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友話直說丨「未戴紅領巾被校長擼脖子」,照見懲戒觀念的城鄉差距

2024-09-28教育

教育目的不能合理化教育手段,一個現代化的教育環境,手段、程式的合規也至關重要

近日,有網友發影片稱,湛江廉江和寮鎮朱埇小學校長因學生忘戴紅領巾擼學生脖子,班主任上前拉開,校長還追上來打。9月25日,廉江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接到了該學生家長的投訴,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多張圖片顯示,學生脖頸處有明顯的紅色傷痕,局部還有破皮。學生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校長用手掐著他兒子的脖子,當時孩子都暈了,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現有資訊來看,校長下手之狠,令人愕然;家長的憤慨與心疼,讓人同情。

此前,國務院釋出【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的「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引發不少有關教育懲戒邊界的討論。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討論就如同互聯網本身一樣,更多是城市中心視角的,而一些鄉村學校則可能是失聲的。

本次事件有兩個特點,一是事發學校為鄉鎮小學;二是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之前打過很多學生,都是賠錢私了。」若家長所說無誤,則說明這所鄉鎮小學可能存在不少體罰現象,許是情形不夠嚴重,或是家長不在意、維權意識較弱,而較少曝光在網絡上。

相對而言,教育懲戒不僅在教師個體之間存在觀念差異,在城鄉之間、地域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就筆者所見,一些鄉村乃至鄉鎮學校的監管相對較弱,懲戒權被濫用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份針對農村小學教育懲罰現象的研究顯示,在農村小學,懲罰現象較為普遍,不少鄉村教師對懲罰內涵的理解存在誤區。例如,在體罰必要性方面,接近70%的教師表示「有一點必要性」「有必要」,甚至是「非常有必要」。從孩子們的反饋看,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示見過「老師打手心、揪耳朵、罰站、罰蹲馬步、罰跑步」等體罰現象。

正如調查所指出的,這背後的行為邏輯,正是部份教師將體罰、變相體罰視為具有同等教育意義的懲罰。於是,如此認知下的體罰、變相體罰,甚至被認為是老師負責的一種體現。

筆者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送孩子到校時,多少會來一句,「老師,孩子不聽話你就打」。家長的「首肯」無疑給了老師一些底氣,部份老師當然也會為體罰行為賦予某種合理性。這種合理性,顯然禁不起現代教育觀念的嚴格審視。自以為的「為了你好」,也許就給孩子留下了永遠的心理創傷和陰影。

這也正是我們需要予以關切的,涉事校長究竟有沒有「打過很多學生」,為何因為學生忘戴紅領巾就「擼學生脖子」?之前到底還有多少「賠錢私了」的事?如此種種,都是我們評價、審視這一行為的重要維度。當校長親自下場體罰學生,那麽在學校日常管理中,老師們對於體罰等又是抱以何種態度?不能因為是在鄉鎮或村級學校,留守孩子多、家長維權意識較弱,就放松了對自身教育行為的要求,而隨意地突破教育懲戒的邊界。

說到底,會不會懲戒是一門教育藝術,一些鄉村學校的部份教師懲罰技巧單一,關鍵或許在於缺乏一種「他者」參照。這也提醒各地的教育部門,不僅要加大農村教師的監管與培訓力度,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吹進鄉村的更多角落;同時,也需要社會觀念同步更新:教育目的不能合理化教育手段,一個現代化的教育環境,手段、程式的合規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