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雲南綏江竹編:穿梭經緯編織幸福

2024-03-20三農

中新網昭通3月18日電 (黃興鴻)「老一代竹編師主要編織生活用品,我們年輕一代則不斷研究市場推出一系列工藝品。」18日,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竹編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袁朝秀介紹,綏江竹編工藝品銷量逐年攀升,並帶動該縣一大批從業者實作增收。

圖為袁朝秀展示她正在編織的平面作品「大展鴻圖」。黃興鴻 攝

綏江縣位於雲南省東北緣,金沙江南畔,肩挑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座巨型電站。該縣還是竹的海洋,60萬畝竹林郁郁蔥蔥,竹筍、竹材、竹編為當地民眾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宋代文學家蘇軾在【於潛僧綠筠軒】詩作中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綏江人栽竹、喜竹、用竹,將竹子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綏江,簸箕、撮箕、背篼等許多生產、生活用具都與竹子息息相關。」綏江縣文化館館長楊瑩介紹,該縣竹子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一批技藝精湛的竹編藝人。2017年,綏江竹編被公布為雲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目前共有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三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

圖為袁朝秀穿梭經緯,編織平面作品。黃興鴻 攝

「我爺爺是綏江有名的篾匠,經常熱心幫鄰居免費編生產、生活用品。」43歲的袁朝秀介紹,綏江竹編體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主要分偏工藝價值的平面竹編和重實用價值的立體竹編兩大類。

9歲起,袁朝秀跟隨自己的爺爺學習竹編,竹編涉及選竹、砍竹、破竹、編織等工序。袁朝秀稱,需要體力又考技術,平面竹編難於立體竹編。

「我之前在綏江一家保險公司上班,閑暇之余在家編簸箕等用品增加收入。」袁朝秀介紹,2008年,她參加綏江縣第一期竹編技師培訓班後,掌握更多平面竹編技能,隨後成為綏江縣職業高級中學特聘技師。

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綏江竹編,2012年,袁朝秀離校創業,並培訓綏江及周邊民眾竹編技藝,現在徒弟逾1萬人,部份徒弟與她長期合作提供產品,部份徒弟成立自己的企業不斷做大竹編產業。

近年來,袁朝秀編織了「中國百帝圖」「百福圖」「碧水長流」等一大批佳作,參加不少展覽會,作品深受市場歡迎。「一雙巧手穿梭經緯,她將普通的竹子變成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乍一看還以為繪畫上去的。」楊瑩對袁朝秀的作品贊不絕口。

圖為袁朝秀整理待售的立體竹編作品。黃興鴻 攝

最近,袁朝秀正忙著編織名為「大展鴻圖」的作品。她介紹,會使用到上萬根竹絲,部份竹絲需要進行上色。

袁朝秀介紹,去年她共銷售1萬余件竹編作品,價格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作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其中平面竹編年銷量呈30%在增長,2024年將開發竹編電腦包等系列新品,竹編作品銷售量預計逾2萬件,帶動更多民眾增收。

據統計,2023年,綏江竹產業惠及4.8萬人,其中竹筍產量2.5萬噸,綜合產值3億元。該縣將大力發展壯大竹產業,力爭2025年實作年產鮮筍5萬噸以上,竹材10萬噸,培育一批竹編企業,使綜合產值達15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