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如何讓孩子戒掉網癮

2024-03-19教育

目前大約有九成的人都在上網,其中有九成五是有習慣性的,有24%的青少年的家長擔心孩子是會網絡沈迷,而且難以管教。

不給孩子用手機,孩子會發脾氣甚至離家出走,自我傷害。那多少小時叫網絡成癮?網絡成癮是什麽?網絡成癮其實不是簡單的上網多叫成癮。網絡成癮是一個人把他的生活的重心都放在網絡上。他犧牲掉的其他的活動,其他的興趣。也因為過度的上網影響到他的身心健康,影響到他的學業學習、工作表現,或影響到家人的關系。

很多人一早就起來就馬上要開啟手機,尤其是壓力一來的時候,更想投入手機的懷抱,越玩越多。否則就快樂不起來。這個是耐受性,甚至會有戒斷反應。只要沒有手機在我旁邊,只要不能上網,我好像從天上掉到了地獄,整個人心情跌到谷底,快樂不起來,狂躁不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

當我們不斷的在使用遊戲,在使用社交網絡得到點贊,得到贊我們在互動的時候,我們正在刺激我們的大腦的多巴胺,多巴胺的分泌讓你感覺到快樂興奮,充滿活力。

可是如果你不斷地重復刺激它,長期的刺激下來。這個多巴胺回路為了平衡,所以它就向下調節它的敏感度,它就對刺激的反應減弱了,所以,為了要得到快樂,你就要刺激的更多,刺激的更多,所以就玩的更多。沈迷在網絡,所以一段時間關機可以讓你大腦重塑,大腦重開機,讓這個多巴胺系統重新調節。

一個是網絡的我,一個是現實的我。我在網絡遊戲上一呼百應。可在家裏,在學校,我可憐我自卑。孩子當然喜歡網絡。可是在網絡得到的這些成就感,其實在現實裏我們也可以獲得。

心理學家說人不只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我們還有很重要的心理需求,我們需要愛與關懷,需要周圍的人了解我、關心我,接納我,我們需要自尊,我需要你們看我不錯,我也覺得我自己不錯。

我們還需要樂趣,我們需要生活中有一些活動讓我們感覺到驚艷、快樂幸福,還有我們有自由的需求,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自主的人,我們有決策權,我們有選擇權,為自己的行為做決策。

孩子為什麽迷惘呢,孩子是不是在現實生活都沒有得到,這些重要的心理需求的滿足,可是他在網絡卻得到了,所以他留在網絡了。我們常常沒有看到孩子這些心理需求,我們看到的是你整天迷惘,整天不念書,都在打遊戲,然後晚上不睡覺,父母好生氣。但是爸爸媽媽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心理需求,責備孩子,所以他心情就更沮喪,更沮喪之後繼續上網,到網絡裏面去忘憂解愁,去尋找他的破碎的自尊。

如果簡單粗暴把網絡斷掉,孩子就非常的挫敗、非常的沮喪。尤其是很多孩子說很不公平,你說我不能用,為什麽你卻天天都在用,天天在刷手機。孩子在這種管教之下,比較容易恍惚成癮。

如何解決?我們用兩個向度,第一個維度,就是溝通了解知道孩子的需求,而且能夠回應孩子的需求。第二個維度,跟孩子共同去約定上網的規範。

還有可以讓孩子參加無網絡的夏令營,組織無網絡親子遊,參加團隊體育運動。參加實際的活動也可以獲得那些網絡帶給我們的快樂,並且還交到很多的好朋友,孩子非常的快樂又有歸屬感。

處理網癮問題一般有三種類別:

第一種是民主紀律型,父母跟孩子是有溝通了解,能夠回應孩子的需求,再跟孩子去共同去約定上網的規範。

另外有一種是溺愛型,有溝通有了解有回應孩子的需求,可惜他沒有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去定規範。

另外一種專制型。沒溝通沒了解,反正我規定怎麽樣,我規範下去。沒有溝通,也沒有了解。

效果最好的就是民主紀律型,預防孩子沈迷網絡,讓孩子走出來,我們需要改變,我們需要價值觀的改變,需要用更多的同理心去看孩子,了解他心理的需求,回應孩子的基本需求,我們需要有更多元的價值觀念,讓孩子有更多的舞台去發光發亮。

所以讓不同的孩子,去經歷現實生活,非網絡的生活,去經歷愛和歸屬感,成就感、愉悅感、自主感,其次我們要了解對青少年而言,他不只是你的孩子,孩子更想做他自己,所以對青少年來講,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控制他的網絡,把他的手機拿走,我們需要提升孩子的自尊,我們給孩子自主,我們讓孩子去學會自律。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發現,當一個孩子自律越高,他未來的成就跟心理的健康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