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學院派」是貶義詞?

2024-01-18教育

提到學院派,人們往往會想到「古典」「正統」「保守」這樣的概念,和「實驗性」「前衛」等當代藝術風格先天對立。但近年來,人們開始從失去標準的當代藝術中反省,學院藝術和基本功訓練有重新興起的趨勢。那麽,學院派與當代藝術真的水火不容嗎?當代藝術還需要學院教育嗎?

01 顛覆與抹殺

喬治·瓦沙利【六位托斯卡納詩人】,板面油畫,1544年

「學院」一詞長久以來與典範、經典聯系在一起,如果說這些語匯還算具有褒揚意味,那麽隨著上世紀現代主義運動的風起雲湧,「學院」多多少少就被視為了保守的代名詞。甚至它常被用來譴責那些恪守傳統技巧、創造力匱乏的藝術作品。

但其實美術學院的出現與發展是美術創作得以提升的重要階段。美術學院最早起源於16世紀的意大利,那時正值文藝復興後期,最初的藝術狂潮漸漸消退並形成了空白,出現了明顯的疲軟,巴洛克藝術的興起也開始蠶食古典美術的領地。

於是,承襲文藝復興精神的美術家們開始探索在擺脫古典形式束縛的前提下,將現實、技法和作品效果相結合的一條科學繪畫道路。1562年,瓦沙利在佛羅倫斯建立了第一間藝術學院;1580年,意大利美術世家卡拉奇家族建立了博洛尼亞學院。

之後,歐洲各地競相效仿成立,並以法國為最。尤其在路易十四、拿破侖等君王的大力支持下,法國藝術學院人才輩出。作為一種文化樣式,對藝術成就貢獻巨大,因此學院藝術代表著官方認可的正統藝術的最高成就。

杜明歷·安格爾【布羅意公主】,布面油畫,1851-1853年

從19世紀上半葉起,學院派、尤其是新古典主義藝術遭到了來自浪漫主義的嚴峻挑戰。浪漫主義代表畫家德拉克洛瓦在死對頭安格爾的阻撓下,經歷了六次落選後才得以進入法蘭西美術學院,其遴選制度的保守顯而易見。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雛菊花】,布面油畫,1894年

這種批評在藝術評論家基利門特·格林伯格的【前衛與媚俗】中達到了高潮。他認為學院藝術只是「媚俗作品」,學院藝術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逐漸被現代主義藝術家所抹滅。從此之後,作為曾經的主流藝術和審美風向標,學院派再也不能起到主宰性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