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利空出盡,債市波瀾不驚

2024-05-22三農

近日,財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備受關註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於5月17日正選。

此前,市場對於債市供給放量的擔憂始終存在,一系列對於樓市刺激政策的出台也加劇了債市的潛在壓力。不過市場的交易情況顯示,利空出盡似乎是市場主線。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附息國債04」周一早盤漲2.04BP,不過收盤僅微漲0.25BP報2.3085%。30年期國債活躍券230023收益率上周五一度盤中上漲至2.59%,不過本周一收盤已跌至2.5725%,僅較當日開盤微漲0.55BP。30年國債ETF更是不跌反漲,收盤升0.31%報111.096.

對於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及其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富達基金管理(中國)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成皓對記者表示,這次超預期的點在於整體發行視窗長達7個月(從5月一直排期到11月),之前市場普遍認為會集中在近幾個月內即二季度到三季度,相比之下實際落地的發行計劃在節奏上平緩很多。「對於債券市場而言,可以看到收益率在發行計劃出台後明顯下行,主因供給沖擊小於預期,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

債市供給擔憂暫時不大

5月13日,財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其中,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品種為20年、30年、50年。今年首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於5月17日發行,期限為30年。當時市場就擔心,二季度債券供給放量的預期或沖擊債市。

過去一周,國債收益率曲線牛陡,1年國債利率下行10BP到1.61%,10年國債利率下行3BP到2.31%。截至5月17日,受超長期特別國債啟動發行、房地產寬松政策大幅加碼等因素影響,債市呈現震蕩行情,10年國債、30年國債收益率分別報收於2.3077%、2.5867%,較前周末水平下行2.84BP、2.59BP,對應債券價格上漲,可見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並未擾動債市。

在二級交易方面,上周券商全面減持各類別債券,債券基金賣債、降久期,同時買入信用債和存單。農村金融機構和保險積極買入並拉久期,理財和其他產品類買入債券,但是沒有拉久期。對於債券市場,各大機構普遍維持「無近憂」的觀點。

成皓對記者提及,4月政治局會議已經指出「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強調以財政政策為主導。近期社融、PPI等經濟數據仍顯示出經濟新舊動能轉化過程中呈現不平衡的狀態,整體內需有待隨著政策發力進一步改善,在此背景下特別國債發行的緊迫性較強。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可以看到收益率在發行計劃出台後明顯下行,主因供給沖擊小於預期,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雖然在政策端一直強調強化政策合力的背景,我們預期總量上央行將維持穩健寬松的貨幣政策配合財政發力。」他稱,政治局會議提到「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但倘若如先前市場預期那樣特別國債在兩三個月集中發行,對應每月的凈融資量(即利率債的凈供給)就會顯著增加,債市就有可能會出現類似去年四季度上行20~30BP這樣較大振幅的調整,容易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也會提高整體財政部發債的成本。

因而整體來說,機構認為,此次特別國債發行方案在節奏上的預期差對債券市場形成邊際利好,對中長期國債收益率波動的預期有所改善。這也從近期的債市行情中得以體現。

「當周債市主要受特別國債發行落地、樓市刺激政策影響,債市總體走勢是利空兌現的行情。」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告訴記者,4 月債市曾擔憂債券供給,特別國債發行時間從5月持續到11月,緩和了供給壓力。

在各界看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具有其必要性。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對記者表示,這有利於地方財政休養生息。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國政府債務余額為70.77萬億元,占全年本地生產總值比重約56.14%,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大大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部份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國債余額30.03萬億元占全國政府債務余額比重約42.4%,地方債余額40.74萬億元占比約57.6%。目前,中央財政尚有余力和空間,而地方財政壓力相對較大。2015年至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長了155%。部份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增大,據測算,12個債務狀況嚴重的省市債務率大多數已超過了120%的黃色警戒線。從2023年末發行的1萬億元國債用途來看,相當一部份是透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由此大大減輕了地方財政負擔。

地產組合拳短期沖擊不大

除了供給方面的擾動,近期的地產政策組合拳是超預期的,此前債市一度大跌,也是因為市場對於地產刺激政策的預期強化。

上周,央行聯合其他部委出台了政策組合拳,央行全面取消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下限、下調首套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到15%和 25%,下降個人公積金貸款利率 25BP,央行設立 3000億保障型住房再貸款。4月政治局會議後,樓市政策更關註需求問題,「以舊換新」+「存量房收儲」+「刺激需求」多管齊下,地產「去庫存」的政策力度比較大。

盡管過去一周30年國債ETF波瀾不驚,但價格已相較此前高點115.82下跌了近4%,這背後的原因包括央行喊話、地產刺激預期以及供給加大的預期。該最具標誌性的長債ETF自4月23日觸頂(115元)後就持續大跌,讓一眾長債投機者苦不堪言。相反,也正是在一系列刺激政策預期下,上證綜指沖上3100點,香港恒指也從底部累計反彈超25%。

「但目前來說,預期沖擊最強烈的時點已經過去,所以債市無近憂。」王強松告訴記者,債市短期矛盾仍是理財欠配和融資需求弱的問題。未來債市的遠慮可能在於,隨著政策調整後關註地產需求問題,地產行業的經營可能出現改善,且疊加PPI回升和外需回暖,未來債市的利多因素將趨於減少的。盡管地產回暖和PPI回升的時點和節奏有些不確定,但大的方向仍是明確的。

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債市短期壓力不大,這也是因為雖然當前政策力度已經影響了樓市預期,但是目前在房產銷售和房價預期方面未出現實質性改觀。在地產數據偏冷而預期層面改觀的時候,機構仍認為應該以經濟緩慢磨底、通脹溫和回升的思路去理解經濟周期的階段。經濟顯著下行的風險在減小,但是經濟改善力度和需要的時間要再觀察,跟蹤地產銷售和房價預期,觀察政府債融資和使用情況,這兩方面若有改善,也將在商品市場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