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杭州市上塘單元小學 / UAD浙大設計

2024-07-26教育

引 言

在課間十余分鐘內,哪怕運動場與教室的間距僅百米,也會顯得遙不可及。走出門,跑下樓,冗長的交通線不斷壓縮著課余時光。是否能造所學校,讓它可以回避這一使用痛點,拉近各個活動場所間的距離,在無界限的校園空間內,為孩童賦予更多遊玩的可能性,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與創造力。

教學樓主立面

© 柯劍波

內院與活動平台

© 柯劍波

上塘單元小學位於杭州市拱墅區,設計為36班小學,在這所學校中,教學樓與運動場通達無阻,實作無界的校園生活。

連廊與教學樓

© 柯劍波

課余時光

© 柯劍波

專案場地與城市界面緊密相鄰,在如此緊張的用地環境中,設計嘗試集約、高效地利用土地與豎向空間,將多類公共空間層疊布置,為拉近教學空間與活動場所提供契機。幾段聯系運動場地的室外階梯,為校園空間增添了一種立體而富有層次感的組織結構,與孩童成長相伴,互融互生。

無界對話

© 柯劍波

在高密度的城市環境中,為實作校園內的無界對話,首要面臨的挑戰便是校園各類功能的集約化。

考慮到周邊環境要素配置,主教學區布置於場地最安靜的西側,食堂、體育館與多功能報告廳等公共空間設於地下與架空層,為教學區提供充裕的活動空間。

總平面圖

© UAD

鳥瞰圖

© 柯劍波

借由豐富的底層空間,結合操場看台、下沈廣場,形成架空平台,構成無界校園豎向空間中的活動層。

同時,活動層串聯各個建築單體,連線教學區與運動場地,交織出校園的立體交通網絡,成為公共活動的中樞紐帶。

校園一隅

© 柯劍波

虛實空間相結合

© 柯劍波

活動層之上,由南向北依次布局行政區和教學區,形成分區明確、流線清晰的線性結構。

不同功能層次相互疊合,在功能與形式間取得巧妙的平衡,拉近了教室與運動場、活動平台的距離,使平面空間上的無界交流成為可能。

功能分區

©UAD

內院與活動平台

© 柯劍波

校園以層疊空間的模式,有效提升不同功能的使用效率。在此模式中,孩子們的課間活動範圍不再局限於教室與走廊,活動平台和運動場地同樣成為自由對話的場所。

在滿足功能的需求下,無界校園更富有趣味、活力與自由性,為釋放孩子的天性,註入無限可能。

成長之階

© 柯劍波

無界校園同時創造出多樣化的空間類別,延續設計理念,幾道室外階梯將各層教室與運動場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階梯以惹人註意的形式介入校園,不限於交通功能,也為孩童的活動範圍賦予不同的互動場景,突破傳統校園的界限。

連廊與教學樓

© 柯劍波

與環境相交融

© 柯劍波

在校園內部,階梯與空間布局相協調,形成圍合、半圍合的空間秩序。各單體建築之間,也因階梯的穿插串聯更為緊密。階梯、庭院與建築,景觀與空間相互交融,使校園的空間尺度親切、氛圍和諧。

架空連廊

© 柯劍波

內院與活動平台

© 柯劍波

教室與運動場因階梯實作行為上的聯系性,也因階梯產生形式的多樣變化,搭建出活力的舞台,為校園植入活潑的多樣元素。幾道階梯同樣使校園空間更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感,活動場所得到有效放大。

通往內院的小徑

© 柯劍波

東立面圖

© UAD

成長之階為無界校園賦予特有的過渡區域,課余時分,在教室、活動平台和運動場,孩子們可以在整個校園自由地活動。這些場景會成為校園生活的新日常,以親切而又豐富的環境營造學生樂見的空間。在上塘小學,每個人都期待更多積極地改變,更多獨特地對話。

教學樓與運動場間的過渡區域

© 柯劍波

高密度的城市環境,教育建築的功能復合,在各類條件的限制下,杭州市上塘單元小學不斷突破固有的邊界。

以校園生活的無界交流為實作目標,設計為校園空間呈現一種不同以往的熱情與溫度,同時延伸校園空間的內涵。奔跑的孩童,滲透於各個角落的生機,讓校園真正轉變為成長路上的階梯。

首層平面圖

© UAD

二層平面圖

© UAD

三層平面圖

© UAD

剖面圖

© UAD

專案資訊

專案名稱丨

杭州市上塘單元小學

設計單位丨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UAD)

專案類別丨

教育建築

專案地址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樹人街18號

設計時間丨

2018年6月-2019年6月

建設時間丨

2019年7月-2022年6月

主建立築師丨

錢錫棟

建築設計丨

錢錫棟、胡頻飛、余雪婧、吳晶晶、徐象縣

結構設計丨

闞建忠、郭佳鵬、王晗琦、陳培威

給排水設計丨

易家松、張振宇、鄧倩

暖通設計丨

潘大紅、王亞林、馬燕賓

電氣設計丨

吳旭輝、馮百樂、俞良、杜枝枝、鄧周寧

智能化設計丨

馬健、倪高俊

幕墻設計丨

香春

巖土設計丨

徐銓彪、陳剛、占宏、沈傑超

專案攝影丨

本質映像-柯劍波

業主方丨

杭州市拱墅區城中區改造指揮部上塘分指揮部、杭州上塘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

施工方丨

浙江恒譽建設有限公司

合作方丨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浙江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UAD浙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