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小麥單產提升,農民實際畝產1600斤,如何實作?

2024-03-10三農

100個專家測產,也不如10位農民的實際畝產「管用」。

因為,農民的實際畝產提升,可以「一傳十,十傳百」而帶動周邊的農民受益,3年就可以讓80%的農民大振幅增產。

而所謂的「小麥測產」,除了涉嫌「農業測產造假之外」(2月19日已經被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曝光),其余的「賠著錢施肥、賠著錢澆水、賠著錢打藥」的特殊化管理獲得某一個品種的【沒有對照品種、測產報告沒有蓋公章】等行徑,對農民的實際意義不大。

那麽,如何讓更多的農民實際畝產1600斤呢?

暫且不考慮「施肥+澆水+打藥」等技術因素,只圍繞小麥品種的選擇,給大家支招如下。

因為, 「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的「畝產構成三要素」 越高,增產的難度越小——你總不能指望審定的「畝產構成」1200斤左右的品種實際畝產1600斤吧?

因為,審定「畝產構成」1200斤左右的品種,一畝地的增產振幅要達到400斤才能實作1600斤。

所以說,

審定的「畝產構成」1600斤左右的品種為第一選擇,實際畝產1600斤很輕松。

審定的「畝產構成」1500斤左右的品種為第二選擇,實際畝產1600斤需要增產100斤以上。

審定的「畝產構成」1400斤左右的品種為第三選擇,實際畝產1600斤需要增產200斤以上。

審定的「畝產構成」1300斤左右的品種為第四選擇,實際畝產1600斤需要增產300斤以上。

再低的品種,就不要考慮了吧——因為,你總不能企圖讓「武大郎」成為「打虎英雄」吧?!

因為,實際畝產1600斤的「高產的架子」有了,如果抗性不好,動不動就減產,也是不行。

所以,考慮了品種的增產潛力之後,必須從品種的【抗減產能力】進一步「優勝劣汰」:

1)審定的抗病鑒定不可以「3個高感病」或「4個高感病」,而且帶「抗字」越多的品種越好。

2)籽粒一定要大而飽滿,光澤度好(同時要結合審定的千粒重高),因為,這是根系發達的表現(對肥水的吸收利用率高)。 一定要淘汰籽粒「又黑又小」的品種。

3)審定的株高不高也不矮為最佳,以審定的株高75厘米至80厘米的【中等株高】最好,可以兼顧增產潛力和抗減產能力。

4)一定要抗耐「枯白穗」能力強,也就是對4種導致根莖腐爛的病害抗耐能力強。

5)主要抗倒方面的「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根系發達+莖稈韌性好+抗耐「枯白穗」(避免因為根莖腐爛而誘發倒伏)。

6)成熟期和當地的大多數品種保持一致,不可早熟也不可晚熟(晚熟的風險更大,遭受幹熱風和冰雹的概率更大)。

只要記住了以上的內容,你基本上就超越了你們當地99%的農民,就算是災害年,你家的小麥至少比地鄰一畝增產200斤很輕松。而且越是災害年份,你家的小麥增產越顯著。

#農業真科技# #小麥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