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2020年,大哥養牛靠317口神奇大缸,肉價翻倍年賺2600萬

2024-01-24三農

前言

"2020年,一個大哥用317口神奇大缸,竟然成功養牛,肉價翻倍,年賺2600萬。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創業奇跡是大哥的農業智慧,還是大缸的神奇力量?在這個不可思議的經營背後,大哥是如何突破傳統農業的困境,實作了驚人的經濟收益?

他為故鄉味蕾鑄就風采

蘇國凱,一個普普通通的滑縣人,一個只會挑選驢皮的商人。卻因為一頓飯而心生波瀾, 的他,決心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故鄉這最美的回憶。

小時候,蘇國凱家門口最多的是賣驢的。滑縣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驢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蘇國凱記得,每到秋冬,村裏最忙的就是驢皮商。據說滑縣的驢皮最結實耐磨,深受皮革廠青睞。

看著那些個頭不高的驢在院子裏悠哉地晃蕩,想到日後它們會變成漂亮的皮鞋,小蘇國凱便立誌要當一名出色的驢皮商,將滑縣的驢皮銷售到全國每一個角落。

果真,幾年後,蘇國凱就成了滑縣有名的驢皮商人。幾句話就能討論出一個滿意的價格,拍賣行裏總能看見他的身影。只要他出手,就知道貨源絕對可靠。村裏許多孩子都勾劃著長大後也能成為和他一樣出色的驢皮商人。誰能想到,正值壯年的蘇國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卻選擇了放下一切重新開始。

一頓飯的誤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那是一個和往常沒有什麽不同的中午,蘇國凱和幾個老友在河馬餐館聚餐。正是食欲大開的時候,蘇國凱習慣性地點了幾個老廟牛肉,然後饑腸轆轆地等待上菜。可就在 菜端上來的一瞬間,他忽然楞住了。面前的老廟牛肉,跟他記憶中的樣子大不相同,顏色灰暗,表面幹澀,一點也不像從前鮮嫩多汁,熱氣騰騰的樣子。

蘇國凱試探性地嘗了一小塊,入口即化的滋味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死氣沈沈。他有些不敢相信,連忙把盤子往旁邊一推,大聲質問服務員到底是怎麽回事。

服務員一頭霧水,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時旁邊的老 也嘗過味道,皺緊了眉頭說道:「也就是忽悠忽悠外地遊客的東西,上哪說理去啊!」蘇國凱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老廟牛肉已經名不副實很久了。堂堂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上個月還在電視上聽到主持人津津樂道地介紹,如今卻淪落到隨隨便便的程度,著實叫人心寒。

蘇國凱卻一聲不吭,臉上陰晴不定。他生在滑縣,長在滑縣,自小吃著老廟牛肉長大,也曾自豪地向外地親戚朋友誇下海口這裏的特色美食有多麽地道。如今好景不再,鄉音無存,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就這樣,蘇國凱萌生了自己開創牛肉制作產業的念頭。或許是一時氣憤作祟,又或許是對故鄉情有獨鐘,他果斷放棄了驢皮生意,毅然決定親自來扶持老廟牛肉這塊「落魄的昔日王者」。

他踏上了為故鄉味蕾鑄就風采的征途。

2013年,40歲的蘇國凱果斷放下了他最擅長的驢皮生意,一頭紮進了陌生的養牛領域。 無數人勸他三思,畢竟養牛不是買買賣賣那麽簡單。可他偏偏一意孤行,仿佛下定了什麽重大決心一般。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剛開始蘇國凱根本不懂養牛的門道,光是挑選和購買合適的牛只,他就栽了幾個跟頭。有一次牛群突然驚動,一頭公牛直沖著蘇國凱就撞過來,重重地把他掄翻在地。這一下可把人擊得筋骨喀拉作響,蘇國凱只感覺五臟六腑都移了位,在家臥床足足躺了十來天。

好不容易病愈,蘇國凱又遭遇到市場流通的阻力。本地農戶養的牛個頭太小,肉出率低,價格也貴得離譜。可一旦采購其他地區的牛只,運輸成本又增高不少,根本無利可圖。

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蘇國凱也曾灰心喪氣過。畢竟事業剛起步就遭遇重創,任誰都難免心生退意。好在他是一個剛毅果敢、百折不撓的人,屢敗屢戰是他的作風。於是蘇國凱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重新審視養牛產業現狀,並尋找突破的方法。

這次蘇國凱終於意識到盲目行事的代價。他找來牧業專家指點迷津,幫助指出了養牛過程中的癥結所在:本地黃牛體型過小,公牛增重速度慢。想要保證產量,就必須選育優良種牛來進行雜交改良。

經過專家反復推敲和論證,蘇國凱決定選擇西門塔爾公牛與本地母牛進行雜交。這種雜交種肉質鮮美,個頭也大,非常適合批次化養殖。為了控制成本增加效率,他還特地淘汰了所有母牛,只保留公牛進行人工授精。

這樣,一個小型的牛只養殖場終於在2014年破土動工了。蘇國凱先後投入了50萬元用於流轉土地、建牛舍。他四處收購健康種牛,為養殖場註入第一批優質「血液」。很快,養殖場的牛只數量就超過了300頭,初具規模。 接下來就是加工環節。為了恢復老廟牛肉的正宗風味,蘇國凱從各地搜羅來三百多件純手工大水缸,用於腌制牛肉。這些個頭巨大、做工考究的大缸,成了他心目中至寶。

「每一個工序都不能馬虎,質素才能保證。」蘇國凱一絲不茍地監督著牛只屠宰、腌制的每個細節,仿佛在用心呵護一個新生的嬰兒。

最後,這批風味獨特的牛肉制品終於面市,立刻獲得了老廟牛肉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蘇國凱這才松了一大口氣,可他的使命還遠未完成,甚至剛剛開始!

開啟市場,他帶領鄉親走向富足

生意有了起色,蘇國凱卻沒有沈浸在喜悅中。他明白,想要恢復老廟牛肉的卓爾不群,還需要深耕細作。於是他將目標釘選在市場推廣上,決心要讓這道地方傳統佳肴重新煥發生機。

可就在蘇國凱四處尋覓代理商時,卻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很多當地經銷商嘲笑他的杞人憂天,不屑他的小作坊能做出什麽名堂。更有甚者直接拍桌而起,義正詞嚴地教育他別再糟蹋老廟牛肉的名聲。

這些嘲笑和警告無疑是對蘇國凱的一記耳光。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不僅要扛起老廟牛肉的重任,還得先消除外人心中的偏見。於是蘇國凱找來當地幾個大型代理商,定了高檔酒店的包間請人吃飯。他讓服務生端上自己生產的老廟牛肉,然後靜靜等待。

果然,光是聞到牛肉飄來的酥香,幾個代理商就忍不住口水直流。第一口嘗下,所有的偏見都煙消雲散了。接二連三地稱贊聲讓蘇國凱如釋重負。很快,幾個大型代理商都主動提出要代理運銷老廟牛肉的事宜。而為了全力生產,蘇國凱也幹脆將定價權全部交給他們來操作。

就這樣,蘇國凱終於開啟了銷路,老廟牛肉很快銷往周邊幾個大中城市。一個多月時間,反響之熱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甚至連深圳這種吃貨聚集地也在蘇國凱的供貨範圍之內了。久違的正宗滋味讓許多顧客欣喜不已,老廟牛肉很快重拾了昔日的口碑與人氣。

看著口袋裏變得鼓囊囊的代理商,蘇國凱也長出了一口氣。2020年,他一舉創下2600萬的年銷售額,完成了最初雄心壯誌的目標。一時間,養牛產業在滑縣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極大的提高。如今每逢節日,蘇國凱家門口總能看到五彩斑斕的燈籠高高掛起。而那些排列整齊的白墻灰瓦三層小樓,是這片土地上最美好的風景線。

用牛骨煮就金湯,他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斷

一樁樁喜事接踵而至,蘇國凱卻沒有沈醉在一時歡欣中。他一個大膽的想法,讓鄉親們再次驚訝不已。

原來,在雜交牛只中,由於公牛生長速度快,骨骼占比也較高。以前農戶們都是以極低的價格將牛骨批發給骨粉廠。而在外地旅行期間,蘇國凱嘗過幾次牛骨湯,深深為其醇厚滋味折服。一頭牛的骨量可達數百斤,若能將這批「廢料」變為可口佳肴,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蘇國凱又投入百萬余元,在老家開起了專賣牛骨湯的餐館。可實際情況卻並不如他設想的那樣美好。老廟人對牛骨湯接受度極低,來吃飯的顧客寥寥無幾。光租金和人工就把蘇國凱虧得夠嗆,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就能虧上好幾千塊錢。

這種日復一日的虧損讓蘇國凱也有些許動搖。好在,他一家人與親戚朋友團結一心,始終堅定地支持著他。

「爸,要不我們再開個燴面館,可以當牽引顧客的?」就讀大學的兒子蘇小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將熟悉的食物作為入口,然後慢慢引入新穎的牛骨湯,這種策略立刻得到了蘇國凱的認可。

很快,一家名為「記憶中的味道」的河南燴面館就開弘光大。店門口常常大排長龍,蘇家自己制作的手工面條和秘制醬料立刻獲得了食客們的追捧。得益於美食的後勁,牛骨湯的銷量也水漲船高。沒過多久,蘇國凱就從牛骨湯上也取得了可觀利潤,成功洗刷了最初的失敗銘印。

接下來,他又依樣畫葫蘆地推出了牛血旺、牛雜鍋等特色菜品。尤其到了寒冬臘月,一碗熱騰騰的牛肉火鍋更是讓人食欲大增、口水直流。

不過幾年時間,一個小山村就因為一個人的決心和行動,煥發出無限生機。而我們也在他身上,看到了堅持到底、自強不息的精神標桿。

結語:

當最後一道菜端上,蘇國凱終於舒了一口長氣。不僅面前的食物鮮美可口,更因為鄉親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這一路跋涉並不輕松,但是看見大家吃得香甜,由衷地感激自己,一切辛勞也都變得值得。

老廟牛肉重現風采,鄉村煥發希望的光輝。這就是蘇國凱一步一個腳印留下的精神銘印,也是飲食界無數自強者共同創造的傳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