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彭興躍:奏響科學美育的「樂章」

2024-01-18教育

學生樂團的組建和成長是廈大校園美育的一個縮影。(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1月18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蔣豐蔓)

連結音樂與科學

「大家知道如何由泰戈爾的【飛鳥集】來推導波動方程式嗎?」……

如果沒有彭興躍的講解,學生們恐怕很難從幾句詩歌中推匯出深奧的方程式。但在廈大校選課「音樂開啟的現代科學」上,一切似乎皆有可能。

「抱著‘學美學、學音樂’的想法來,後來發現這位老師其實是在‘講科學’。」這是不少學生對這門課的評價。

「課程旨在為現代科學構建一個美學框架,讓學生能夠透過它去體會科學家原創思維中的美,告訴年輕學子‘美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原動力’,讓他們不僅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也形成對醜的免疫力和鑒別力,產生追求科學美的渴望。」彭興躍在課程思政目標中這樣寫道。

於是乎,「音樂開啟的現代科學」課如其名,充滿了一般課堂所沒有的「實驗」:指法千變萬化的鋼琴曲,卻有著高度規律的「分布」,在音樂遊戲中引入統計熱力學關鍵成果波茲曼分布;讓學生從空調出發思考熱力學問題,或從簡單的白熾燈出發思考量子力學的原創過程;依據牛頓手稿中標註的音符,回溯光譜學領域一系列最重要的科學發現過程……

作為廈門大學學生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團長及常任指揮,彭興躍常常在課上深入剖析音樂與科學的種種內在聯系,帶領學生深入思考,接受美育熏陶。

這樣的授課方式使不同專業的學生獲益匪淺。「彭老師一直鼓勵我們要相信直覺、要學會運用直覺。雖然我是藝術專業學生,但我在課上能聽懂物理化學的很多原理,也‘看到’了許多存在於肉眼世界之外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藝術、思考世界。」一名音樂系學生在課程評價中如是說。

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直覺,是授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與專業學習長期性相比,音樂活動是一個高效而通用的美學訓練手段。」談到這門課程最大的抓手音樂,彭興躍解釋說,「人類對聲音反饋快,透過音樂進行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立即透過耳朵感覺到這事是做好了還是做壞了,然後再吸引他去尋找音樂邏輯,從中得到美學體驗。」

「科學史上,幾乎所有最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在長期科學教育和音樂教育並列的實踐中,彭興躍逐步設計出了這門課程。在廈大,它很快出圈。

課堂上,彭興躍在帶領學生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也常涉及科學技術的一些細節,如樂器制造、樂器演奏、律制計算等。

他介紹說:「我們簡化高難度的科學,在不喪失科學性的原則下,將科學的核心思想呈現在各專業各年級學生面前。學生可以透過這個框架感受科學原創過程的美。」

讓「美」浸潤校園

美育課堂別出心裁的討論,時常帶給學生一些課堂之外的啟發。「要講好這樣一門課,不僅需有專業的音樂理解與相關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有對近現代科學發展歷程的獨到理解。彭老師廣博的知識體系值得我學習,求知就應當廣泛求索。」一名藥學專業的學生如是總結。

作為一名微流控領域的研究者,彭興躍自己也常常從美學視角審視科學研究,從而獲得靈感,並以此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觀念。

2021年6月,他和團隊在同一期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技術】(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以封三和封底論文的形式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開發了一種高效能、低成本及低功耗的磁控微泵技術,並運用這一技術設計出可用手機歌曲播放列表編程控制的微流控培養皿。

「自然界中,萬物因流動充滿活力。實驗室裏,微環境中的流動能讓科學家洞察微觀世界的執行規則,其中就很需要用到美學原則。」彭興躍告訴記者。

「細胞或微生物在完全密封的環境中生長,研究人員不能頻繁開啟蓋子攪拌,流體需要在容器的閉合路徑中完成自迴圈,這裏的關鍵就在於泵。」彭興躍說,他理想中的「泵」極小,能夠推動流體移動,本身位置保持不變,即一個不斷原地跳躍的「質點」。

這項研究成果的靈感就來源於他對音樂的理解。在論文配圖上,人們可以看到:音樂播放器播放音訊,指揮著一個個跳躍的磁性小球,將靜默的培養皿變成微流的舞台。

「小提琴的弓弦一拉響,樂聲就傳出去了,但樂器還在原地。」彭興躍意識到,音樂旋律背後的振動,可能就是一種很好的驅動力——透過音訊驅動,線圈的振動帶動磁鐵磁極變換,讓磁性小球成為隨音樂律動的「迷你舞者」。

在彭興躍心中,美是有絕對的標準的。「以科學角度看,所謂美學,是指我們要從一個很簡單的初始條件出發,然後以嚴密清晰的邏輯得到整個可推敲、可檢驗的過程。」

以他的「美學標準」來衡量,不論是術業有專攻的細胞微環境研究領域,還是他發起並擔任指揮與教學工作的廈門大學學生交響樂團,都符合這樣的美的方程式式。

2013年,應剛搬去廈大翔安校區的學生缺乏課余生活的呼聲,彭興躍在那裏組建了一支學生交響樂團,是當時廈門大學唯一的學生樂團,成員大都是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不承想,這個樂團一直堅持了下來,2024年元旦,彭興躍帶領樂團為全校師生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新年音樂會。

吳思琪是樂團的第二小提琴首席,目前在廈大海洋與地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樂團成立之初,還是個本科生的吳思琪就加入了樂團。一名來自理科院系的教授講授交響樂演奏的獨特視角,給當年的吳思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等回母校讀博,吳思琪毫不猶豫地再次擁抱樂團。她告訴記者,其實上大學之前她已有多次在交響樂團演奏的經歷,「不同的是,在我們的樂團裏,彭老師幾乎不會挑剔樂手的演奏能力。若樂團客觀條件不足,比如聲部不齊或樂手水平有限,彭老師總能想到一些辦法來提升大家的整體性,他能夠進一步拆解音樂裏面的邏輯,想辦法讓我們明白道理,進而抓住重點。常常是透過一些簡單的細節調整,就能讓音樂聽起來不一樣」。

美的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美育建設貫穿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對於大學美育課程的目標,彭興躍認為,重點在於「糾正過去的錯誤認知與提升對美的認識層次」。為配合「音樂開啟的現代科學」這門課程,他還開設了一系列涉及管弦樂、吉他、歌唱等多方面的音樂課,來增加大學美育實踐活動的學生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