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一月400元生活費,多100就是攀比」,暴露中國父母窒息的一面

2024-04-02教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下,民眾在生活領域更加追求「實惠」的比重,當一件商品具備經濟優勢的時候,就很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可,但如果過分在意經濟性就顯得不太合適了。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孩子上大學,每個月給400塊的零花錢,多要就認為孩子是攀比,這種思維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實際上卻有不少父母就是其中的當事人。

他們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當下時代的花銷水平,僅僅以「生兒窮養」、「他自己可以打工掙錢增加社會經驗」等理由降低了自己在孩子生活中的支撐程度。

從表面上來看,父母這樣做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可事情真有那麽好的發展方向嗎?要知道,在大學期間並不是社會上認知的「60分萬歲」,而是各種新的賽道比拼。

父母給少一點我們還能去說是為了孩子的自主性,但直接給400塊錢一個月當做大學的生活費實在是難以評價,如果孩子僅僅靠這400塊錢,甚至都沒法吃飽飯。

在家裏生活的父母應該仔細思考,現在不是二十年前,物價早就不一樣了,平常買大米買面做飯一個月都要超過四百,學校又不能放置廚房用具,食堂花銷自然要更高。

所以,家裏的孩子如果靠400塊錢就能過一個月,那已經不叫上大學了,孩子極有可能就是在度過實習生活,在每天下課後直接兼職,且工作時長還不能低。

作為臨時工,就算是大學生也不會有多少薪金,更何況還耽誤了很多參與活動的時間,在大學內的課程,不僅僅有正課,還存在選課和加學分的活動。

當你將保證經濟條件作為追求的時候,就已經在這些評選活動上陷入劣勢,更何況你要彌補的缺口並不算小,一旦出現沖突,你到底要保證學業還是吃飯?

大家思考一下,吃飯都涉及到生存領域了,不得不對其做出妥協,可你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麽?難不成就是為了掙下吃飯跟水電空調費之類的花銷然後畢業?

這個過程中你到底收獲了什麽?如果上學僅僅以實惠作為追求,那不如直接上班獲得的收入還高一些,因為簡簡單單的混過大學其實收獲只能說非常微小。

再說了,來到大學之後,人際交往是必要的,不管是社團之間的交流活動還是說課題組的研討會,想要認識彼此,少不了聚餐交流,可400塊錢能做什麽。

一天三頓全吃素菜學校的吃飯花銷也要超過這個數碼,孩子來學校不是受苦的,作為家長,再怎麽不能委屈孩子到這份上吧?到了學校光吃素,不談任何朋友,活動也不去參加?

這不直接讓孩子的校園生活失去任何值得回憶的東西了嗎?作為家長,我相信所有家長心裏都希望孩子能夠過的舒適開心,每天吃的東西更是不能委屈。

也希望部份家長思考一下,當你每天起來就開始思考今天的飯費從哪裏獲得的時候,到底能不能有閑心去做別的事情,如果讓你去工作一天之後再去看專業枯燥書籍能不能堅持?

更何況還是在沒吃飽的狀態下進行上述活動,想到這裏,我們不免為孩子的校園生活感到擔憂,特別是對於孩子是女生的家長來說,這種做法更加不可取。

雖然兒子窮養女兒富養的說法不一定有道理,但當經濟條件受到限制後,女性群體的處境明顯更加艱難一些,首先化妝品的購買上會出現問題。

當下的時代對女性的妝容有著額外的要求,特別是當周圍女生都化妝自己卻沒有相應準備的時候,就有可能受到其他人的排擠,進而出現對金錢的渴望。

那麽,這部份女性群體就可能走上歪路,父母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孩子節省一些的確是給家裏減輕負擔,可要孩子去犧牲大部份的時間精力消耗在這上面,本身就是虧本買賣。

對大學生來說,生活中的花銷非常多,如果要是涉及戀愛,那更是多出不少生活成本,作為父母,應該體諒一些孩子的生活,不說多給多少錢,至少也得保障孩子吃飯沒問題吧?

總的來說,大學生這個階段正是想掙錢但掙不了的年齡,作為父母這麽壓迫孩子,就相當於把社會焦慮和家庭焦慮全給了一個孩子,這樣大的壓力下,孩子如何正常成長?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 「關註」 ,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