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子女成年後,願不願意回家,就看父母能否做好三件事,別不在乎

2024-10-13教育

曾經聽到過一位母親這樣傾訴,兒子成家以後,就是不想回家,這令她心情無比難過。

給兒子打電話,他接得很敷衍,發微信問候一下吧,兒子也不回資訊。

精心養大的兒子抓不住,她感覺自己做母親好失敗。

如果兒女結婚獨立以後,不願意回家,父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改變,親情依舊濃得沒話說。

一、學會與子女平等相處

作為父母,你是否曾感嘆,自己活得太卑微了 ,什麽事都不敢問、不敢講、子女有興趣說,自己才敢與之交流。

就如開頭提到的那位母親,他並沒有真正把兒子當作成人進行平等交流。

當兒子與媳婦發生了矛盾,母親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兒子先罵一通,兒子的心裏憋屈無處訴說。

兒子過年沒回家,她又很直接地批評了兒子,因為說話太重,又傷了兒子的心。

母親不懂交流的藝術,讓本就不好的親子關系,在兒子成家以後,越來越疏遠。

俞敏洪曾說,溝通,就是要是把對方當作平等的人來看,這樣,語言上,就會尊重對方,想事情,也會換位思考,那誰不願意與你溝通呢?

【愛不落下】書中寫到:真正的交流,只有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尊重每一個人,你才能走進另一個生命的世界裏。

可見,真正有意義的交流,必然紮根於平等的土壤,父母子女相處也如此。

二、做有正能量的父母

作為父母,如果經常唉聲嘆氣、嘮叨、抱怨個沒完,莫名給兒女心裏添了個「堵」,能少回家就少回家。

一位女子說,每次回家我都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人還沒到家,心情就緊張起來。

父母負能量太多,每次回家或打電話,他們除了「唉聲嘆氣」,就是不停地「抱怨」,抱怨他們婚姻的不幸,還要幹涉她的生活。

本來很好的心情,被母親的一聲長嘆,弄得心情煩躁,整個人很焦慮。

她只有在自己小家庭裏才能得到治愈,她不想回家,只能逼著自己作為子女孝順父母應盡的義務。

可見,父母負能量太多,連兒女都扛不住。只有盡力把自己哄開心了,兒女才願意向父母靠近。

就如網友所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此話用於任何社會關系。

三、適應分離

父母與子女,終歸是漸行漸遠的分離,子女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父母也有獨處的能力。

就如這句話所說,父母與子女最好的關系就是「距離遠一點」。

一位女孩說,曾經和父母相處過一段日子,最後爭吵到號啕大哭,雙方都覺得自己很委屈,後來分開了,關喜才慢慢緩和。

的確如此,學會接受分離,不僅是孩子,也是父母應該學會的本事。

一位父母就是從不適應到學會慢慢接受。

她的兒子是在大家庭的關愛下長大的,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拿他視如珍寶,萬千寵愛。

可是,結婚後,面對遠去的兒子,父母的心很絞痛,他甚至懷疑兒子不孝順。

可當她逐漸適應這種分離後 ,心就坦然了很多。

分離,就如雛鳥離巢一樣,是必經的成長過程。

兒女結婚了,就讓他去擁抱自己的生活吧!不對孩子事情指手畫腳,不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家裏大門永遠為孩子敞開著。

寫在最後

兒女成家以後,如果不願意回家,父母的心的確很寒心。

但只能說明一點,他們回來一定感到不舒服,所以盡量少回來就少回來。

父母只有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回歸自己的本位,才會召回兒女的心。

總之,兒女成家後,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用正確的方式去關愛和支持他們,親子關系一定會越來越好,即使兒女有了自己的家,也會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