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這些中非合作的「誤讀」,亟需破解

2024-09-17三農

9月6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落下帷幕。這次峰會的巨大成功,一方面折射出中非關系的蓬勃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在對非合作方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互利共贏之路。這條路不僅對非洲有益,也對中國有益,更對國際社會探索更可持續的對非合作有益。

但不可否認,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中非合作的誤解、誤讀一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這影響了中非合作的持續深化。在當前背景下,理性客觀地認識和理解中非友好合作的內容、性質等,變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權宜之計還是命運與共?

中非之間持續而熱烈的互動,尤其是中非政治關系持續升溫,及至此次峰會中非關系整體升級為新時代全天候命運共同體等,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卻引發一些西方媒體的質疑。中非關系為什麽這樣好?它們給出的回答是,因為中國加大對非洲國家拉攏,花錢買通非洲。

那麽,到底該怎麽看中非合作的性質,是權宜之計還是命運與共?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回到歷史,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非關系不是一天就發展起來的,更不是什麽人賜予的,而是雙方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這句話旗幟鮮明地闡明中非關系的友好性質,是對中非相互「利用論」的最好批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著非洲爭取民族獨立的殘酷鬥爭,中國不遺余力地給予最大的支持。剛剛獲得獨立的新中國,將非洲國家的獨立事業視為自己的事業。那一段歲月裏,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非洲國家領袖的親切互動,常常成為中非關系的熱點。

進入21世紀,根據非方提議,中非共同成立了中非合作論壇,推動雙邊合作邁上新台階。24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助推下,中非關系完成了從「新型夥伴關系」到「新型戰略夥伴關系」再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直到「新時代全天候命運共同體」 的四級跳,成就了國際關系史上國家間關系發展的一段佳話。

「新時代全天候命運共同體」的定義,意味著中非已經是命運共同體。而且,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非還將攜手構建更高水平的命運共同體。更進一步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和非洲已經成為榜樣和示範。當前,「中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非洲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的高度認可,成為中非人民對話的共有話語。能與53個非洲國家建立戰略關系,可謂是中國持續耕耘對非友好合作的最好收獲。

中非友好合作,是中非雙方基於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做出的戰略選擇,絕不是權宜之計和一時之需。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也將為中非命運共同體註入全新內涵。

9月2日,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新聞中心開始執行,為中外記者提供廣播電視、圖片、會議資訊等服務。記者在綜合服務台與機器人「小柒」交流。攝影/本刊記者 富田

單向援助還是互利共贏?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自身也面臨著較為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尤其在實作共同富裕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和援助,是基於自身利益和能力,既不存在「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更不存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情況。

從國際對非合作來講,根據經合組織(OECD)釋出的數據,2022年經合組織國家向非洲提供的官方發展援助達到535億美元。2023年,在OECD國家中,官方發展援助占國民總收入(GNI)的比重從2010年的0.31%達到2023年的0.37%。應當說,提高官方發展援助的資金和占比,已經逐步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共識和責任。

此次峰會上,中國承諾未來三年向非洲提供800億元人民幣各類援助,平均下來一年大概267億人民幣。應該說,這是一個量力而行的承諾。

當然,中國不是一個已開發國家,拿經合組織與中國對比,對中國並不公平,但它可以稱為國際對非發展支持的一個基本參照。一方面,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曾接受國際援助。另一方面,中國的對外援助往往具有管理成本低、實施效果好等特點,雖然援助金額看上去沒有一些西方已開發國家那麽大,但實際效果卻很好,這也是非洲國家對中國援助充滿期待的重要原因。

除了各類援助,中國承諾的2100億元人民幣信貸資金額度和推動中國企業對非投資不少於700億元人民幣,更是基於市場化原則的互利合作。這2800億元資金承諾背後是中國政府和非洲國家政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透過各類制度框架和政策供給,讓中非雙方都從中獲益。這背後反映的是中非高度的合作意願、共識,以及成熟的制度框架對中非合作的巨大推動作用。

支持中國企業對非投資700億元人民幣,其實是為中國企業開拓非洲市場提供資金保障,為企業開辟非洲市場保駕護航。2100億元的信貸資金額度,也是具體落實到特定專案中的,這些專案既能為非洲創造發展機會和就業,也能為中國企業開拓市場創造可能。比如,在基建領域,透過為中國企業提供資金,使其能參與非洲國家基建的設計、承建和營運等,既為中國企業謀利,也為非洲帶來實在好處。還要說明的是,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機制保障和支持下,中國企業在非洲落地生根,也和中國企業家吃苦耐勞、善於拓展海外市場有緊密關聯。這些都是中非合作的獨特優勢。換句話說,中非合作走到現在,規模大、程度深,如果不是互利共贏,這條路絕對走不通。

因此,面對外界的質疑和誤讀,我們要保持定力,並積極應對,避免對非工作大局受到沖擊和影響,避免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受到實質性的影響。

2023年1月,中企承建的烏幹達首個商業石油開發專案啟動。圖/視覺中國

「債務陷阱」還是發展機遇?

在中非合作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歐美輿論先後投擲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和中非合作導致非洲陷入「債務陷阱」等論調,這其實是「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變種。

那麽中非合作到底是「陷阱」還是機遇呢?或者說,債務陷阱到底是否或部份反映了客觀事實呢?

首先,在非洲國家的債務總額中,中國占比很少。因此,說中國使非洲陷入「債務陷阱」,是站不住腳的。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的【2023年國際債務統計】數據顯示,非洲外債中,商業債券和多邊債務占非洲外債總額的66%,中國從來不是非洲的主要債權方。

反倒是近年來,西方國家過早將非洲推向全球資本市場,由此導致非洲國家過度舉債,也造成目前非洲的外債比例極高。非洲國家2013年至2019年發行的十年期歐洲債券息票率為4%—10%,長期債券較少。在較高利率和還款期限短的雙重影響下,第一個償債高峰在2023年至2025年到來,可以說美國等西方國家直接將非洲推進了「債務陷阱」。

其次,中非合作為非洲帶來了推動現代化的基礎能力。基礎設施不足是制約非洲長期發展的瓶頸之一,也是很多歐美國家長期不願意涉足的領域。一方面,非洲國家融資能力有限,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借債投資,因此很多歐美國家擔憂會深陷其中而不願冒險,他們的開發性銀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本是一件苦差事,投資回報速度慢,性價比也不高,遠不如投資非洲資本市場來錢快。

在這種背景下,中非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帶動下,合作開展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裏、公路近10萬公裏、橋梁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路線6.6萬公裏、骨幹通訊網絡15萬公裏。這有力支撐了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非大規模的基建合作中,也出現了少數專案盈利周期長,部份國家還債出現問題等。另一方面,中國雖然不是非洲國家債務的主要責任方,但始終積極透過多雙邊渠道幫助非洲減緩償債壓力,包括在G20緩債倡議下參與對贊比亞等國的個案債務處理,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免除17個非洲國家截至2021年底對華到期的無息貸款業務。中國對非洲減緩債務,完全是從支持非洲長期發展考慮出發所作出的努力,體現了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

最後,基礎設施的資產價值會隨著非洲發展逐漸體現,不能因一時的困難而否定。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為非洲國家建設了一大批誰也帶不走但對經濟發展有長期推動力的基礎設施,改善了非洲大陸的經濟發展初始條件。當前的關鍵是,如何進一步利用好這些基礎設施,圍繞這些基建布局產業發展,最大化地利用好交通、能源等基建帶來的增長潛能,而不是將原罪歸結為基礎設施建設。

以蒙內鐵路為例,截至2024年5月底,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286.9萬人次、貨物3286.7萬噸。據肯雅鐵路管理局估算,蒙內鐵路專案對肯雅本地生產總值貢獻率超過2%。對於想要實作現代化的非洲國家而言,他們太需要一些能夠著眼長遠的基礎設施。只有這樣,非洲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才能真正起步。

從突破制約非洲長期發展瓶頸的角度看,中非合作更是給非洲帶來重大機遇,為實作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2023年8月,中企承建的津巴布韋旺吉火電站擴容專案投產。圖/視覺中國

禮輕情意輕還是禮重情意重?

非洲大陸對於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麽,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對於這一重大問題,國內外亦有很多分歧。到底該如何看待非洲大陸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以及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支持呢?更進一步說,非洲大陸對中國真的有那麽重要嗎?在這一問題上,筆者傾向於接受這樣一種觀點,非洲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與中國對非洲的戰略重要性具有某種對等性。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支持和機遇,可謂「禮重情義重」。

首先,非洲國家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對中國的支持,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或者說並非僅僅是利益驅動的結果。近年來,在美國對華打壓遏制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在國際鬥爭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在眾多熱點議題上,非洲國家普遍給予中國堅定支持,甚至一些與中國合作規模並不大的國家,也紛紛支持中國立場。

其次,非洲市場帶給中國的巨大機遇,並不是可有可無的。看待非洲的發展,一定要看趨勢看長遠。從長期看,非洲大陸是最具增長潛能的市場,非洲市場對中國的價值會越來越大。當前,非洲處於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美好願景加速前進,全力建設和平、團結、繁榮、自強的新非洲。盡管遭遇這樣或那樣的挑戰,但擁有龐大人口資源、自然資源的非洲大陸,一旦能找到一條正確的現代化道路,其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目前,非洲正加速自貿區建設。非洲大陸自貿區旨在降低關稅、消除貿易壁壘,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發展,實作商品、服務、資金在非洲大陸的自由流動,形成一個覆蓋13億人、2.3萬億美元規模的大市場。非洲廣大的市場前景,已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重視,很多歐美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加大對非投入。

中國重視和培育非洲市場潛力,無論國際環境如何變化,中國對非洲的投入始終保持在高水平,這也奠定了今天中國在非洲的優勢地位。展望未來,中國還應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非洲市場,拓展中非合作。

最後,非洲國家對中國理念的認同和認可,是中國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塑造力、感召力的重要一環。因為同樣的被殖民統治及追求民族獨立的歷史遭遇,同樣的追求發展和人民幸福的艱難探索,同樣的對於世界多極化的苦苦追求和對於自身文化復興的強烈願望,中國和非洲在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重大根本性問題上有著眾多共識。

此次峰會發表的宣言,全面反映了非洲國家對中國理念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在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框架下,與中國合作的強烈願望。中國也將非洲視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極,將與非洲的文明互鑒提升到全新的戰略高度,這體現了中非高度的文明自信和戰略互信。從上述意義上看,如果非洲國家透過與中國的交流互鑒和務實合作真正實作現代化,那麽,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普遍性和正當性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彰顯。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作者:馬漢智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