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古典文化迷,看完今年的高考試卷,說實話筆者心裏確實是挺開心的。各版本的試卷中,古典文化元素太多了。
全國一卷的作文「齊桓公、管仲和鮑叔」,讓不少理科生有點兒懵,不過後面專家們都說了,考的是理解和分析力,文科理科都應該會寫。而且這些各版卷子中,還有蘇軾傳記中的內容,王安石和陸遊的冷門詩,甚至連英國人拍的杜甫紀錄片都上了天津卷作文。
重視傳統文化,已經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地體現在高考試卷上。不過,這也正是令不少考生心累的地方。就古詩詞填空這一題型,筆者大概看了一下,就不得不感嘆:出題老師是真的「狠」。這次的這一題型,各版本出現了屈原的【離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
背過這首作品的朋友都知道,這三篇都是長文,都是讓不少學子們背得腦殼疼的經典。【離騷】共370多年,近2500個字,考了其中不算太出名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醉翁亭記】近400字,考的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這還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其中一版考了【阿房宮賦】,我們來說一說這道題。
一:題目有多難?
題目是這樣的:
【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誇張表現阿房宮的奢華,如形容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嘈雜的音樂聲音「________」。
這道題的答案是:第一個空填「多於機上之工女」,第二個空填「多於市人之言語」。
【阿房宮賦】有多難背?它不是一篇詩作,而是一篇文言辭賦,通篇不加標點是500多個字。它的難背之處,首先在於他是華麗的辭藻,辭藻一華麗就意味著典故極多、成語極多、生僻字極多。每一段,都有很多現在很少用得到的字。有時候咱們甚至連字都讀不來,還別說背了。
其次,在於他的大量排比。排比句式確實會讓全文讀來朗朗上口,但一旦過多就容易搞混淆,比如題目中的這兩個排比句,上下文是這樣的: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一共用了6個排比,來形容阿房宮的奢華。從柱子寫到房梁、瓦縫、橫檻、管樂,甚至連釘子都寫到了。而題目出的,僅是這6個排比中的兩個。它還不是直接讓考生填上下句,而且是需要理解句意來填。也就是說,考生不但要會背全文,還要理解它的意思。
看完這個題目後,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慶幸自己早就畢業了,當時不在考場。不然這一道2分的題,都要想半天,還不一定能答對。
二:【阿房宮賦】、【離騷】等長文,到底該不該背?
考【阿房宮賦】,不考「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樣的千古名句,卻要考「多於機上」。考【離騷】、【醉翁亭記】也是一樣,不考特別有名的句子,而是考一些普通句子。這就意味著只背千古名句,顯然已經行不通了,要背就得背全文,這就很頭大了。
高三學生的課業壓力這麽大,還背這種幾百字,甚至上千文的詩文,值得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些千古名作,確實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留下來的經典之作,都是咱們的文化瑰寶。但是該如何背確實是一個問題,只是死記硬背是不行的,理解加記憶我們才能答對這類題目,不然背了也是白背。
所以本期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套中國古詩詞大全。這套書除了包括了人教版教科書裏的詩詞,還有經常出現在文言文閱讀題中的文言文、古詩詞等,內容很豐富。書中對熱點名篇中的句式,都有詳細的講解,包括名言名句,也包括那些冷門句子。
筆者大家看了一下,2020年高考考的這幾篇辭賦和散文,裏面都是有的。如果2020年的考生們,早看到這本書,或許這次就都能答對了。書不貴,一共4本,不到40元,卻包括了唐詩、宋詞、元曲和【詩經】中的內容。與其拿著課本死記,不如多看看這類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遇見好書# 今年的高考古文已經占了這麽重的比例,再忽視這一塊就不明智了,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點下面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