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南方網評:「課間一刻鐘」值得推廣

2024-09-29教育

近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素發展」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對於一些地區在新學期將中小學課間活動時間由10分鐘增加到了15分鐘的舉措,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等,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全面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北京一小學的課間活動。圖源:中新網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保障課間充分的休息有利於學生調節情緒、放松身心、增強體質和防控近視。目前中國中小學普遍實行的是10分鐘普通課間制度,然而,為便於學校管理,一些學校推行所謂「文明休息」,即課間十分鐘只準喝水、上廁所等,沒有特殊情況不允許出教室。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而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這一問題危害不小,導致學生失去了與同學互動、增進友誼的時間,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課堂學習固然重要,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培養也很關鍵。為此,多地宣布延長課間時間,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走進陽光。比如,今年秋季學期起,江蘇無錫市新吳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行課間15分鐘;北京市教委、福建省教育廳、準格爾旗教育體育局日前也相繼釋出了「鼓勵延長課間時間至15分鐘」的相關檔。這意味著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室外活動,如眼保健操、跑步、跳繩等,這些活動有助於調節情緒,緩解學習壓力。同時,更長的課間時間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完成從上一堂課到下一堂課的思維轉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看似短短5分鐘的延長,實則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改革,釋放了以生為本的育人善意,贏得了眾多家長們點贊。

當然,在不少家長「建議全國推廣」的同時,有人也擔心「會不會孩子們只是在教室多坐5分鐘」。畢竟,在有些學校課間十分鐘都無法「還給孩子」的情況下,多五分鐘就真能讓孩子走出教室嗎?事實上,針對「課間圈養」的問題,教育部早在2021年施行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就明確要求: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定不必要的約束。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治理效果甚微。比如,有的教師課堂設計不合理,導致拖堂;有的學校擔心出現安全問題,幹脆一刀切把學生「箍」在座位上。但這些都不是可以「躺平」的理由,這項事關學生身心健康的利好政策,排除萬難也要落實好。

課間一刻鐘不僅要有「量」的增長,更要有「質」的提升。學校要規範教育教學秩序,避免拖堂、提前上課等占用課間時間的現象發生,完善活動場地設定和器材配備,做好相應安全保障,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到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中,開展多樣化和個人化的活動,鼓勵學生「站起來、走出來、動起來」。同時,家長也要多些包容,在面對一些難以避免的磕磕碰碰時,給予學校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密切配合、良性互動,才能確保這項創新之舉能得到更多認同和推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期待更多學校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讓課間時間「有得動」並且「動得好」,真正把課間的歡聲笑語還給學生。

撰文 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