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間「土特產」 致富「金招牌」 ——畢節市潛心做好「土特產」文章

2024-01-09三農

威寧蘋果為什麽這樣紅?

答案是因為威寧自治縣有著高海拔、低緯度、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優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種出的蘋果著色深、含糖量高、口感好。

據統計,2023年1—11月,威寧蘋果出口越南市場累計60批次、1725噸,同比分別增長6.5倍、6.4倍。這份來自大山深處的味道再次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追捧,也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果果」。與威寧蘋果一同受到市場認可的,還有赫章核桃、織金南瓜條、納雍滾山雞……農產品強勢出圈的背後,是畢節市潛心做好「土特產」文章的精心布局。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畢節市,是烏江、珠江發源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讓磅礴大山深處產出山珍瑰寶。近年來,畢節市深入挖掘特色資源,聚焦「特色、品質、品牌」,潛心做好「土特產」文章,讓越來越多的「土特產」唱響鄉村產業「振興曲」。

念好「土」字訣 讓土特產蓬勃發展

去年8月,在香港貿發局主辦的中國農業展團對接交流會上,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攜「貴天麻」系列產品亮相,並獲得現場推介,贏得大灣區消費者一致好評。

當農產品領域的「多彩貴州風」輕拂過維多利亞港,「畢」字號農產品又一次從綠水青山中走向粵港澳大舞台。

「一方水土一方味」。不同的自然稟賦和農業資源,形成獨特的物產,這是土特產的自然根脈,大方天麻同樣如此。

被譽為「奢香夫人」故裏的大方縣,雨水充足,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1.8攝氏度,土壤多為酸性砂質黃棕土,植被主要為常綠與落葉闊葉林混交,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草本精靈——大方天麻。

大方的野生天麻品質好、藥效高,遠近聞名,只是苦於沒有人工培育的技術,天麻產量有限。直到1998年,天麻有性繁殖栽培實驗獲得成功,攻克種源及退化問題後,人工仿野生種植天麻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興產業。

「在各方力量的幫助下,我們開展了天麻仿野生栽培GAP關鍵技術、仿野生天麻種植技術、有性繁殖育種技術等研究,逐漸破解量產這一難題。」深耕大方天麻多年的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平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申請專利29件,註冊商標25枚,其中「九龍騰」「奢香」等已成為貴州省著名商標;建成天麻膠囊、天麻酒等天麻保健食品生產線4條,實驗室1個。

「天麻佳品出貴州,貴州天麻數大方。」如今,大方天麻種植面積已達4萬余畝,擁有種植經營主體138家,精深加工產品30余個,備案食用產品23個,預計綜合產值達6.25億元。

立足本地特色,畢節市加快推進土特產形成規模效應,積極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帶,持續提升農業質素效益和競爭力,把「好資源」轉化為「好產品」,把「好品質」轉化為「好品牌」。一個個欣欣向榮的特色產業,加速駛入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素發展蓄勢賦能。

打好「特」字牌 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利器

看似普通的「土特產」,一頭連著脫貧增收、鄉村振興,一頭連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個圍裙兩個兜,兜住民生和增收。走進織金縣貓場鎮,總能看著穿著圍裙的女人們圍坐在一起,雙手不停地從兜裏拿出皂角籽來剝。

「皂角可是讓我們自豪的‘寶貝’,咱們的錢袋子都是靠它呢!」當地種植戶鐘甜甜說,剝皂角米靈活方便、不受時間限制,平均下來每個月都能增收近2000元。

如今,一顆小小皂角米成就了貓場鎮近5億元的富民產業,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增收行當。

做好「特」字文章, 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在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特色產業的同時,關鍵要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坐落於山谷底部的太極村是七星關區較為偏遠的村,青山環繞的村落由於河流沿山繞行,在河岸平原上自然形成了一個天然「山水太極圖」,太極村因此而得名。而今,讓這裏更負盛名的是太極古茶。

據了解,太極村是七星關區古茶樹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種茶歷史悠久,樹齡上百年的古茶樹就有上萬株。早年間這裏的太極茶還曾為「貢茶」,由此聲名鵲起。然而長期以來,這份大自然給太極村的饋贈,並未給太極村村民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近年來,在東西部協作的「活水」澆灌之下,太極古茶重煥生機,已形成四大系列近30款產品,年產量2.5萬多公斤,銷售遍布20余個省市區,輻射帶動2萬多名農民增收。

「我們太極古茶的名氣越來越大,茶葉也能賣個好價錢,今年,我家就掙了6萬多元。」56歲的太極村村民穆康禹告訴記者。

一葉生一業。當下,在太極村,飽飲山川靈氣的太極古茶,歷久彌新,續寫著鄉村振興新故事。

傳統產業擁抱新業態,開啟新財富。如今,像清香的太極古茶一樣,脆甜的威寧蘋果,酸甜的七星關刺梨、醇香的赫章核桃、嫩滑的大方豆幹……這些彰顯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不斷走出大山,茁壯成長為一個個大產業,為農民帶去真金白銀的收入。

唱好「產」字歌 讓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唱好「產」字歌,就要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上下功夫。

在位於畢節高新區的貴州卡媽農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以當地辣椒、蘿蔔、蔬菜等農產品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辣椒制品、火鍋底料、蘿ト幹、香辣脆、酸菜等系列土特產火爆電商平台,成為公司的明星產品。

據了解,該公司以農特產品加工和直播銷售為主,目前有8條生產線。今年以來,透過影片直播帶貨,該公司已銷售農特產品75萬單,產值1650萬元以上。

「我們畢節的農產品品質都特別好,以前只是藏在深山,鮮為人知。如今,透過我們自己的力量,這些好東西變成一款款熱銷的土特產,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公司董事長吳佳明說,看著家鄉的農特產品透過自己的直播間,銷往全國各地,很是自豪。

學會給農產品「梳妝打扮」和行銷宣傳,加強農產品產後分級、包裝、倉儲、物流、行銷,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無疑會讓越來越多「土特產」金字招牌走出深山,走向全國各地,進入更多尋常百姓家。

核桃油、核桃糖、核桃乳……作為「中國核桃之鄉」,赫章縣把核桃玩出了花樣,讓小核桃成為赫章縣推進鄉村振興、富民興縣的重要產業之一。

近年來,畢節市狠抓市場主體培育,積極引進企業進駐本市參與核桃產業精深加工,加大核桃糖、核桃油、核桃粉等產品加工力度,大力培育本土企業從事核桃系列產品加工、銷售,延長產業鏈,帶動產業發展。

如今,畢節市已培育核桃產業省級龍頭企業2家以上,核桃加工構建起了完整的產業鏈,實作核桃配方油、核桃益生菌乳、營養強化型核桃粉、核桃乳等年產能10萬噸以上,核桃全產業鏈年總產值達23億元以上。

廣袤的田野上,每一個「土特產」都蘊含著鄉村振興的希望。在畢節,越來越多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特色山珍「變身」各種「金元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編輯 王星

二審 汪瑞梁

三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