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好文回顧 | 不管孩子未來從事什麽職業,這兩點能力都是通用的

2024-02-18教育

本文看點:

近年來,周邊環境的變化肉眼可見,今後的走向似乎也撲朔迷離——很多家長因此迷茫:我究竟應該讓孩子走哪條路?我又該如何判斷我的孩子適合那條路?

但其實,關於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有一些關鍵點是一直固定的,你需要了解一下……

未來社會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養?哪些方面是智能不可替代的能力?擇業時最重要的那個point是什麽?選擇的契機將在什麽時候出現?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媽媽的懷抱,到步入校園;盡管孩子還小,但在陪伴和觀察中,爸爸媽媽的心頭也或許已經開始縈繞著這些問題。

當下正處在百年一遇之大變局中,新環境、新科技催生出許多新職業,未來社會的發展或許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將來會出現怎樣的職業更是無法琢磨。我們總是不禁為孩子感到興奮,同時又帶著一絲擔心。 今天的孩子,等他們長大踏入社會,將會面臨什麽?又將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近日,景芳對話多位大咖,就當下熱點熱聊的同時,也替小朋友們問了一些關於職業的問題。用與未來世界連線的新型教育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將讓他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廣闊人生!

本文的三位嘉賓中,有兩位建築師,一位律師,不管是否對這兩種職業感興趣,大家都可以跟隨他們穿越時空,看看當時是怎樣做選擇的。Let’s go!

1

—王沖—

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生,目前是清華大學設計院(簡明工作室)的一名設計師。全程參與冬奧會的建設專案「雪如意」張家口崇裏高台。

2021年10月,雪如意完成賽道認證,得到國際雪聯認證專家高度評價:這是我見過全球最棒的比賽場館之一!

【郝景芳】 王老師參與冬奧會的整個過程,有什麽收獲?

【王沖】 完成之後,我們認識了很多不同團隊的、不同類別的人,集思廣益,知道了大家的訴求,在經過多輪的溝通與訴求之後,其實是有答案的,只是說你可能不太知道這種來龍去脈而已。

【郝景芳】 那是不是有很多溝通的難度啊?還是有什麽溝通魔法,讓這麽多技術領域、國內外專家、團隊都能和諧共處?

【王沖】 很多專家提的意見是非常積極的:你告訴他你的情況,他會根據你的情況,提一個你和他都能接受的建議。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態度。 溝通的目的是把大家的工作推進好,而不是把意誌強行抵加給別人。

當別人的意見和你有不同的時候,要真正去聆聽他真正的訴求是什麽,當你聽清楚對方的訴求,你可能會明白,你們倆的訴求,未必沖突。

【郝景芳】 而在生活中,這種批評性的建議太多了,搞的雙方都不舒服,工作效率也很低。你覺得在工作中,是理性占的多一些,還是藝術的感性更占主導地位呢?

【王沖】 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一個思辯的過程。很多時候,我是 在對比和反思中來做事情 、來推進的。

比如很多外面看起來很美的東西,其實它背後支撐的結構,是很完善的,你 只有去反思它、推斷它,反駁它,才會發現背後的邏輯結構

我認為一名真正的職業建築師,要思考在反饋的背後代表的一種思想,或者一種文化的推進,整個的社會背景。

回答好一個社會的提問,建築才是一個好的建築。去提問、發現生活的問題,用我們能做的事情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在我看來才是一名負責任的職業的建築師。

【郝景芳】 您覺得什麽樣的人適合成為建築師呢?

【王沖】 首先他 要喜歡寫寫畫畫 ,對小朋友來說,你不應該要求他畫的美,而是他要喜歡去畫,能畫出自己的邏輯和道理。

在畫的過程會有思考,從思維到手,能夠很好的連貫,用你的手能表達出來你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小朋友可能會更適合。

【郝景芳】 那你們在招聘的時候,最看重哪方面的能力呢?

【王沖】 一個是需要有 靈感和創意 ,對於建築的想象,這種創造型的人才;另外一點還是需要有 全球的視野 ,了解這個世界上、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趨勢以及社會發展是怎樣的。

2

—鄧慧姝—

清華大學博士,清華建築設計團隊成員,2016年讀博開始就參與進冬奧會場館建設,進入冬奧會場館的前期設計工作,其中也包括了雪如意、雪飛天的設計過程,並根據場館做學術上的總結。

【郝景芳】 每一行都有自己了不起的地方,拿建築師行業來說,建築師自己就是綜合性的人才,不僅懂得建築藝術,還涉獵相關學科領域。你怎麽評價建築師行業?

【鄧慧姝】 建築行業有一點特殊,它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既是實證的、客觀的,也是審美的、人文的。 作為建築師,自己要像「萬精油」,也就是什麽都會一點、了解一點,有一個綜合的能力。

作為建築師,一方面能夠 把想象的東西變成現實 ,透過建築能夠影響整個城市人的生活,要妥善實作它;另一方面,要 有哲學的、藝術的、人文的素養和修養

需要註意的是,我們(作為建築師)要對大家的生活有同理心,不能說認為自己是藝術家,就完全只表達自己的想法。相反,我們應該 去觀察大家是怎麽生活的,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麽,怎樣生活地方便,怎樣在城市中間獲得樂趣…… 然後我們去吸取這些元素,再把它們轉換出來,實打實地造出來相應的建築,希望大家在建築中玩耍、看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快樂、美好、生活的尊嚴感和喜悅。

這不是專業性的要求,但是我們希望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也會在日常生活中這樣鍛煉自己。

【郝景芳】 我跟建築師交流的時候,他們並不完全說「哪個造型好看」,「我喜歡哪個樣子」,而是經常提到空間、生活方式。建築本質上是營造一個生活空間,有了建築,人們就有了生活方式在裏面,建築師希望用建築去影響人們的生活。我很想知道,你當初是怎樣走向建築設計師這樣一條路的?

【鄧慧姝】 我本科開始在清華學習建築學專業。這個想法是從高中就有的,其實當時想法有點「幼稚」。

我個人非常喜歡畫畫,也曾參加物理的奧林匹克競賽,我就在想,什麽專業既有物理的特性、又能發揮繪畫的特長?所以當時和招生老師聊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知道有了建築設計這麽一個專業。

進這個專業十年多了,沒有後悔,直到現在也堅持熱愛,在這個過程中,從個人角度來看是有成就感的。拿雪如意的高台來說,從只能在電腦裏看到的一個小小模型,到建成後一個兩百多米的建築展現在眼前,心裏很有感觸,這就是建築師的成就感所在。

3

—尹曉堯—

美國科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斜杠」寶爸。

【郝景芳】 當初你是自己決定學法律的嗎?為什麽去學法律,後來是如何決定要做律師的?

【尹曉堯】 小時候能夠思考的模型,能夠看到的東西並沒有那麽多,很難一步步地去全面了解一個行業。我想學法律,可能僅僅是憑很簡單的沖動,年輕的、對世界美好的幻想,還有就是基礎的知識給我造成了某一種對知識、學問的向往。

我受到的最大的影響,是當時【波士頓法律】、【白宮風雲】等律政劇,這些劇給我帶來非常大的、不切實際的想象,覺得學法律可以擁有好的工具,好的思考體系,而且看上去體面光鮮又帥氣,可以改變世界。

進入法學院後還是蠻辛苦的,和美國人一起競爭,因為成績不錯,進入了華爾街比較好的律所。一路走來,我認為這是一份職業,一種思考,是一系列的工具。作為本身來講,我希望透過法律本身推動一些東西的初心還是沒有改變。

【郝景芳】 你經歷了從法律博士到律師的職業道路,那麽如果有孩子也有興趣學法律,或者想進入這個行業,你有沒有建議或意見給他們?

【尹曉堯】 國內教育和國外教育不一樣的一點是。國內的話,如果自身有想法,成績也好,本科就可以念法律了,會有多個法律內的賽道可以選。國外的話,語言能力要強,在美國的法學院,是和美國人競爭,和一幫外國人競爭;美國有一定考試、應試的標準,大學成績要好;同時,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提升思辨的能力,理解世界的能力

不光是法律,我在想,我們這個時代進步很快、變化很快,很多時候,如果人落伍了,原因是缺乏對復雜事件、復雜工具理解和使用的能力,這裏面需要的是學習、理解、閱讀、思考和輸出的能力。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往往只能做簡單的事情,解決不了復雜的問題,提供不了價值,同樣的,法律也念得不好,也申請不到好的學校,進入到一個行業裏也難做好。

王老師 談及建築師職業的時候,談到「思辨」、「靈感、創意」、「全球視野」這樣一些關鍵詞; 鄧博士 物理好、又愛畫畫,所以選了建築這樣一個綜合、跨學科的領域; 尹律師 因律政劇而對律師這個行業產生了美好的想象,同樣提到了思辨的能力、理解世界的能力的重要性。

我們會發現,盡管是兩個不同的職業,背後需要的底層能力卻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 「思辨」 ,或者稱之為 「思考的能力」

而這樣的能力,以及靈感、視野、理解世界的能力,來自於哪裏呢?其實幾位嘉賓也有給出答案,那就是 「跨學科」

跨學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面的擴大,更是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共生共長,推動一個人的內心更加豐盈,視野不斷突破邊界,對復雜問題的理解力不斷增強。

正如景芳所說,這也正是她一直以來堅定地推動通識教育的原因。

當能力的觸角更長,便能觸及更遠、更大的遠方。作為父母,我們現在能做的,或許就是不斷地為他提供養料和空間,讓他的「能力觸角」長一點,更長一點。

互動話題

你的孩子以後的理想職業是什麽?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

如何搜尋文章

在公眾號文章列表頁面,點選右上角處,輸入關鍵詞,可搜尋過往文章。

拓展閱讀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 | 後台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