品種則通常在春節前後上市。

茨菇的外觀頗具吸重力,許多人可能會對其味道感到好奇。然而,若對其抱有過高的期待,可能會感到失望。茨菇具有一種獨特的風味,帶有輕微的苦味、澀味以及類似中草藥的香氣,其質地既非粉狀也非面狀,相較於芋頭而言,口感略顯不足。

有人將其口感比作薯仔,味道則類似於苦瓜,即便經過烹飪處理,茨菇的外層僅略微變得粉糯,內部依舊保持脆爽。實際上,茨菇的苦味並不如苦瓜那般強烈。在烹飪前,透過焯水處理可以有效減輕其苦澀味。

此外,一旦習慣了茨菇的味道,許多人會認為它相當可口。茨菇最適宜的烹飪方式之一是與五花肉一同燜煮,制作時不妨多做一些,以便下次可以再次回鍋燜煮,使其味道更加入味。

茨菇被譽為江南地區的特色菜肴,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其作品中曾提及「茨菇鹹菜湯」,這道湯品以其鮮美的口感和便於搭配米飯的特點而受到推崇。當前,茨菇的主要烹飪方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 直接煮熟或蒸熟:將茨菇清洗幹凈後,透過煮或蒸的方式烹飪至熟透,去皮後蘸取白糖食用。這種方式簡單直接,兒時常常以此方式「誘使」自己攝入糖分,幾個茨菇便可搭配大量的白砂糖,茨菇與白糖的組合帶來的滿足感不言而喻。

2. 炒菜或燉湯:在炒制時,通常將茨菇切片,並與黑木耳、肉絲等其他食材一同炒制,旨在融合不同食材的口感特性,使菜肴的口感更為豐富。調味時通常會加入醬油和白糖以增強風味。在燉湯方面,茨菇可以與排骨或紅燒肉等肥瘦相間的肉類一同燉煮,茨菇能夠吸收湯汁的味道,從而顯著提升其風味。

3. 炸茨菇片:茨菇上市期間,街頭巷尾常可見到攤販架起大鍋,將切片的茨菇洗凈晾幹後進行油炸,直至表面形成泡沫。泡沫越大,口感越佳。這種烹飪方式得到的茨菇片,其美味程度甚至超過了炸薯片,深受兒童喜愛。

茨菇作為一種江南地區的特色產物,盡管在中國其他地區亦有分布,但在這些地方,茨菇並不常見,很少有人品嘗過。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野生茨菇在冬季成為了窮苦老百姓的救命糧,許多老一輩人都有食用茨菇的經歷。

隨著時間的推移,茨菇已在江南地區廣泛種植,成為一種常見的蔬菜。目前在市場上,茨菇的價格大約為4元/斤,繼續在當地飲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