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耕作、烹飪、編織……看,濰坊娃們在學校練「絕技」!⑧

2024-03-19教育

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濰坊市各級各類學校

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豐富勞動實踐載體

讓學生在勞動中綻放生命活力

下面跟小編一起走進濰城區

看看濰城娃們的花樣勞動課

濰坊八中

播種在陽台 收獲在心田

濰坊八中突破校園面積小、缺乏條件開辟校內勞動基地的困境,帶領學生啟動「陽台種植計劃」,充分利用班級陽台體驗勞動的快樂,在小小的種植筐裏精耕細作,做好勞動教育大文章。

學校為每個班級購置種植筐,帶領學生從陽台種植入手,學習各種花卉、多種蔬菜的種植和養護知識,了解植物生長習性,培養學生種植技能,引導用勤勞的雙手去種植去耕耘去收獲。

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活動中發揮經驗優勢。邀請有種植經驗的家長成為學生的「種植顧問」,解決學生和老師缺乏栽培技術、沒有種植經驗的難題,讓家長將自己擅長的勞動技能傳授給孩子們。

開發「陽光種植」勞動課程。透過對栽培植物所需要的工具的認識,對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土壤、水分、養分不同需求的講解以及陽台種植容器、種苗的選擇和病蟲害的防治等,為學生開啟了不一樣的知識天空。

開發中草藥特色種植,讓學生在種植過程中探索中草藥的習性與藥性,並將種植的部份藥草帶到校外實踐基地,在中醫專家的帶領下進一步領略中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強文化自信。

濰城區濰陽學校

深耕勞動教育 賦能學生成長

濰城區濰陽學校在「陽光教育 全面發展」的「陽光」文化辦學理念引領下,堅持五育並舉,深度挖掘適合學生發展的勞動課程,豐富勞動實踐活動,規劃學生實踐基地,以勞樹德,發掘勞動之美。

學校開發勞動實踐基地「陽光種植園」,積極發揮勞動基地「小農場」作用,供學生和教師在學習之余共同耕種,體驗勞作之辛、勞作之樂。

將勞動教育拓展為動手、動腦等多方面的能力發展,充分挖掘拓展課程中的手工結繩、科學實驗室、烹飪制作等課程,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多元融合」拓展提升勞動素養。

將勞動教育與星級評價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勞樹德 以勞育美」勞動小能手系列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學生實踐體驗,讓立德樹人培養目標落地生根。

濰城區南關中學

構建「一二三」勞動教育新樣態

濰城區南關中學深化勞動教育,構建「一二三」勞動教育新樣態。「一」即一個最終目的:培養學生愛勞動、不怕苦、不怕難、勤儉節約的勞動精神,「二」即兩大模式:校內勞動教育和校外勞動教育,「三」即三個平台:家庭勞動實踐教育平台、校園勞動實踐教育平台、社區勞動實踐教育平台。

透過家庭勞動實踐教育平台,每周安排適量家庭勞動任務,如整理房間、掃地拖地、倒垃圾、洗刷餐具、洗衣服和給盆栽澆水等,引導學生樹立勞動觀念,珍惜勞動成果。

依托校園勞動實踐教育平台,學校組織「濃濃餃子香」「粽享歡樂」等勞動體驗活動,讓學生在互助合作中感受勞動之樂,體驗勞動之美,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借助社區勞動實踐教育平台,在假期組織學生參加「生態保護」「垃圾分類減量」「關愛空巢老人」等社區誌願服務活動,鼓勵積極參與義務勞動,實作以勞樹德、以勞強體、以勞育人的勞動教育目標。

濰城區西關中心小學

勞動淬煉成長,實踐創造幸福

濰城區西關中心小學積極推動創新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啟智,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平台。

在課程設計方面,學校註重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各個學科中,透過創設各類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參與實踐操作,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學校「濰坊那些‘食’兒」社團的社員們透過手磨豆漿,不僅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培養了實踐創新能力,更傳承了民族傳統文化。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一方田」勞動基地的葫蘆成熟後,學校開展以「多彩葫蘆」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成員們各顯身手,在勞動中成長發展。

圍繞「粒粒生情,快樂暢享」主題,組織中高年級學生開展花生采摘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積累農事勞動經驗,體驗收獲的快樂;開展「青青蔬菜、健康常在」「播種小麥、播種未來」等主題勞動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蔬菜的收割和小麥的播種過程,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學校還開設了科創特色課程和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學習和設計簡單的電子器件,開展小小創客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

濰城區利昌學校

傳承中醫藥文化 構建勞動育人場

濰城區利昌學校將中醫藥文化引入小學生勞動教育,積極培育「綠色小藥農」,在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同時,讓孩子們接觸到中國傳統中醫文化,了解中藥的魅力和價值。

一是認識中醫藥。 學校制定【中醫藥文化與二十四節氣】【中醫藥文化與藥膳】【校園裏的中醫藥】三本校本讀物,透過將中醫藥文化與傳統文化、語文等學科相融合,讓孩子們在課堂中了解中醫藥的博大精深。

二是種植中醫藥。 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種植系列活動,透過校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種植薄荷、柿子、蜀葵以及枸杞等,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中醫藥;開展「親子共種植」活動,在家庭園藝區種植薄荷、菊花、艾草、紫蘇等,讓孩子們親手參與種植、管理和收獲的過程,鍛煉孩子們動手實踐能力,感知到中醫藥成長的奇妙,體驗中藥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是制作中藥小制品。 依托校本讀物,引導孩子們認識不同節氣對應的中醫藥文化知識,在特殊的節氣中,制作艾草香囊、驅蚊香包、醒神薄荷膏、中藥茶飲、中藥書簽等簡單的小制品,激發學生的勞動創造力,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中藥文化的魅力。

濰城區實驗小學

探索勞動教育「兩域三級」路徑 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濰城區實驗小學實施「兩域三級」勞動教育路徑,「兩域」即校內、校外兩個場域,「三級」即低、中、高三個年級,透過多路徑、分層次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孩子們在樂觀向上的勞動中感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會奉獻和分享,提升學生勞動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

低年級主題「家校合作,群賢趣園」,透過家校合作開辟校內群賢園勞動實踐基地,建立群賢菜園,撒種施肥,分享收獲。中年級主題「室內布置,環境美化」,舉行「整理教室 我愛我家」活動,分小組對教室進行整理,並引領孩子們發揮聰明才智對教室環境進行裝飾美化。高年級主題「圖書整理,氛圍熏陶」,學生自主認領圖書區域,分工合作,及時對認領區域進行整理與維護,做到整齊有序。

低年級主題「社區環境,我來出力」,組織學生進社區參觀垃圾分類,觀察汙染情況,參加社區義工環境整治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體驗社區環保勞動的樂趣。中年級主題「農田勞作,親身體驗」,組織學生參與農田勞作,如播種、澆水、除草、摘果等,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和動手能力。高年級主題「職業體驗,別有風味」,動員學生到實際職場參觀和實地實踐,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聯合社區、慈善機構和公益組織開展誌願者活動,讓孩子們體驗社會、奉獻社會。

濰城區北關中心小學

打造「345」勞動教育課程模式

濰城區北關中心小學以「構建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為育人目標,打造了「345」勞動教育課程模式。聯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力量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相融合,構建了校園勞動、技能勞動、巧手慧心、社會服務、傳統特色五大門類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

校園勞動充分依托「紅領巾農場」,將農場分為「天下桃李」綠植區、「濰縣蘿蔔」種植區和「樸實無華」花生區,分別分配給低、中、高三個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據時令和植物生長特點種植、觀察、記錄、管理和體驗收獲。

技能勞動以家庭為陣地,按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勞動清單,建立「每日勞動」打卡檔案,學生對照清單鍛煉勞動技能,培養勞動興趣,提升勞動素養。

慧心傳統勞動以美術、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為抓手,低年級註重培養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進行創意設計的能力,包含「有趣的折紙」「紙藝編織」「百變黏土」等課程。中高年級註重提高學生動手意識和遷移能力,包含「多彩泥藝」「景泰藍工藝畫」等課程。

社會服務勞動旨在培養學生關心社會、自覺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了「走進社區」「學雷鋒在行動」「尊老好少年」等實踐活動。

濰城區教師幼稚園

「三步走」譜寫勞動教育新篇章

幼兒的勞動教育是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一環,為從小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濰城區教師幼稚園透過開設烘焙課程、培育戶外種植區角、提高幼兒一日生活自理能力三個維度入手,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

以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烘焙食品制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愛。幼稚園將烘焙課程與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相融合,例如清明節帶領孩子包青團、中秋節制作月餅、冬至包水餃……讓孩子們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習中華傳統美食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開辟戶外種植區角,根據時節來進行播種、收獲,孩子們透過參與種植勞作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在種菜、摘菜的一系列環節中,幼兒全程自主參與,鍛煉動手能力,體驗勞動的辛苦和樂趣。親手種植的作物,孩子們會更加珍惜,節約糧食的飲食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養成。

本著幼兒勞動教育與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相結合的原則,創新實施「班級管理團隊」「自主取餐」兩項制度。「班級管理團隊」由值日班長和七位值日組長組成,采用「日輪流」方式有序輪轉,協助老師管理班級各項事務。自主取餐進行了全自助取餐的創新嘗試,孩子們不僅提高了勞動能力,也鍛煉了自己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同時也在互幫互助中收獲了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