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鬧大,張家界不允許農民炒茶,稱必須辦證才能炒,評論區淪陷了

2024-03-30三農

近日,張家界市農業和農村局一項規定不允許農民小作坊自行炒制出售茶葉,要求必須辦理證照並符合標準才能進行生產,此舉立即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影片載入中...

據悉,張家界茶葉種植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以農民小作坊的形式自行選擇茶樹品種, 自行掌控生產工藝,以淺加工的形式出售小批次茶葉,這既便於渠道的活絡,也保留了茶葉獨特的風味。

然而農業局這次要求執法標準化生產,認為目前農民小作坊生產的茶葉質素無法控制,同時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失真全國知名的「張家界茶」品牌。

不過,農業局表示只要獲得證照審批,農民還是可以繼續自由生產。 但網友們紛紛質疑,證照的標準設定如何,是否過於苛刻難以達成,更重要的是,這無異於為官方壟斷茶產業開綠燈。農民種植的茶樹葉子,他們不應該由他人毫無理由地指手畫腳,決定是否可以出售。

對此,觀點較為兩極。 標準的設定在理論上是為了保障茶葉的品質與安全,這也是消費者和市場所期待的。但考慮到張家界農民種植茶葉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小作坊的運作模式對當地產業也有推動作用,完全禁止似乎不恰當。政府部門也不應以管理為名行專斷之實。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如今標準化、產業化運作已成為主流,但政府在推進這一過程時, 是否充分詢問和傾聽農民的想法?難保不會因偏執追求形式而忽略實質,導致很多農戶收入減少。此舉將影響社會執行公平正義。

爭議迅速波及網絡,眾說紛紜。 有網友指出,政府機構不應單方面規定做事模式,也不應利用標準之名進一步控制產業利益,這實際上是在「套路」農民;也有人擔心證照標準制定太苛,將限制農民正常生產;還有人猜測背後是否有其他利益糾葛,各種質疑聲不斷升級。

事實上,標準確實應該成為行業執行的準繩,但在改革舊有模式時, 更重要的是透過廣泛征求不同主觀意見,尋找一個既保證質素,也兼顧多元差異的平衡點。政府部門不應以 盲從標準,也不可過於強調管理的權威性,而應以謀求共識為優先。

此次事件也顯現出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改革推進的弊端——忽視群眾立場,自以為是,過於強硬施加,輕視民意,這將容易引發更大爭議。

標準與自由是相互約束的。 政府在推進標準化改革時,應給予農民充分表達意見的平台,審慎設定靈活可操作的標準,同時也給予小作坊足夠空間來體現其優勢和特色。

只有透過深入交流與協商才能找到一個既保證質素,也給予更多自由的平衡點,才是系統改革的正確方向。相信透過各方共同努力,必能化解此次爭議,促進張家界特色茶產業更好、更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網友們怎麽看待這件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