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山,走進池塘,在上海崇明、江蘇宿遷、貴州劍河三地建科技小院,國家現代農業(蝦蟹)產業技術體系蝦蟹崗位科學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成永旭帶領的專家團隊幫助扶貧、富農、育才,將包括「申江一號」在內的肥美河蟹送進千家萬戶,今年中秋國慶吃肥蟹有望!
13年前建成的崇明科技小院結碩果
2010年,成永旭帶領的專家團隊在崇明豎新鎮東新村承包54畝池塘,建科研實踐基地。
之所以建基地,是因為我們在幫扶過程中發現,很多科技人員下鄉都是短期服務專案,與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不相適應。建基地可以長期紮根開展科研,服務蟹農,讓學生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池塘裏實踐。」
成永旭表示。
崇明科技小院自2011年初步建成,目前已經發展成200畝的規模河蟹、小龍蝦實踐基地,並結出豐碩成果,其中科研成果 「基於全程配合飼料和營養調控的高品質河蟹生態養殖技術研發與套用」獲201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成果在江蘇、安徽、陜西等多地推廣使用,深受好評。經過12年選育出「申江一號」河蟹新品種,解決了河蟹中秋國慶上市不肥壯難題,目前正在進行國家水產新品種審定。
據了解,成立13年來,崇明科技小院累計培養研究生51人,其中上海市優秀畢業生12人,經小院實踐的多位優秀生已成為金壇等地水產推廣、養殖領頭人;透過長期幫扶,小院將崇明河蟹養殖戶方永宏培養成為「崇明工匠」,他創辦的上海道宏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上海最大的扣蟹養殖企業之一。
5年內培育出優良品系「霸王蟹1號」
成永旭將第二個科技小院釘選在江蘇宿遷。之所以選宿遷,他認為一有10年崇明辦院經驗,二是宿遷有駱馬湖好水和3.5萬畝池塘養殖資源,但當地缺乏強勢專家團隊支撐,沒有好的河蟹品牌,於是他與宿遷政府一拍即合。建成的宿遷駱馬湖霸王蟹產業研究院於去年開始正式運作,10多位上海海大碩博生常駐產研院參與科研。產研院運作一年多來,成永旭20多次親臨指導,
成永旭教授在宿遷科技小院向研究生解讀河蟹生長情況
一年多來,產研院在水質礦元素和營養鹽調控、青苔防控、全程零排水等方面取得進展;同時研究開發了「霸王蟹1號」,該種業具有抗病性好、成活率明顯高,且蟹大、質優、肥壯等特點。成永旭表示,力爭5年內將其培育成優良河蟹品系,10年內有望打造成與陽澄湖大閘蟹齊名的優良品牌,並在當地大規模推廣養殖。
讓大山裏的村民吃上美味河蟹、小龍蝦
乘坐9小時的高鐵,再坐近2小時的長途車,來到大山深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的貴州劍河縣,作為中組部國家科技特派團水產組成員,成永旭承擔了劍河科技幫扶任務。他發現,這裏有充足的漁業資源,但缺蝦蟹,於是他的真功夫無疑派上了用場。
去年在成永旭的促成下,上海海洋大學與劍河成立了國家蝦蟹技術體系國家科技特派團貴州劍河產學研示範基地。劍河科技小院在久仰鎮巫溜村成立後,當地政府投資興建了實驗室,配備了實驗儀器,上海海大三位研究生常駐小院,成永旭7次親臨現場指導。
目前,當地河蟹養殖面積近10畝、小龍蝦養殖面積近3畝,「申江一號」蟹種也在當地培育成功,當地村民已經可以吃上美味河蟹和小龍蝦了。今後,河蟹和小龍蝦都將在當地規模化養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