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千裏躍進大別山|紅色旅遊照亮「將軍故裏」鄉村振興路

2024-09-29三農

大皖新聞訊 「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鬥到最後一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電視劇【亮劍】中,「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的鐵血軍人李雲龍,深受觀眾喜愛。而李雲龍的主要原型、開國中將王近山,就出生在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

9月28日,「千裏躍進大別山」2024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來到程河村。據悉,這裏是李先念故裏,是王近山、詹才芳、張仁初3名開國中將的故鄉。

「亮劍」精神永不磨滅

走行程河村許家田灣的王近山故居,一排青灰色磚瓦結構的鄂東民居,便是王近山出生成長的地方。在王近山故居門前有棵高20多米的大樹引起了采訪團成員圍觀。講解員介紹,該樹約有兩百年的歷史,屬於三角楓品種,是大別山地區常見的樹種。大樹常年枝繁葉茂,像一把大傘將故居掩映其下。大樹最為特別的地方,是它有一副三人才能合抱的「大肚腩」,在這背後,也有一段「鬥爭精神」的故事。革命戰爭年代,反動派想要砍掉楓樹,將「革命的種子」斬草除根,王近山的弟媳張氏拼死保護,為防止楓樹被鋸掉,張氏將鐵片等硬物釘進樹幹,晚上在樹下打地鋪睡覺,最終楓樹得以保住,多年以後,鐵片也與楓樹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個「鼓包」,後人都稱此樹為「將軍楓」。

「1929年,年僅14歲的王近山報名參加童子團,第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王近山作戰勇敢、機智靈活,在幾次戰鬥中屢立奇功。」講解員告訴記者,1931年7月,16歲的王近山被提拔為機槍連排長。1932年,王近山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932年初的一次戰鬥中,王近山帶領部隊和敵人展開肉搏,他抱住一個身材比他高大很多的敵兵滾下山崖,對方身亡,王近山奇跡生還。

王近山指揮作戰無所畏懼,敢於向敵人亮劍。劉伯承稱他是「拼命三郎」「王瘋子」。1943年夏秋,時任太嶽軍區二軍分區司令員的王近山主動捕捉戰機,率部一個團全殲日軍戰地觀戰團,毛澤東稱贊他:「‘王瘋子’了不起!」

采訪團成員認真聆聽王近山的光輝歷史和英雄事跡,在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前駐足觀看,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為了革命成功拋頭顱、灑熱血的昂揚鬥誌。

紅色資源轉化為「金色」產業

走出王近山故居,緩步向前,一座仿古青磚瓦屋內"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引來眾人紛紛駐足。「這是鐵匠鋪,村裏的特色景點之一。」工作人員介紹,打鐵是古老的手藝之一,在過去很吃香。鋪內,鐵匠師傅彭國富、彭國明掄著大錘,不停地鍛打著一把燒得通紅的耙子。鋪外,墻壁上鑲嵌著「一代戰將、鐵骨錚錚」八個大字,一語道破這是一個紅色村莊。

近年來,程河村依托紅色資源豐富、多彩旅遊路帶來的交通便利等優勢,村裏已成功打造亮劍文化產業博覽園並成功申報3A級景區,先後建成初心公園、黃泛區農場、軍事體驗區、同心驛站等一批專案,並配套建設豆腐坊、酒坊、戰神客棧、鐵匠鋪、手工油面作坊、皮影戲院等遊客體驗、遊玩場所。

為了弘揚紅色文化,程河村開設特色主題黨課,並吸納村裏的黨員、群眾、軍烈屬、退役老兵、少先隊員等人員組建「紅色宣講團」,為遊客講述王近山將軍的英雄事跡。「高峰時,一天接待遊客1500多人次。」程河村村委委員說,如今,在程河村,不僅可以聽紅色故事、訪紅色遺址,還可以體驗戶外采摘和農耕農事、吃農家特色宴。

此外,程河村積極爭取各類資源,引入黃泛區農場、桃園、對蝦基地等6家市場主體,打造了青茶、油茶基地近千畝,並以農戶「房屋入股」形式,改造經營民宿、開發「三同」教學點,讓遊客能夠體驗「地裏挖紅薯,山上看桃花,池塘養對蝦,白天有體驗,晚上宿農家」的田園生活,把紅色資源轉化為「金色」產業。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徐琪琪/文 胡偉民/圖

編輯 張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