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大學生家長群,盡職盡責還是過度保護

2024-03-23教育

實習生 劉怡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 記者 郭韶明

「各位家長,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已釋出,我班的成績位列全學院倒數第一。英語關乎未來的考研、就業,請務必提醒學生加強英語學習!」看到父親從家長群轉來的資訊,在北京某大學讀大三的苗苗覺得好氣又好笑:「都大學了,怎麽還搞拿成績排名跟家長告狀這一套?」

應學校要求,在湖南某大學擔任輔導員的塗莉莉也開設了家長群,並定期釋出資訊。內容主要是節假日放假通知、電信網絡及出行安全防範、班級舉辦的重大團體活動、學生價值觀引導等。

家長群常見於中小學,如今在大學,家長群也越發普遍。盡管便利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但公眾的質疑從未停止:「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有必要嗎?」「大學裏的家長群有什麽用?」

大學時期本應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階段,當大學變得越來越「高中化」,會對學生造成怎樣的影響?面對剛剛踏入成人世界的大學生,學校的管理該如何兼顧自由與保護?

視覺中國供圖

當大學「高中化」

苗苗班級的家長群是班主任在學生大一剛入學時組建的,除了釋出成績外,還會轉發班上同學參加學科競賽取得的榮譽,並讓家長鼓勵學生參加比賽等。「我爸看到比賽資訊或者有同學獲得榮譽,總會來問我,這個比賽你參加了沒有?有沒有得名次?」苗苗覺得,每個人對未來的規劃不一樣,賽道也有所區別,「願意參加就參加,不願意就算了,為什麽一定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學生呢?」在她看來,組建家長群是多此一舉,「群裏的內容平時班會都會講,家長想知道可以直接問我們,何必在群裏再說一次?」

在群內,班主任還會定期舉辦線上家長會。某天,由於好奇老師在家長會上說什麽,苗苗的舍友找父親要來了會議連結。苗苗和舍友把使用者名稱改成「大海無邊」「聽松觀水」,頭像換為大海、松樹,經過一系列「長輩賬號」大改造後,成功「混跡」其中。剛進入會議連結,一陣笑聲、聊天聲,伴隨著麻將的碰撞聲,順著聽筒傳來,原來有位家長忘了關麥。後來苗苗了解到,不少家長都沒有認真聽會,點進連結後,該幹嗎幹嗎,有的人幹脆不參加。

塗莉莉覺得,現在大學的管理模式越來越「高中化」,「小到熄燈、衛生這些事都會有專門的規章制度,每逢節假日必須通知家長報平安,當然這些都是為了安全,但也說明大學越來越不放心學生了」。

「大學‘高中化’是大學的一種自我矮化。」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賈洪武表示,大學的管理者事無巨細地管理學生,學生不能出任何問題,什麽事情都要消滅在萌芽之中,這其實是一種「職業保姆」思想,害怕自己承擔責任。「這種事無巨細的管理雖然會讓學生少犯一些錯誤,但也抑制了他們的成長。」

為什麽有的大學管理得越來越細

大學生家長群備受詬病的同時,也受到不少人的歡迎,便於溝通是重要原因之一。

「爸,機會非常難得,我不想錯過。」張棟在武漢某校讀大三,某天,一個自稱張棟小號的微信發訊息給他的父親說,學校有一個國家(高級人才補貼80%)的研究生專業課培訓活動,邀請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培訓,名額僅有15個,他經過重重考核透過預選獲得了資格,非常想繳費參加。說罷還發來了一份蓋著公章的清華培訓通知書,上面寫了張棟的名字。張棟的父親沒有輕信,而是在家人群裏找到張棟原本的微訊號確認,發現這是一個騙局。

張棟本以為這只是個例,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輔導員在家長群釋出提醒:「陌生號碼添加一定要核實,謹防上當受騙!」原來有同學家長碰到了同樣的騙局並中招。張棟說:「遇到這種事時,家長群還是有點用的,可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秦亮家住河南,女兒在北京某校新聞專業就讀。他十分支持建立家長群:「我孩子以前都沒離開過父母,現在一個人在外地讀大學,家長肯定是擔心的。我覺得老師釋出的東西越多越好,看到她們班得了優秀班集體、女兒或者同學在比賽裏得了好名次,我會覺得她在這麽好的班,同學都這麽優秀,學習環境挺好的。能看到孩子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我也能放心一些。」

大學生家長群出現的原因是什麽?為什麽有的大學管理得越來越細?塗莉莉覺得,關鍵在於家長。某次有個學生國慶放假準備回家,家長早上打電話沒打通,在家長群裏連發七八條三四十秒的語音,語氣急切,請求老師去宿舍看看情況。結果敲開門發現,學生只是睡著了。還有一次,有個學生要去看演唱會,但不知道怎麽去高鐵站,家長就在群裏問塗莉莉能不能帶孩子去。「明明出門就有公交,也可以打車,地圖不會看可以問同學嘛。」塗莉莉特別無奈,「如果家長無法放手,學校乃至社會的幹預也無濟於事」。

出現大學生家長群,賈洪武認為,首先是因為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年齡偏低,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足,需要家長的援助;其次,現在大學生的社會功能弱化,上大學以後,舍友、同學、老鄉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困難,萬不得已才需要家長的介入;最後,老師越來越害怕學生在學校出事,由於學生在學校自我管理能力差一些,就需要家長作為外援。「實際上這也說明現在大學老師保姆化了,沒有把大學生當成一個更成熟的人來看待。」此外,有些家長心態比較焦慮,需要老師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

「這種過度幹預和保護的環境,容易讓孩子過於依賴成人世界。體驗不利的情緒,也是人成長必要的一個過程。」賈洪武表示,想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就要給他犯錯的機會,讓他學會承擔後果。

充分試錯:理想的大學生活是「自由」

大學生活應該怎麽過?面對剛剛步入成人世界的大學生,學校管理的邊界怎麽定?

在談到理想中的大學生活時,苗苗和塗莉莉都提到了「自由」。

「在小學和中學,我的生活就是努力考更高的分數。而大學不一樣,它有更多的平台,有更多試錯的機會。」苗苗希望自己在大學裏是自由的,「能詢問自己的內心到底想做什麽,而不是完全按照別人告訴我的去做;我自己的事情能自己決定、自己承擔,而不被其他人指指點點」。

在塗莉莉看來,雖然自由是相對的,但是大學作為教育裏最高等級的一環,更應該以人為本。「現在的大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充滿了無限可能,在允許的範圍內應該支持他們。」

賈洪武認為,大學時期應該是自我探索的階段。第一是職業方向,大學生要解決自己和職業的關系,透過專業技能的學習探索自己未來的職業和發展領域;第二是和朋友或異性的交往,開始建立一個自己的友誼圈子,發展更加深厚的親密關系;第三是發展和自我的關系,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具有更完整更準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最後是探索和社會的關系,大學是從個人家庭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大學生不應該只是關到教室裏讀書,而是平衡好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認識社會。

大學階段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生活參與的邊界在哪裏?

賈洪武覺得,如果學生是比較成熟獨立的,家長只要提供經濟資助,在重大決定時提供參謀即可;即使自己的孩子特別不成熟,家長也要學著結束來,把成長的任務和面臨的困難交給大學生自己去處理。「家長和老師的參與越少越好。」他說。

(應受訪者要求,苗苗、塗莉莉、張棟和秦亮為化名)

責任編輯:郭韶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