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四川暴雨後,老鄉用網撈魚,一會兒撈一桶,網友:這魚也有人吃?

2024-09-23三農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四川暴雨後,老鄉用網撈魚,一會兒撈一桶,網友:這魚也有人吃?

渾水撈魚,美味迷思:一場暴雨引發的「舌尖上的四川」大討論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一群興致勃勃的村民,一網網收獲頗豐的「雜魚」,一段段充滿調侃意味的網絡評論,交織成了一幅耐人尋味的「舌尖上的四川」圖景。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近日,四川多地遭遇強降雨,河水暴漲。一位成都博主釋出了一段影片,記錄下邛崍市固驛鎮村民在渾濁的河水中撈魚的場景。影片中,村民們收獲頗豐,塑膠桶裏裝滿了紅尾魚、青尾鯝、白條魚等「雜魚」。這段看似尋常的鄉村生活記錄,卻在評論區引發了一場關於「這些魚到底能不能吃」的激烈討論。

有人調侃說,這是「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清水煮,最後連鍋一起丟掉」;有人好心分享烹飪秘訣,卻在最後不忘加上一句「最後連鍋一起丟掉」;更有不少四川本地網友直言,這些魚「一點兒都不好吃」,「煮來吃簡直就是浪費材料」。

這些被網友們嫌棄的「雜魚」究竟是什麽來頭?它們真的如此不堪入口嗎?在這場「舌尖上的爭論」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深思的社會現象呢?

「雜魚」逆襲:從餐桌邊緣到美味新寵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網友口中的「雜魚」並非生物學上的分類,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常指的是體型較小、產量較大、經濟價值相對較低的一些魚類。在中國廣闊的淡水水域中,這類魚類種類繁多,其中不乏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品種。

以影片中出現的青尾鯝為例,這是一種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的鯉科魚類,體型較小,肉質細嫩,雖然魚刺稍多,但只要掌握正確的烹飪方法,同樣可以做出美味佳肴。

**例如,在四川樂山地區,就有一道以青尾鯝為主要食材的傳統名菜——「蘇稽豆腐魚」。**這道菜將青尾鯝去鱗去內臟後,用油炸至金黃酥脆,再加入豆腐、豆瓣醬等配料一同燉煮,魚肉鮮香入味,豆腐軟糯可口,是當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再紅尾魚和白條魚,雖然體型較小,但肉質鮮美,非常適合油炸或紅燒。**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會將這些小魚曬幹,制成魚幹,作為佐餐佳品,別有一番風味。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以及對傳統美食文化的重新審視,許多曾經被忽視的「雜魚」開始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並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

**例如,在湖南、湖北等地,以「洞庭湖雜魚」為代表的特色菜肴備受食客追捧。**這些菜肴通常采用多種小型魚類混合烹飪,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充分體現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

美味的誤解:從味蕾偏見到文化傳承

既然這些「雜魚」並非一無是處,為何會在網絡上引發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呢?這其中,既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與主觀認知的差異密不可分。

**從客觀因素來看,魚類的生長環境、捕撈時間、烹飪方法等都會直接影響其口感和味道。**例如,生活在水質較差環境中的魚類,肉質可能會有土腥味;而捕撈後沒有及時處理的魚類,新鮮度也會下降,影響口感。

**從主觀認知來看,每個人的口味偏好、飲食習慣、文化背景等都會影響其對食物的評價。**例如,一些人習慣了食用體型較大、肉質肥厚的魚類,可能就會覺得「雜魚」肉少刺多,口感不佳。

一些網絡評論也存在著誇大其詞、嘩眾取寵的現象,為了追求「笑果」而刻意貶低某些食物,這也可能會誤導其他網友的判斷。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不斷變化。傳統的烹飪技藝逐漸被快餐文化所取代,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對食材的耐心和對美食的追求。對於那些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烹飪出美味的「雜魚」自然也就失去了吸重力。

**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雜魚」背後,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記憶。**例如,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雜魚」是許多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承載著一代人的味蕾記憶和情感寄托。

**我們應該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態度去看待「舌尖上的差異」,尊重不同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我們也應該努力傳承和弘揚優秀的飲食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品嘗到那些被遺忘的美味。

從「渾水撈魚」到「生態保護」:一場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這場「舌尖上的爭論」也引發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影片中,渾濁的河水、湍急的水流,都在提醒著我們,這場暴雨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水浸災害頻發,對生態系和人類社會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增強生態系的韌性,以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例如,可以透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增加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高自身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例如,在汛期來臨之前,要及時關註天氣預報,做好防洪準備;在遇到洪水等自然災害時,要保持冷靜,科學避險,將損失降到最低。

**回到「渾水撈魚」這個話題,我們也要意識到,在享受自然饋贈的更要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例如,要選擇合法的捕撈方式,避免使用電魚、毒魚等破壞性捕撈方式;要遵守禁漁期規定,保護魚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從「舌尖」到「心尖」,品味食物背後的故事

一場暴雨,一段影片,引發了一場關於「雜魚」的討論,也讓我們看到了食物背後所蘊藏的文化、歷史和生態價值。

**食物,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是連線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的重要紐帶。**當我們品嘗每一道菜肴時,不妨靜下心來,感受食材的本味,傾聽食物背後的故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這些「雜魚」到底能不能吃?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用心烹飪,用愛調味,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也能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