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漲知識!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沙漠,截然不同的兩種方法

2024-06-25三農

黃土高原和沙漠,這兩個看似同樣貧瘠的地區,實際上在生態治理方面卻有著天壤之別 。近年來,中國在這兩個地區的生態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背後的方法和挑戰卻大不相同。

在沙漠地區, 植樹采用「深栽淺埋」的方法 。這是因為沙漠土質松散,深栽可以讓樹根更好地紮入地下尋找水分,而淺埋則是為了防止澆水時沙子將樹坑填滿,影響後續澆水。

相比之下, 黃土高原的植樹則需要深栽深埋,並且要預留足夠大的澆水坑 。這是因為黃土高原的土壤結構更為緊實,需要更深的栽植深度來確保樹木的穩定性和水分吸收。

兩個地區的水資源條件也大不相同,這直接影響了植樹造林的難度。在一些沙漠地區, 如毛烏素沙漠,地下水位較高,五六米就能出水,水量還很充足 。這為沙漠綠化提供了相對便利的水源條件。

在黃土高原,情況則要復雜得多。 有些地方需要打100多米深的井才能找到水源,而且出水量可能很小,水質也可能不適合植物生長 。意味著黃土高原的植樹造林工作在水資源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

沙漠地區相對平坦,便於機械化作業,樹苗和水源也比較容易運送到植樹地點。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常常需要人工搬運樹苗和水源,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強度

沙漠地區的植被種類相對單一 ,主要包括一些耐旱耐寒的樹種和灌木,如樟子松、油松、梭梭、紫穗槐、沙柳等。這些植物都有著極強的抗旱能力和固沙能力。

黃土高原的植被選擇則更加豐富多樣 ,除了人工種植的油松、刺柏外,還有自然生長的槐樹、榆樹、楊樹、酸棗樹等。

盡管黃土高原的植樹造林工作面臨更多挑戰, 其生態恢復的效果卻往往比沙漠更為顯著 。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的降雨量相對較多,有利於植被的生長和自然恢復。據統計, 黃土高原的綠化治理每年可減少約4.4億噸泥沙進入黃河 ,這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還對下遊地區的防洪減災、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大量閑置的農村土地自然恢復了植被,人為幹擾減少,生態系逐漸恢復平衡。這種變化也帶來了新的思考: 如果未來大量人口回流農村,是否會對剛剛改善的生態環境造成新的壓力? 這涉及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問題。

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政策在黃土高原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 大片黃土地變成了綠色山林,沙塵天氣明顯減少,「青山綠水」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實作 。這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也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新的經濟機會,如發展生態旅遊、特色農業等。

無論是黃土高原還是沙漠地區,都需要持續的投入和科學的管理 。例如,在植樹造林後,如何確保樹木的長期存活和生長?如何在生態恢復的同時,為當地居民創造可持續的經濟收益?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黃土高原和沙漠地區都可能面臨新的挑戰 。例如,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可能會影響植被的生長和存活。因此,在未來的生態治理工作中,我們需要更加註重生態系的韌性和適應力,采用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治理策略。

【免責聲明】本作品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旨在傳遞正面資訊。我們尊重版權和私密權。如內容侵權或引起誤解,請及時告知,我們將迅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