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魯豫老師的播客「巖中花述」深有感觸。
那期嘉賓邀請了哲學學者袁源女士,一起探討了 生活中不正義的來源。
提出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認知都是被社會環境構建,長久以往變成了潛意識裏的觀念。
原來從小開始我們就被各種認知定義。比如長輩經常誇贊一個孩子「活潑開朗」,潛台詞是在說內向的孩子是不夠優秀的;
普遍社會觀念認為「 女性更擅長家務事」、「女性擅長且熱衷於養育後代」,也是父權社會的文化教育下形成的思想,並非客觀事實。
長此以往塑造了我們的社會觀念,這種認知的不正義已然深入人心。甚至影響到許多人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01
你不是「人不行」,你只是「病」了
在許多概念被普及之前,大人們總會從童年期開始就給孩子下判定,把和常人不一樣的行為模式分出好壞。
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就好動、愛走神、沒有辦法集中註意力學習。或者總犯同樣的錯誤、喜歡丟三落四,做事馬虎。就會被貼上「粗心」、「不認真」、「沒教育好」的標簽。
▷【地球上的星星】
後來各門類學科概念逐漸普及,我們才知道原來無法集中註意力和多動都是同一種疾病,在心理學概念裏名為 註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
註意缺陷多動障礙會 影響患者的註意力、記憶、決策等能力,導致他們出現註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等行為和情緒問題。
這是一種嚴肅的病因,而不是有些家長所理解的「沒養成好習慣」或「孩子天生不行」。
▷越來越多人透過了解ADHD完成自我接納
許多成年ADHD患者在日常中可以正常生活,被 此病癥困擾的ADHD患者也可以靠藥物治療來改善。
這和智商無關,反而ADHD患者還擁有更具發散性的思維,更高的創造力,他們在探索性和創新性任務中可能更靈活,所以有一些創作者或藝術家也是一名ADHD患者。
02
破除認知的不正義,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某種人才
在「巖中花述」播客對談中,魯豫老師提到 似乎每個人都有某種學習障礙 。
比如她本人就沒有辦法透過「聽」的方式吸收任何資訊,必須形成文字內容,一邊看一邊記錄才能最大化吸收。
而袁源女士正好相反。她表示自己是個不擅長閱讀的人——從小就發現自己讀書慢,懷疑自己是不是「笨」;後來了解到「閱讀障礙癥」的概念,才知道原來這不是「笨」,是種「病」;再到後來又懂了關於「神經多元」的理論,理解到這也不是「病」,只是「我和別人不一樣」。
之所以會產生閱讀障礙癥的定義,是我們在一開始就被閱讀中心主義這個認知所構建。
預設了人類最標準的學習方式就是閱讀——如果一個人是個好的學習者,就必然是個好的閱讀者。
但事實證明,人確實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獲取知識。 有人用聽來認知世界,有人用閱讀來理解世界,這不代表人的優劣,這只說明知識永恒存在,每個人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到達。
▷【將來的事】
03
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袁源女士最後說到,現在的她學著以另一種方式來理解自己的閱讀障礙,期待讓每一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她也不再怯於自己作為女性去談論曾經被定義為僅男人可聊的話題,因為她相信自己可以且能夠。
▷【勝利即正義2】
當破除自我認知的不正義,認清一切性格特質都不應該被輕言定義,那我們對自我的探索應如同在曠野穿梭一般自由, 每一種性格特質都有可能成為你獨特的優點。
但也有一些朋友,在自我的世界沒有導航,找不到個人性格特質的方向。 知道自己不是不夠好,但又不知道能朝哪個方向去自我探索。
一旦缺乏自我了解,便會使人難以充分挖掘自身價值,難以對自己有更準確的認知,找錯努力的方向。
為了幫助這些朋友解決相關問題,我們開發了本測試。根據 積極心理學先驅Peterson 教授 提出的 value in Action 框架 以及國內研究者總結的 「中國人優勢結構」理論 。 我們拆解出9大性格優勢。幫助你充分了解自身優點,並為你專門客製了成長指南。
「測一測: 全面評估你的性格優勢」
👆 🏻 掃碼領取測評
*測評結果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
【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米蘭達.弗歷克著,黃佩玲譯,八旗文化,2019-1-9
【註意缺陷障礙】, Thomas E.Brown,ph.D. 著,王玉鳳譯,2007-3
作者:小火
全面評估你的性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