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迫降」,息差縮窄下註資焦慮待解

2024-03-12三農

又有一家民營銀行下調存款利率。近日,四川新網銀行宣布將從3月8日起執行新的人民幣存款利率,其中五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從3.55%下調至3.35%,三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從3.15%下調至2.75%。

這是繼遼寧振興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等銀行之後,又一家調降掛牌存款利率的民營銀行。記者註意到,全國19家民營銀行已有10家下調掛牌存款利率,不過,相較於大行,民營銀行的利率水平仍保持優勢。

民營銀行的高存款利率策略是發展的根本,在存款利率不斷調降及「放貸難」的背景下,高息策略或難以持續,息差優勢或進一步縮窄。業內人士建議,資金補充承壓及存貸款業務增速放緩背景下,其資本金受限難題待解,民營銀行也要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並非只追求擴張。

高息策略難持續

存貸業務利差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是民營銀行賴以經營的「法寶」。但在「降息潮」及「攬儲難」的兩大困境下,利差優勢受到擠壓。

多輪降息潮蔓延至民營銀行,不少民營銀行春節後密集調降存款利率。記者註意到,全國19家民營銀行已有10家下調掛牌存款利率,包括遼寧振興銀行、江西裕民銀行、威海藍海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無錫錫商銀行、梅州客商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廣東微眾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四川新網銀行。

上述銀行經過此輪利率調降,不少品種利率走至3%以下。例如,新近調整的四川新網銀行最新五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仍為3.35%,三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報2.75%;月內調降的武漢眾邦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行至2.7%,此前為3%,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調降至2.65%,此前為2.95%;錫商銀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產品掛牌利率由之前的2.95%和3.65%,分別調降至2.75%和3.25%。

而業內普遍存在存款掛牌利率進一步調降的預期。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渺表示,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如果今年繼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銀行息差縮窄壓力將加大,壓降負債成本刻不容緩,因此商業銀行可能繼續降低存款利率。

此外,民營銀行高息策略的資產端也受到擠壓,不少民營銀行經歷「放貸難」的陣痛。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當下商業銀行經營貸產品利率普遍下調至3%左右的水平,甚至有銀行低至2.8%水平。「一般的客戶經營貸利率在3.35%水平,資質優良的,可以給到2.8%。」某國有行信貸部門經理告訴記者。

在銀行機構普遍內卷經營貸的背景下,民營銀行經營貸利率並不具備優勢。以眾邦銀行推出的面向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而推出的貸款產品「眾微貸」為例,產品介紹頁面顯示,企業最高可借1000萬元,年化利率(單利)最低至5.5%。還有銀行並不直接顯示貸款利率,如微眾銀行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上流動資金貸款服務的「微業貸」,最高可借額度為500萬元,貸款利率根據企業資質不同來確定。有在微眾銀行申請過貸款業務的小微企業主告訴記者,資質較為一般,貸款利率約為10%。

某民營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大行、股份行經營貸利率一再降低,「對我們來說造成不小壓力,部份優質客戶若符合這些機構的資質評估,更傾向於到大機構去進行貸款」。

與此同時,民營銀行貸款業務主要客戶群集中在中小微群體,這類企業在經濟疲軟背景下自身正遭遇生存困境。「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中小微實體企業貸款意願不強。」某民營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少老客戶瀕臨破產的風險,信貸投放的力度遠不及預期;同時,國有大行、股份行的經營業務貸款利率也一降再降,企業對於民營銀行的信任度遠不及大銀行。

不過,據央行釋出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2.6%,較上年末高1.6個百分點。前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數據來看似乎較為樂觀」,但對於民營銀行而言,也存在「二八定律」,不少信貸投放資源集中在頭部機構中,對於排名靠後的民營銀行而言,其仍面臨著一定的經營壓力。

註資困境待解

註資需求旺盛是民營銀行普遍的焦慮。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據Wind數據,民營銀行自2020年3月末,資本充足率平均值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此後一路下滑,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19家民營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值滑落至12.15%,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4.77%)超兩個百分點。

以微眾銀行為例,2023年6月末時其總資產規模達5099億元,躋身第一大民營銀行之位,其註冊資本卻僅有38.5億元,在19家民營銀行中位居第五。從資本充足率來看,去年6月末資本充足率為12.24%,明顯低於同期行業14.66%的水平,即便是一級資本充足率(11.18%)也低於行業11.99%的平均水平。

資本補充告急之下,民營銀行再度申請增資擴股。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24年1月,微眾銀行變更註冊資本得到監管批復,順利增資後,其註冊資本金將從38.5億元增至39.18億元。而追溯前一次民營銀行增資舉動,發生在2020年1月,武漢眾邦銀行宣布完成增資20億元,其註冊資本金達到40億元。在此之前,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分別成功增資,其中網商銀行在2019年12月註冊資本由40億元變更為65.714億元。

除此之外,民營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較為受限。據記者梳理,19家民營銀行中,目前僅有網商銀行在2021年成功發行兩期永續債,共計40億元,三湘銀行在2023年成功發行一期資產支持證券。其余18家銀行一級資本補充為0,亦未見其他途徑有資本註入。

民營銀行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民營銀行而言,資本補充的渠道較為有限,例如商業銀行經常用以資本補充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下稱「二永債」),因民營銀行經營時限相對較短,不少機構仍未達到發行二永債的門檻。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民營銀行資本凈額主要依賴於實收資本,但資本規模相對單一,主要依賴於民營股東的實力,其結構仍有待最佳化。

「民營銀行的增資擴股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當下民營銀行對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路徑有限,只能透過股東增資或引入戰略投資人等方式增加資本金,但其結果仍受限於業績表現、股東實力、監管政策等影響。

還有不少民營銀行的股東頻繁變更股權,對手中股權進行拍賣。據記者不完全梳理,19家民營銀行中,共有8家成立以來出現過股權轉讓或拍賣的情況。最近的一次發生在3月初,拍賣平台顯示,眾邦銀行2.71億股股份於3月3日上架拍賣,該筆股權估值總價為3.41億元,起拍價為2.51億元。該筆股權拍賣首次上架在去年12月,因無人出價,最終限於流拍。

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筆拍賣在去年已找到股權接手方,但股東最終未透過監管審查,「對於股東資質的審查比較嚴格」。

遭遇流拍的民營銀行不止眾邦一家。中關村銀行股東恒泰艾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及2023年時三度拍賣手中股權,但均無人問津;華瑞銀行的第四大股東贛商集團二度拍賣手中股權,未找到接手方。有機構人士對記者說,民營銀行股東的準入門檻較高,在股權轉讓過程中,需要達到監管的限定條件,但往往因地域、行業和資產等資質不符受到限制,「給民營銀行引進新股東、註入新資本設定了難題」。

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過程中,不少民營銀行人士表示,在監管對規模嚴控的背景下,民營銀行發展遇到困難,資本金受限使得日常業務難以發展,期待監管給予「喘息」機會。

有銀行人士也建議,民營銀行也要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並非只追求擴張。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此前曾指出,民營銀行要充分發揮在服務長尾客群方面的優勢,制定專門化的信貸產品,增加客群黏性,提供更多具有競爭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