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種「樹」上的西瓜緣何「一瓜難求」?

2024-05-30三農

□蘇報駐昆山記者 占長孫

種瓜不用土,長在半空中。昨日,在位於昆山市陸家鎮未來智慧田園的A+溫室工場內,第二茬懸掛式無土栽培西瓜垂在半空中,有的已如皮球大小。

穿行在兩列垂下來的西瓜藤蔓間,A+溫室工場園藝種植總監魏文華帶著工人檢查長勢,看到多余的莖葉會隨手掐掉。「一般來說,一個藤上只保留一個瓜,這樣可以長得更快一些,品質也更好。」魏文華說,目前他們的西瓜已處於脫銷狀態。

在這塊科技感「爆棚」的現代農業「試驗田」裏,密如瀑布的藤蔓上結出的也是智慧農業的甜蜜果實。「一瓜難求」的背後,蘊藏著傳統農業變革的路徑思考,也孕育著未來農業轉型的新希望。

地上也能生長,為啥還要吊起來?

與黃瓜、絲瓜、番茄等不同,由於個頭和重量較大,西瓜一般在地上生長。但在A+溫室工場內,一個個如綠燈籠般懸掛於空中的西瓜飽滿渾圓,讓人眼前一亮。

「這塊區域原本以種植番茄為主,但每年夏季氣溫較高,番茄拉秧後會產生近4個月的‘空窗期’。而且,行業內有溫室內種不好西瓜的說法,我們今年就想試一試。」魏文華說,A+溫室工場首批種植了約1400株西瓜苗,不僅使「空窗期」得到完美填充,提升了使用效率和整體產能,也拓展了農業科研的範圍。

沿著一條條從大棚頂部連線到生長台的牽引繩,早春紅玉、小蘭、黃提1號、彩虹之寶4個品種的西瓜藤蔓緊緊纏繞著向上攀緣。在沒有任何工具固定的情況下,西瓜被穩穩地吊在半空中。

「西瓜藤蔓看起來很嫩,但吸附力很強。我們一根細繩的承重在20斤以上,這批西瓜個頭小巧,而且我們一般單株只保留一瓜,單枚凈重兩三斤,完全不用擔心會滑落。」魏文華說。

不過,既然「站起來」並不是為了便於多結果,為啥還要「多此一舉」?

「相對來說,我們植株更密,如果任由在地上生長蔓延的話,容易產生不透光、不通風等問題。」魏文華說,西瓜在地面上會承受擠壓,而且可能碰到石頭等,也容易被蟲鳥啃食而腐爛。「在空中生長的話,不僅便於采摘,而且形狀正,甜度、口感也更佳,商品率更高。」

連「土」都要進口,種出來的是不是很貴?

大棚外的道路被硬化,大棚內的泥土被塑膠膜覆蓋,A+溫室工場又一新奇之處是不見一點泥土。

當然,農作物在這裏也不是憑空生長。只不過,這裏所有的「土」都是進口來的。

沿著西瓜藤往下看,根紮在一塊椰糠磚中,椰糠磚之下還有長長的椰糠條。「這些都是用打碎的椰子外殼纖維粉末加工成的,是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進口的園藝介質,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氣性,且重量輕、易打理。」

在椰糠條旁,有一條條長長的營養液輸送管道。從類似中央廚房的營養中心送來的養分,在精心客製搭配後,可按指令精準輸送到不同種植區域中。西瓜苗根系從混合了氮、鎂、鉀等16種營養物質的水中吸取營養後,成熟期可縮短近一個月。

精耕細作的模式之下,農作物得到全生長周期的護理。在每株西瓜藤蔓上,還貼著授粉日期,提醒采摘時間。

而在環境管理方面,同樣細致嚴格。和三甲醫院的醫護人員一樣,進入大棚前,所有工人統一著裝,並需進行全身消毒。在進行植株護理時,為避免病蟲害交叉感染,大家還會隨身攜帶一個酒精瓶,非週期性進行手部消毒。

流程如此繁雜,種出的產品價格是不是貴很多?

「作為一種精品農業種植方式,相對來說,附加值肯定比一般農產品高。」魏文華說,但透過科學的種植管理,農作物生長周期縮短、種植輪次大幅提高,可以相應地提升單位年產量,攤薄產品成本。

「原則上,西瓜割掉老藤後可以不停長出新藤,但為了保證品質,我們選擇收獲兩茬,售價在每斤10多元。」魏文華說,再比如生菜,可以一月一豐收,一年可以收獲12茬,價格與市場上一般蔬菜相差並不太大,在一些單位食堂、精品超市等供不應求。

點亮未來,這正是現代農業的目的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工廠化農業典範,A+溫室工場是陸家未來智慧田園的農業科技核心專案,也是蘇州率先基本實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創新「策源地」。

A+溫室工場按種植品類,大致可分為番茄、草莓、黃瓜、葉菜和試驗花卉等5大獨立區域。幾乎每十分鐘,就會聽到周邊安裝的負壓風機響起,各個區域溫度各不相同,最高達28攝氏度,最低為25攝氏度。

比如,番茄區域正處於盛期,需要調高溫度加大白天光合作用,讓番茄多「吃」一點,加速營養積累。而對於草莓區來說,溫度太高會加速葉片瘋長,需要適當調低溫度,控制好生長節奏。

在這裏,自動化播種、采摘、物流、包裝等器材在電腦指令之下有序運轉,人工光植物工廠不眠不休,就連屋頂天窗也可自動化開啟。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與工業相比,現代農業的畝均收益還有很大差距。

包括技術管理人員和外聘工人在內,A+溫室工場現有13人,去年剛剛實作收支平衡。不過,對從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調來的魏文華來說,這樣的探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如果一切都盯著經濟指標看,未來農業的出路在哪裏?年輕人還會像他們父輩一樣,願意下田種地嗎?」魏文華說,A+溫室工場的「A+」即最好的意思,透過嫁接各種工業創新的成果,成為全國農業創新高地和展示視窗,每年接待全國各地參觀代表3萬人次。「在蘇州這樣工業和經濟高度發達的地方,現代農業實作了科研、套用和市場的統一,也點亮了未來農業的廣袤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