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內陸造海,南美白對蝦「移居」鄄城

2024-01-18三農

元旦前後,在位於魯西南鄄城縣的山東盛澤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陸養的一批南美白對蝦上市了。鄄城,距離最近的海邊有400多公裏。沒有海,如何養海水蝦?

答案指向一個關鍵詞——「海鮮陸養」模式。這個模式,是指在陸地營造出類似於海洋的生態環境,圈養繁殖魚類、蝦蟹類、貝類等海產品。

鄄城這批海蝦是怎麽養出來的?能否實作規模化生產?相比於沿海地區有何市場有利競爭?就此,農村大眾報記者作了深入調查。

人工調配海水

模擬蝦苗出生地環境

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難在水源。

「將水產品在陸地進行工廠化養殖,不算新鮮,但從淡水品種換成海鮮品種,從整個行業來看還屬於起步階段。」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孔傑說。一只南美白對蝦從孵化到上市,會經過數十次的蛻殼,需要從水中獲取大量鈣、鎂、鉀等微量元素。若攝取不足,對蝦極易出現軟殼或蛻殼不遂癥,體質弱的會死亡。尤其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對蝦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更大,僅靠淡水很難滿足。

池中的蝦苗在溫度近30度的人造海水中肆意遊走。

「沒有海,我們就自己造!」山東盛澤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田言輕說。他的一個對蝦養殖棚占地3畝多,裏面分布著10個蝦池。池中就是由淡水、海鹽以及鈣、鎂、鉀等微量元素,人工調配而成的海水。

「這‘海水’並不是什麽海的都行,要最大程度模擬蝦苗出生地的水環境,專治蝦苗‘水土不服’。」田言輕說。目前,公司的蝦苗全部來自海南。在訂購蝦苗時,他會事先檢測苗廠海水,並根據水體指標進行精準調配,這樣可大幅提高對蝦的成活率。

人工調配的海水與真正的海水有區別嗎?鄄城縣水產服務中心主任肖劍回答:就養殖需求來說,是沒有區別的。人工調配的海水,各項指標能量化,可以根據對蝦在不同生長時期對不同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做到精準投入。

在蝦苗養殖前期,田言輕只需根據蝦苗生長狀況,適時調節各類器材參數。

除水體外,溫度對蝦的生長也至關重要。「南美白對蝦屬於溫帶海洋生物,它的最佳生長溫度在28℃左右。」田言輕說。春冬兩季,為了確保蝦苗也能在近30℃的「溫泉」中肆意遊走,棚內要透過燃燒生物質顆粒的方式,達到升溫目的。

水體迴圈利用

為海蝦「保駕護航」

水源解決後,新的難題出現了——養殖水體的處理。

「南北白對蝦是個‘直腸子’,邊吃邊拉。餌料中易溶於水的蛋白等營養還沒有被充分吸收就排出來了,並且蝦的糞便也易溶於水,兩者相加對水體造成的負擔極大。若水質調控不及時,就會引起蝦中毒等問題。」田言輕說。

「目前,中國內陸養殖南美白對蝦的主要技術已經解決,但規模生產的成功案例仍是少數。主要問題就是尾水處理。」孔傑說。在內陸,如果只靠換水養殖,平均養一斤蝦的換水量為3-5噸,大量的養殖尾水處理,對於養殖戶來說,簡直不可能完成。

養殖水體如何迴圈利用?田言輕摸索了整整一年。

田言輕還有6個大棚正在建設中,再過一周左右就能投入使用。

2022年10月,田言輕建成了第一個養殖大棚,做實驗用。「內陸養海蝦風險太大,一開始我心裏也沒底。」田言輕起初為了節本增效,采用了新興的生物絮團技術。透過在人工海水中添加生物菌,有效地分解養殖水體中的糞便、殘留餌料等物質,形成生物迴圈。「相當於在蝦池中打造了一個封閉的海洋生態系。」他說。

理論雖然可行,但在實踐過程中,蝦池內很難維持生態系的動態平衡。「前期蝦小,代謝物的量也小,生物菌的分解速度還能跟上。但到了中後期,生物菌與代謝物的比例很難控制,水體一直達不到穩定指標。」田言輕嘗試了兩茬,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2023年4月,田言輕決定拾起「老本行」,配備水處理器材。「我以前主要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藝的設計,相比之下,養殖水體的凈化處理相對簡單。」田言輕在訂購第三批蝦苗前,先將蝦池進行了改造,安裝好器材後,開始處理養殖水體。「器材安好後,水體凈化效果顯而易見。」他說。

「水體負擔大時,我們就調節器材參數,加大迴圈力度,反之就減小。」田言輕解釋其中的原理。養殖池中的養殖水體,進入微粒機後可過濾出糞便、殘留餌料等大顆粒物質,再透過蛋白分離器將可溶於水的蛋白等物質脫離水體,最後透過生物池中的菌類消殺、凈化後,即可重回養殖池再利用。

水體可迴圈利用後,田言輕開始追求產量。檢測水體指標、調節器材參數、加大養殖密度……近半年的時間,田言輕一直在反復試驗。終於,在當年的10月,養殖水體實作了零排放的同時,蝦池的養殖密度穩定在22斤/立方米。他決定建新棚,開始規模化生產。

各類數據量化

從實驗轉為規模生產

「從2023年10月開始,我陸續建成了5個大棚,目前還有6個大棚正在建設中,再過一周左右也能投入使用了。」田言輕說。水體指標、餌料配比、各類器材參數……所有的數據量化後,他可以更精準地判斷對蝦的生長狀況。即便發生病害,也可以精準防治。

「對蝦養殖的前期,基本不需要人管,生長到70天左右後,我們就得24小時輪流值班。」公司技術經理張占說。這時的對蝦對氧的需求量比較大,需要人來及時調節增氧器材。一旦缺氧,蝦半小時內會死亡。

即將出塘的南美白對蝦,個大鮮活。

「相比於沿海地區,‘海鮮陸養’的優勢在於環境可控,穩產後還可輪養,一年四季都能產出。」孔傑說。無論是福建漳州的土塘養殖、江蘇小型溫棚養殖,還是日照工廠化養殖,都比較依賴天然海水。因此蝦的產量、品質受水環境影響波動較大。以南美白對蝦土塘養殖為例,靠天吃飯的原始模式,易受台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影響,對蝦也只有在海水溫度高於20℃時才能生長,所以一年只能產出一茬蝦。

目前,山東盛澤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上市對蝦一茬,約1萬斤。預計每個棚一年可產3-4茬,每茬1萬斤。「公司出塘的對蝦主要在當地銷售,以及河南部份地區。在市場行情穩定的情況下,利潤至少能夠達到30%。」田言輕說。

除去前期的建棚費用,在日常管理中,田言輕稱,養殖成本與沿海地區相差無幾。兩地養殖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水」上。他的水處理費用主要是電耗和營養物質的適時補充;沿海地區要對新換的海水重新消殺,並重新補上大量的生物菌和藻類。兩者相比,成本幾乎持平。

「山東內陸養殖的海蝦出塘價約35元-40元/斤,相比於同時期沿海地區的對蝦價格,每斤要高出1元-2元。」孔傑說。就全國來看,這樣的市場優勢在山東並不算突出。在四川、重慶等完全內陸的地區,鮮蝦大多要從廣東湛江運,要用3-4天。長時間的高密度運輸,會致鮮蝦折損,品相和品質大打折扣。而內陸海蝦從產地運到商超,時間可縮短至6小時內。運輸成本降低,海蝦鮮活度提升,使得內陸養殖戶的利潤大幅增加。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陳茹 通訊員 任明麗 付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