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殘疾媽媽掙下千萬家產後,將5個子女趕到街上擦皮鞋

2024-02-08三農

只有一只左腿的她,靠雙手打拼掙下千萬家產,之後,她將自己的3個孩子以及丈夫與前妻的一對兒女,都接到身邊生活。

她的初衷很簡單:讓孩子們過上優越的生活,不讓他們吃自己受過的苦。

可是事與願違,5個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不但矛盾叢生,還問題不斷……

痛定思痛,她決定收起泛濫的母愛,將孩子推向市場,讓他們自謀生路。

她這樣做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5個孩子後來情況如何?

冉敬芳是一個傳奇的女人,1965年出生的她是重慶合川區人。

小時候,因為父母都有病,家裏一度連飯都吃不上,為了不至於餓死,她跟著父親過了好幾年乞討生活。

10歲的時候,冉敬芳在資陽要飯時,被火車碾斷了右腿,成了殘疾人。

回家後,不甘服輸的她硬是靠著一只腳,跟著別人上山割草,下地插秧,拼命攢下了幾個錢,讓自己讀了幾年書。

冉敬芳18歲那年,迫於生活壓力,早早嫁給了一個姓張的男子。

婚後,她跟著丈夫一起到重慶安假肢,在等待的20天時間裏,她跟著熟人,邊打工邊學會了做鹵菜。

有了技術後,冉敬芳就不想回鄉下了,她說服丈夫,留在重慶做鹵菜生意,並以此發家,將生意擴充套件到牛肉和牛皮批發上,成了百萬富翁。

然而有了錢後,曾經一起創業的患難夫妻卻因感情不和離婚了。

冉敬芳和前夫生有兩女一男,2000年,35歲的她帶著年齡較大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蔣長春。

婚後,冉敬芳和再婚的丈夫繼續做牛皮生意,由於誠信經營,產品質素好,他們很快就積累了千萬家產。

2001年,夫妻倆在四川廣安成立了「富源食品公司」,該公司下轄一家酒店,一個種牛繁育廠和一個年加工量達4萬頭牛、50萬頭豬的半自動化肉食生產廠。

待一切走上正軌後,冉敬芳將12歲的小兒子接到了自己身邊,同時,也將蔣長春與前妻生的一兒一女接了過來。

這樣,這個大家庭裏就有了5個孩子,他們分別是:冉敬芳與前夫生的女兒張敏(16歲),張蘭英(14歲),兒子張遠洋(12歲),以及蔣長春與前妻生的兒子蔣軍(13歲),女兒蔣麗(11歲)。

5個孩子聚集在一個屋檐下,家裏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然而,與熱鬧隨之而來的,不是歡聲笑語,而是矛盾重重。

5個孩子中,蔣軍和蔣麗年齡小一些,也是最後進入這個家庭的,他們的到來,招來了其他3個孩子的抵觸。

冉敬芳的孩子認為,兩個異弟妹,不只是來跟他們爭母親的,以後還會分走一半家產。於是,3個孩子聯合一致對外,孤立蔣軍和蔣麗。

冉敬芳察覺到自己孩子的情緒變化,安慰他們說:「媽媽還是像以前那樣愛你們的,你們放心,以後咱家的錢只會更多,不會少!」

可是,她的這一番話並沒有起到正面作用,3個孩子照樣欺負兩個異姓弟妹。而且,聽母親說錢多,孩子們更是瘋狂地消費,不但手機衣服要名牌,還常常請同學大吃大喝。

親生的孩子高消費,冉敬芳也不敢虧待蔣長春的孩子,對他們比對自己的孩子更大方。5個孩子在她的嬌縱下,個個大手大腳,一副公子小姐性兒。

張敏考上外地的高中後,冉敬芳把其他幾個兄弟姐妹送進了廣安一所貴族學校。

誰知,4個初中孩子在學校裏不好好學習,不是抽煙喝酒,就是曠課跑網吧,還跟那些富二代同學相互比闊,每人每月消費高達三五千元。

眼見孩子們一個個成了問題少年,冉敬芳愁得直掉頭發。她的初衷,本來是想讓孩子們在自己身邊,生活過後好一點,得到更好的教育,沒想到事與願違。

如果幾個孩子就這樣廢了,她如何向他們的親生父親、親生母親交代?

丈夫蔣長春一針見血:「這幾個孩子就是給錢害的,如果沒有錢,哪有這些事?」

丈夫的話讓冉敬芳一下頓悟,雷厲風行的她決定在家庭內部掀起一場「改革」!

她給孩子們草擬了一份【家庭協定】:

1、五個子女讀書,如果誰願意讀書以及深造,父母必須全力支持。

2、五個子女中,如果誰自動放棄讀書,就必須投入社會就業,未滿16周歲的必須在家參加勞動,家長不做任何經濟上的援助。

3、子女就業,家長可以給予一些建議、指導等,但不給予任何經濟上的支持。

4、五個子女將來耍朋友時,必須先出示此家庭協定給對方看,表明自己沒有權利繼承父母的財產的權利。父母對子女的婚姻,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

5、父母的財產以及遺產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沒有權利過問以及幹涉。

孩子們看到這個協定,都傻眼了,但一向倍受寵愛的他們並沒有感受到危機,以為父母只是在嚇唬自己,但這樣僥幸心理很快就被無情的現實摧毀了。

冉敬芳說到做到,自簽定協定的那天起,每個孩子每月只給250元錢生活費。也就是說,孩子們的花銷被縮減到了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這可苦了一向大手大腳的孩子,盡管他們花得十分小心,不到半個月,錢還是見了底。

張蘭英最先把錢花光,她仗著母親疼愛自己,打電話向母親求助。冉敬芳絕情地說:「還不到日子呢,你別指望我會給你一分錢!」

見姐姐碰壁,本想要錢的其他幾個弟妹不敢再開口了,他們只得把剩下不多的錢湊一起,每天一分一分數著花。

到最後,口袋裏的錢全用光了,幾個孩子只得向老師和同學借。

為了能還上錢,第二個月拿到生活費後,他們關了手機,拒絕打車、坐公交,吃飯也是吃最便宜的菜,實在沒錢了,就買一個饅頭就著白開水啃。

生活是鍛煉人的,僅僅兩個月,孩子們就學會了精打細算,連一瓶礦泉水的錢都要省。幾個孩子在困境中也學會了相互接濟,感情比之前反而好多了。

冉敬芳的「改革」並沒有就此而停止,為了鍛煉孩子們,她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4年春節期間,她讓孩子們上街擦皮鞋掙錢,並美其名曰「擦皮鞋有限公司」。公司啟動資金,200元買工具的錢由她提供,但是孩子們必須向她寫借條,並支付1%的利息。

張蘭英是4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簽字畫押的任務就落到了她的頭上,她想不明白,不過是200塊錢,為什麽要搞得這麽麻煩?而且媽媽那麽有錢,為什麽還要計較區區兩塊錢的利息?

直到11年後,她有了自己的公司,才知道母親多年前這樣做的良苦用心!

從未自食其力過的幾個孩子,聽說能夠掙錢,一開始都很興奮。可當他們走上大街,低頭彎腰給別人擦拭腳的時候,才知道其中的辛苦,比辛苦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那種低人一等的屈辱。

雖然擦鞋的範圍就在自家門口,冉敬芳卻連飯也不提供。吃飯的時候,孩子們都是用自己掙來的錢,在媽媽的飯店裏買一盒白飯,就著鹹菜吃。

好在孩子們不是孤立的,他們相互鼓勵著,終於挺過來了,到假期結束一算,竟掙了1000多元錢,幾個孩子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就這樣,孩子們在冉敬芳的軟硬兼施下,一天天長大成熟了,身上的壞毛病也改掉了許多。

大女兒張敏和二女兒張蘭英先後順利考上了上海和北京的大學,張敏讀金融,張蘭英學服裝設計。

兩個女兒有出息了,其他三個孩子依舊讓冉敬芳頭疼。

因為打小不在她身邊,下面的3個弟妹學習成績都很差,特別是冉敬芳自己的兒子張遠洋,初中畢業就輟學了,怎麽都不願意繼續去讀書。

面對叛逆的兒子,冉敬芳沒有多說教,她按當初的協定一條一條照著辦。張遠洋在家裏閑了半年,覺得靠自己掙生活費太難,於是就跑到重慶找生父去了。

冉敬芳的前夫也是做牛皮生意的,也有千萬家產,接到冉敬芳的電話後,他很贊同前妻的做法,便將兒子安排到自己的屠宰場裏去收牛皮。

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正是青春飛揚、愛瀟灑愛帥氣的大好年華,每天蹲在遍地血汙和牛糞的屠宰場裏,張遠洋很快就受不了了!

他偷偷跑到上海投奔大姐張敏,張敏接到媽媽的電話,與弟弟約法三章:⒈不給錢;⒉吃飯自己解決;⒊自己找工作。

一向疼愛自己的大姐如此對待自己,張遠洋既傷心又生氣,可為了生存,他只得忍氣吞聲住了下來,並四處找工作。

好不容易,他在浦東找了一份房地產中介的工作,一年裏,他跑斷了數雙鞋,騎壞了兩輛單車,可拿到的錢,還不夠吃盒飯。

眼見在大上海掙不到錢,張遠洋又想到了二姐,一年後,他辭職去了北京。

張蘭英此時已經結婚,她也拒絕供養弟弟,她對弟弟說:「親姐弟明算賬,你可以睡客廳,但每月要支付400元的房租,另外,你還得分擔一些家務。」

張遠洋吃夠了求人的苦,只得努力工作,但他只有初中學歷,也找不到什麽好工作,所得薪金只能解決溫飽。

在經過種種磨難和打擊之後,他終於意識到:不讀書,永遠只能在社會底層掙紮!

明白過來他的決定去學一技之長,他省吃儉用,攢下學費,報了成人學校的電腦課程。

冉敬芳得知兒子上進,十分高興,主動打電話給他,說按照協定,將無償給他提供學費。已經將近兩年不見面、不聯系的母子,終於理解了彼此。

再來說蔣長春的兩個孩子,高中畢業後,兄妹倆相繼落榜,沒有考上大學,蔣長春將他們安排到自家門市賣肉,讓他們從最基層做起。

可才一天,蔣麗就賭氣離家出走了,原因是賣肉時與哥哥發生口角吵架。這可急壞了冉敬芳,十七八歲的女孩子,孤身流落在外,很可能會遇到危險。

當晚,夫妻倆叫了幾十個工人,一起在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歌廳、網吧等地方尋找,可始終不見蔣麗的影子。

冉敬芳心神不定地找了兩天,直到收到蔣麗的短訊,才知道她是去福州找生母去了。

沒過多久,蔣麗感覺在生母身邊沒有出路,又自己回來了。

一家人剛剛平靜下來,蔣軍又因為父親管他太嚴,與父親大吵一架後,獨自離開了家。

蔣軍沒有去找生母,他被人騙到了貴州,加入了一個傳銷組織。蔣長春知道後,很是懊惱,他打電話勸兒子回家,可好說歹說,兒子就是不願意回來。

冉敬芳也很著急,她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聲稱有人要加害他們夫妻,蔣軍怕家裏出事,急忙回家來保護父母。

回家後的他很快就發現自己上當了,又吵著要去上海打工。冉敬芳和丈夫見攔不住他,只得托人給他在上海找工作。

可蔣軍到上海後沒幹3天,就又走人了。之後,他來到了北京。

得到訊息的冉敬芳打電話給二女兒,讓她關照蔣軍,並讓住在二女兒家的親兒子張遠洋到外面租地下室住。

張蘭英生氣地說:「你對自己的親兒子都沒有對蔣軍那麽好!」

面對二女兒的質問,冉敬芳愧疚地解釋:「蔣軍畢竟不是我生的,他跟我們在感情上隔著一層,如果我們再讓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會很傷心的!」

張蘭英的丈夫是央視「鄉約」欄目的攝影師,在他的安排下,蔣軍也進了「鄉約」欄目組,當了一名攝影助理。

從小就對攝影有偏好的他對這份工作很滿意,他幹得十分開心,跟著姐夫全國各地跑。

後來,在重慶采訪一位模範女村官時,蔣軍與女村官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兒戀愛成功,並喜結良緣。

兒女們一個個有了正當職業後,冉敬芳又在前夫的提議和幫扶下,幫助孩子們創業。

他們成立了「重慶端木賜商貿有限公司」,專門經銷牛皮涼席。

冉敬芳給孩子們做了規劃,她讓兒子張遠洋擔任生產廠長,大女兒張敏負責財務和人事,二女兒張蘭英和小女兒蔣麗負責銷售。

為了方便蔣麗照顧在福州的生母,她特意把她安排去了福建,蔣麗的生母知道後,十分感激。

一開始,姐弟幾個因為沒有辦企業的經驗,經常鬧矛盾,問題也不斷,冉敬芳不得不頻繁地往來於廣安、成都、江油之間,為他們滅火,解決問題。在她的指導下,半年後,公司逐漸平穩了。

而作為銷售主管的張蘭英,也終於明白了,當初辦「擦皮鞋公司」時,媽媽為什麽非要讓她簽字畫押了。

一次,南京一家賣保健品的公司,跟他們訂了600張牛皮涼席,貨分兩批發出。張蘭英見第一批貨沒事,在發第二批時,沒等對方在合約傳真件上簽字,就把貨發了出去。

結果對方耍賴,堅決不承認收到第二批貨。眼看公司就要損失80萬貨款,關鍵時候,還是冉敬芳親自出馬,憑著多年經商的經驗,她透過查賬、清理庫存等方法,套出對方已收到第二批貨的事實。

在冉敬芳的帶領下,幾個孩子迅速成長,個個都能獨當一面。後來,他們又開了兩家分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成為全國牛皮涼席最大的生產廠家。

編後:

冉敬芳對孩子的態度提醒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什麽?是有求必應,還是萬貫家財?

曾經也有這麽一個女孩,因為家庭條件太好,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她在家裏不但有多個保姆服侍,甚至到了16歲,還需要人餵飯,個人花銷每月達10幾萬。

後來,父母聯系一個節目組,將她送到貴州山上生活了一個月後,她不僅學會了自理,還學會了幹農活,更重要的是,自此之後,她懂得了感恩,知道了珍惜。

後來,她考上了北京一所服裝學校,之後獨自一人去了法國留學,回國後,自己開了一家設計工作室,成了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

她就是2017年因「變形記」而火遍全網的遼寧盤錦女孩――劉思琦。

冉敬芳5個子女,與劉思琦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富二代,都是因為在青春期被富養,而差點廢掉的孩子。所幸他們的父母及時發現了問題,並給予糾正,才讓他們回歸正軌。

每一個父母,都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不可能養他們一輩子,與其讓孩子從小生活在舒服窩中,不如讓他們早早學一些生存能力,學一些處事技巧。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