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首批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全國率先」的養老本科能緩解老齡化社會「人才焦慮」嗎?

2024-03-24教育

圖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下同)

4個崗位「搶」一個畢業生,這樣「僧少粥多」的場面,出現在19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與實習招聘會上。

滬上30余家養老服務機構,帶來副院長、院長助理、儲備幹部、個人養老顧問、養老秘書、醫保秘書等120余個崗位,物件則是該專業首屆33名畢業生。現場達成意向的近10人,不少大學生還想「再看看」。

他們的確有「再看看」的資本——這是全國首批、上海第一家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高校。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行業逐漸成為朝陽產業。以本科教育為起點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旨在為社會輸送老年服務與管理對口人才。今年6月,這些年輕人就要畢業,真正走到老年人身邊。

這個全行業「盯」著成長的新專業教什麽?學養老的年輕人又是怎麽想的呢?

圖說:專場就業與實習招聘會上,大學生與用人單位溝通

選擇:挑戰自我 打消偏見

劉佳蕓,「00後」上海姑娘。她坦言,養老服務管理並非自己的第一誌願,「這個專業是此前專業目錄裏沒有的,也意識到未來有不錯的前景,就填上了。」命運的安排,讓她成為養老專業首批「吃螃蟹的人」。

人總會老的。養老專業的學習,讓這些剛剛20歲出頭的年輕人比同齡人更快也更深入地認識到,老年人的需求應當被看見。

每年的寒暑假,專業都會「打包式」安排學生走進相關機構實習。劉佳蕓去過養老集團、養老助餐企業、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剛入學的時候,覺得應該是教如何向老年人提供服務。透過學習和實踐發現,很多養老服務的主體並不一樣,提供的服務也各不相同。」姑娘感慨,家人自始至終的支持,堅定了她在養老行業發展的決心。

劉佳蕓和上海市養老行業服務協會基本達成了意向,實習大半年後,她想留下來多學一點,考取社工等相關證書,「自己對老年文旅和智慧養老很有興趣,未來想朝這方面發展。」

選擇養老專業,並非所有人一開始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有家長一聽「養老」,自覺地和伺候人掛上鉤,覺得孩子今後會很累很苦;加上上一代人多少都覺得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夠孝順的,對養老專業存在偏見。事實上,盡管都帶「理」字,設立在管理學院下的養老專業更偏「管理」而不是「護理」,對於養老政策、保險和管理模式有著更加深入的探索,就業方向也不局限於養老機構,還有老年大學、養老保險等多元化崗位。一些年輕人邊學邊科普,漸漸也獲得了家裏的認可。

招聘會上,畢業生王懿目標明確,直奔人壽堂招聘展台,遞上簡歷,推介自己。為什麽要學養老?這位姑娘的答案是:冷門意味著更多可能。「當前的養老服務產業進入多元化、多樣化的新階段,智慧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逐步顯現。」她告訴記者,當前她正在中國人壽的健康保險部門實習,負責上海長護險相關專案,「養老專業學習的內容是復合型的,對我們而言要有一定跨學科的知識儲備。」

圖說:養老行業需要高素質年輕人才

教學:「摸石過河」 校企共育

新專業的開設需要眼光和魄力,專業開設後教學該如何進行呢?時光退回2020年,沒有先例可循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開始「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希望培養的是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社區養老規劃師和個人養老咨詢顧問。」專業帶頭人、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介紹。在四年的本科課堂上,年輕人要掌握衛生經濟學、膳食營養學、慢性病與認知癥護理等「醫養康護」知識,培養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能力,還要儲備老年心理學、服務倫理學等素養。

「很多步入晚年的老人不懂為自己規劃養老生活,很多從業人員也不清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羅娟表示,「我們期待畢業生能掌握養老服務管理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熟悉國內外養老機構營運和管理模式。」

養老專業新,教學也新。老師們「摸著石頭過河」,跟著這一新興專業共同成長。有老師探索「元宇宙養老」,打造元宇宙空間,模擬老人原來的生活場景;若老人的家人已經離世,還可構建虛擬人陪伴老人,給予精神慰藉。

秉承「訂單式」培養理念,養老服務管理專業設定之初,就與上海人壽堂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九如城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萬宏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仙霞街道全國智慧養老示範點等單位簽署了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產學研協定,實施校企「人才共育、效果共評」,著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理論素養、套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每年寒暑假,專業會安排6—8周的企業實訓。每學期也都設定了實踐類課程,教師會帶著學生走進不同類別的養老機構,去探索經營管理模式,鼓勵學生透過分析案例獲得進步。」羅娟表示。

校方透露,養老管理服務專業錄取學生數逐年走高企穩;專業一誌願比例快速提升,2022年達65%。記者還獲悉,各大高校當前正在擴大養老領域辦學規模。根據江蘇省出台的【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僅江蘇一個省份就將新增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10所以上,畢業生年均超過3000人,足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發展空間巨大。

圖說:滬上30余家養老服務機構帶來百余個就業機會

需求:不再「將就」 務必專業

這場招聘會的籌備,可謂「一呼百應」。要知道,養老機構緊缺管理人才,以往都是從其他專業畢業生中「勻」過來的。上海有高校提供本科畢業生,實屬難得。

「30多家養老服務機構‘一擁而上’,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啟華感慨,「這一方面說明養老行業迫切需要年輕血液的加入,來提升全行業的管理水平;同時也說明年輕人越來越願意加入到養老行業中來。」

在徐啟華看來,年輕人只要肯在行業中沈下心來,在基層紮紮實實幹事,相信過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行業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會有驚喜,更有成長空間。

年輕人都關心,進入養老專業後,畢業了能做什麽?徐啟華分析,目前行業大體所需三類人才:管理人才、專技人才和高度專業化的護理人才,「就從養老護理員來說,也有機會獲得副高級職稱,社會正幫助養老行業從業人員走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之路。」

記者在招聘會上轉了一圈,多數機構提供的薪酬在幾千元不等,即將與泰康之家簽訂三方協定的一名男生,將成為管培生,包吃住,月薪近7000元。「行業的薪資水平還處在一個上升通道裏。如果加入大型養老機構,經過幾年歷練,成為院長/副院長的薪資水平不比名校畢業生差。」徐啟華如是說。

上海人壽堂養老集團這次帶來了副院長、院長助理、養老顧問、市場策劃等十多個崗位。總經理張京鋒說,評判一個行業好不好,要看年輕人多不多,高學歷人才多不多。這幾年,有很多這個專業的學生在人壽堂實習,「學校裏教了很多理論,但我們這個行業實踐性極強,大學生們到企業輪崗後,能得到快速成長。」

張京鋒表示,從事養老行業要有很多耐心和愛心。「我們需要人才的綜合能力比較強,但首要看人品,要有情懷;其次學習能力要強。」張京鋒坦言,「養老業發展日新月異,需要管理類人才能迅速更新專業認知。」人壽堂這次誠意滿滿,對應屆畢業生從事管理崗位開出了近1萬的月薪。

圖說:校方與業內人士探討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等話題

發展:更重實踐 專業細分

「人還是不夠!」羅娟感嘆。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預測,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養老服務業人才列入緊缺急需人才目錄。

對此,工程大計劃推出「生命健康管理」微專業,培養周期計劃為1年。在透過256個學時並修滿16學分後,學生初步具備健康咨詢、健康管理和營養指導能力,校方將頒發微專業證書。

上海萬宏集團總經理宿靜在同日舉行的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培養研討會上說,養老機構人才需求量很大,「如果本科生畢業後,經過幾年培養達不到院長或者副院長的能力,那麽本科專業的意義就沒有了。」

她直言,期待大學生到一線實習的時間能更長。「我們有位院長,先是做了兩個月床位護理,又去廚房幫廚兩個月,再學了6個月的財務管理……」她舉例道,現在對接機構覺得實習生來的時間短,不重視,只讓他們打打雜,年輕人沒能得到鍛煉,對行業的認知也不清晰。

「我們期望本科生能在實踐中遇到盡可能多的情況,老人會有各種情緒、家屬也許會提意見、如何和護理員有效溝通,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宿靜表示。

徐啟華同樣指出,大學生的實踐還不夠,「學習和實踐必須同步」。工程大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即將結出第一批「碩果」,再往下走應該要「細分」。他打趣說,20多年前,人們對養老行業是沒有概念的,郊區抑或是農村養老機構,很可能就是退休村主任去管。好在這幾年人們對養老行業的認識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這是行業專業人才努力的結果,更需要年輕人來接棒。

「未來老年人會有越來越多的個人化需求,養老器材會更加智能化資訊化,人才培養就要跟上,必須細化專業,體現特色。」徐啟華認為。

他坦言,目前養老機構院長青黃不接,亟需高級管理人才迅速「上馬」,所以要求大學本科教育期間,學生對機構能有全景式的認知,為此他建議由行業實踐者參與教材編寫,豐富案例,加強針對性。

「養老產業鏈很長,對本科畢業生的要求很高。」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促進中心理事長馮建光透露,在長三角城市中,浙江的嘉興、湖州,江蘇蘇州,安徽池州、黃山等都是老年人比較中意的康養目的地,異地養老同樣需要人才儲備。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