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風吹麥浪稻花香,回憶小時候的麥收情景

2024-06-06三農

很多年沒有參加過麥收了,現在老家的土地都承包給別人統一耕種,關於麥收的情景都是十幾歲之前的回憶。

老家的麥收時間是端午前後,因為奶奶的生日是端午節,所以記得清楚。

在農村的小學,麥收的時候都會放兩周農忙假,因為老師都是村子裏的,要回去搶收。

我們老家是一年兩季,一季麥子,一季玉米,麥收和秋收都耽誤不得,民以食為天,搶收如救火。

以前的麥子都是手割的,大人們一手拿著鐮刀,腰上綁著一串草繩,只見唰唰唰割倒一大片,然後用草繩綁成一垛垛的,方便後面運輸到場裏。

所謂的場,就是晾曬場,後期用來堆放麥剁,打麥,揚場,晾曬的地方。一個生產隊,在麥收前一兩個月,就提前劃出一片地,整平,清理出雜質,翻挖,把牛套上打了木架的石軲轆開始碾壓。壓一次以後潑水,晾幹繼續碾壓,如此反復,直至整出一片光滑堅硬的晾曬場。

麥子收割完後,用地排車一車一車拉去晾曬場堆成剁,按照隊裏的安排開始打麥。

打麥的時候,是幾家合夥的,輪流幫忙。男男女女都帶上帽子和圍巾,有的負責往機器裏續麥剁,有的負責挑碎的麥稈,有的負責裝麥子,我們小孩子則負責送水送飯,做後勤保障。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大家忙的熱火朝天,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打好的麥子沒有運回家,因為老式機器,打完還有很多碎的麥稈,還要揚場。

揚場,就是有風的時候,用木掀把麥子揚起來,麥子落地,借助風力把輕飄飄的麥稈碎吹遠一點。

揚場完後就是晾曬,就是每天早上把麥子攤開,派家裏的孩子守著,那時候家家戶戶的雞、豬、狗都在街上晃悠,防止它們搞破壞。攤開以後,大人就去忙別的事情,傍晚的時候會一起把麥子收起來。

麥子收回來的時候,還沒打,每家每戶的男人就要輪流值夜了,去麥場守夜,防止有心之人晚上來串門。

不過這麽多年,聽說過偷瓜的,偷菜的,偷雞的,偷鮮玉米吃的,沒聽說過麥收的時候偷麥子的,可能那些都是小打小鬧,一般丟了的人家不會計較,麥子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等於斷了別人生計,會犯了眾怒。

九十年代有了聯合收割機,一邊割麥子,一邊吐麥粒和麥稈,以前要忙活十幾天的麥收,幾個小時就好了。機器的使用,大大解放了人力,人用知識制造機器,機器解放了人,知識改變了世界。

我的老家是平原,以前只是覺得種地辛苦,去年五一到了貴州,山連著山,種地讀書都要翻山越嶺,導遊說那裏的人種地,中午都不回家,帶飯在外面吃,來回的路程太遠了,而且他們才是真的靠天吃飯,想一想都覺得辛苦。還是我們老家的黃土地大平原好,讓我從記事起就沒挨過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