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撂倒三大「豬王」後,養豬的集體扭虧了

2024-07-18三農

幸福來得太突然,養豬的集體扭虧了。

這是養豬大戶們一、二季度的賬單對比,可謂是「判若兩企」。

集體扭虧絕不是因為某些人說的政府大力補貼,根據統計數據,2023年26家養豬的上市公司攏共獲得的政府補貼也才15.8億,具體分到每一個豬企頭上,別說扭虧了,填窟窿都不夠。

從數據層面來看,扭虧的主要原因在於二季度逐漸走高的生豬價格,尤其是6月份突然的撐桿跳。

這是從新希望的生豬銷售數據報告中截取的近一年的豬價。

今年6月份的出欄均價18.07元/公斤顯得格外紮眼,完美印證了鄰居張大媽一個多月來經常抱怨肉又漲價了,又要吃不起肉了。

按照新希望自己公布的數據,當前的養殖成本大約14.7元/公斤左右,按照18.07的賣價,就以平均出欄120公斤測算,賣一頭豬能賺404元,那麽6月份一個月就可以盈利5.2億。

要是今年下半年都維持在這個豬價附近,新希望的希望就太大了。

其實,不止是新希望,所有養豬的都要賺麻了,規模越大,賺得越多,比如牧原股份,下半年估計至少還要出欄3000萬頭豬,如果以這個價格計算,下半年能賺100多億。

當然,這只是個美好的假設,價格的波動性無人能夠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豬企們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或者說這一輪豬周期已經觸底回彈了。

其實,幸福不是突然到來的,這18元/公斤也不是豬企老板們坐在一起商量出來的,數碼的背後都是真刀真槍的血拼,要不是2023年撩倒了3個大豬王,恐怕血拼還不會結束,幸福也不會到來。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中國一年最多也就消耗7億頭豬,但2022-2023年中國的豬企甚至具備了10億頭的產能,基本的價格供求理論大家都懂,但沒有誰會願意主動退讓。

於是大家一起虧,雖說也在努力降本增效,但實際上主要是在比家底,看誰的錢多,看誰最先熬不住,而最終,江西的正邦、福建的傲農、浙江的天邦三大豬王先被撂倒。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他們3個豬王的規模,還不足以對供求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既然連豬王都扛不住了,其它的中小規模豬企還扛得住嗎。

數據不會騙人,我們看下牧原、新希望、溫氏這三大巨頭近幾年的出欄量。

2022、2023年在已經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規模仍然大幅增長。

同樣的道理,牧原、新希望、溫氏只是我挑出來的代表,還有很多豬企在這一輪周期中都「長胖」了,甚至超重了。

增長的部份只是被撂倒的豬王的嗎?當然不是,主要是倒掉的中小規模養豬場,以及一家一家的散養戶。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過去幾年養豬業發生的事情,可以有兩種說法:

一、大規模豬企在非瘟和疫情的雙重危機下大力擴充套件養豬規模保民生,間接成長為了一個個養豬的巨無霸。

二、大規模豬企借助非瘟和疫情的契機,以自身的資本優勢,瘋狂吞噬中小規模及散養戶的份額。

兩種說法的畫面感很不一樣,但其實只是站的視角不同,反正結果是一樣的,中國養豬業逐漸進入了規模化為主、散養為輔的發展階段。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500頭以上規模養豬的比例已經達到68%,散養比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下降。

規模化好還是散養好,沒有唯一的答案,雖然歐美已開發國家都是規模化養豬為主,但歐洲人和美國人主要吃的不是豬肉。

歐美養豬主要用來做深加工,按照灰鴿這種生活在農村、經常吃土豬肉的審美來看,歐美人養豬或許叫工業更準確。

他們對於豬肉的味道是麻木的,他們只知道高產、高產,他們也不知道豬如果不吃飼料的話味道會更鮮美。

而中國不同,中國上了點年紀的老百姓,對豬肉是有追求的,對於那些年豬肉的鮮香是一直懷念的,否則菜市場不會有所謂的黑豬肉、土豬肉的攤子。

為什麽要說上了點年紀的人,因為城裏的有些年輕人可能連活豬都沒親眼見過,更不用說吃上一口農家自營的豬肉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隨著規模化的進一步發展,豬肉本來的味道,也就會被人類所遺忘了。

也許有人會說,反正都是肉,能補充人體所需就行,說法也沒錯,但你喜歡維C泡騰片,還有更多人喜歡蘋果的味道。

當然,規模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從宏觀經濟效益層面來講,整體生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市場供應更穩定、還有利於副產品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發展經濟,總是要犧牲一些東西的,比如豬肉本來的味道。

也可能有人會問,規模化後那些大豬企豈不是能影響豬價了?

看起來好像有道理,就拿牧原股份來說,其出欄規模已經差不多相當於中國市場需求總量的10%了,再加溫氏和新希望,他們之間要是有點默契,影響力則更大。

但實際上,我們擔憂這個問題沒有意義,看看美國規模化程度如此高的情況下有沒有豬周期就明白了。

美國的養豬規模化是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的,最近的4個豬周期的時間大概是:1994年-1999年、1999年-2002年、2002年-2009年、2009年-2020年。

也就是說,美國現在仍然有豬周期,只不過是周期變得更長了,一輪需要11年。

這告訴我們,不管規模化程度有多麽高,誰也沒辦法控制豬的價格,市場經濟背景下,沒有永遠的帶頭大哥,誰都可能隨時成為新的巨頭。

不過,萬事過猶不及,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是應該鼓勵保留一些生活氣息,中國需要像牧原、新希望、溫氏這樣的航空母艦,也需要像農村家庭豬圈那樣的小艇,美麗中國的組成,不只是宏大,也該有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