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村民家門口雜樹「一律清除」, 如何留住鄉愁 | 新京報快評

2024-03-25三農

中國西北某傳統村落一景。圖/新華社

「全體村民請註意,從下午開始村上為美化環境,一律清除個人門口雜樹,如柿子樹、核桃樹,下午由村上安排一律清除!望大家積極配合。」

據華商報大風新聞3月19日報道,陜西省鹹陽市禮泉縣趙鎮瑤台村村民王先生向媒體反映,3月12日植樹節當天,該村居民微信群裏收到了這樣一則「統一砍伐」通知。

針對村民的疑問,該村村幹部稱,此舉是為了美化環境,提升居住環境。對村幹部的解釋,王先生稱,即便是美化環境,也不需要把家門口幾十年的樹木「一律清除」。

實際上,在當前的鄉村建設中,這並非個別現象。但也正如村民王先生所說,美化鄉村環境、提升人居條件,應因地制宜,新老結合地提升美化,打造出有味道的新農村,綠化改造也不能一刀切「推倒重來」。

如此「一律」的操作,被清除的不僅是村民門口的「雜樹」,傳統村莊的獨特風貌景觀乃至其承載的歷史記憶,也有可能因此被抹去。

一刀切導致的「千村一面」,自然是讓人索然無味,既失去鄉村的個性魅力,更可能切斷傳統鄉村的文化根脈,也不利於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

於村民而言,其情感層面的失去尤其難以彌補。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後栽種幾棵果樹的情況,十分普遍。就像這些柿子樹、核桃樹等所謂的「雜樹」,相伴村民已然數十年,不僅是朝夕相伴的一棵樹,更是「鄉愁」的載體、情感的寄托。

如王先生所說,自家門前的核桃樹已有二十多年了,記憶中是其父親年輕時栽種的,從小陪伴他長大,這些年在外地工作,他還時常想起門前這棵高高大大的核桃樹。老房子、老院子、老核桃樹,都有家鄉的記憶、故鄉的味道。

美化環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但農村不是城市,鄉村環境美化也不能照搬城市規模建設模式。更何況,即便是在如今的城市建設中,這種「一律」一刀切的做法,也都屢屢招致質疑。

如此「一律」的問題,還在於對村民權益缺乏尊重。村民家門口的樹木屬於個人財產,不能說砍就砍。而且,依據森林綠化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即便是樹木的正常砍伐、移植等,也要經過審批公示等程式。

反觀該村的做法,當天群發通知,下午就要「一律清除」,顯然也過於倉促,欠缺考慮。

對村民家門口的樹木予以「一律清除」,固然省時省力,也容易出「政績」,但美麗鄉村建設,首先應針對目前農村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的臟亂差現狀,特別是要針對環境汙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建設。

真正的鄉村治理,就是要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同時讓鄉村文化傳統得以延續、傳承,尤其需要避免以「一律」的任性手段造成「千村一面」。畢竟,有個性特色的農家風光,就是最好的「村容村貌」。

撰稿 / 錢夙偉(職員)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