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把侄女接過來幾天,後悔得不行,引發教育的深思

2024-07-14教育

上周把侄女接過來玩幾天,計劃很飽滿,現實很骨感。

一天到晚,不是躺在沙發上,就是躺在床上;不是手機,就是電視,或者是平板。

我感覺小孩就是身體好,如此用眼,晝夜不歇,竟然還能一直看?

帶出去玩吧,不去。

問吃什麽呀,隨便。

寫會作業吧,不寫。

說也說不得,罵更不合適!

現在小學生已經變成這樣了嗎?成為了電子產品的「奴隸」,還不知道危害?

感覺當下這種現象確實挺嚴重的。

聽過一句話,「廢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待在家裏,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人是自然人,尤其是小孩子,親近自然的天賦與生俱來,如一顆幼苗般,順應自然,融於自然才能夠更好地成長。

整天待在家裏,就如溫室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雨的摧殘。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提出,教育孩子並不只是要教書本上的知識,他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才是最天然的教材,從大自然與大社會獲得的知識是活的,直接的知識。

教育方法也不能夠局限於室內,強調在室外的各種遊戲、勞作中教育的重要性。

還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他極力否定學校、家庭這種鳥籠式的教育。認為必須把鳥籠開啟,把受教育者放到真正的大自然、大社會中去,未來才能展翅自由翺翔。

可見孩子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人有多重要!

長期待在家裏和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差別在哪裏呢?

1,社交能力

有一段時間我兒子身體經常不舒服,每天放學後我自作主張去掉了他戶外活動的時間,直接帶回家玩玩具。剛開始孩子反對強烈,我以養病為由直接拒絕。

都說21天就能養成一個習慣,果不其然,身體養好了,心理卻封閉了。好不容易帶出去,也是一個人孤零零待著,要麽找不到玩伴,要麽別人不願意和他玩。

喜歡戶外活動的小孩內心必然是盛開的,性格必然是外向的。他們見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社交經歷豐富,會善於與人打交道,性格也會更開朗!

2,身體素質

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親近自然,享受著陽光,空氣等天然的能量,運動量又足夠,一般身體素質良好。

喜歡宅在家裏的孩子,一般不愛運動,身體素質相對較弱,越弱越懶得出門,越不出門越弱,惡性迴圈呀!

3,眼界開闊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書裏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眼中的世界。路要自己走,風景要自己看,自己眼中的世界才會更大。

這個夏天帶著孩子,無論是去廣闊的大自然中走一走,還是去悠久的名勝古跡逛一逛,再或者是去公園、體育場健健身,都是不錯的選擇!

4,智力發展

經常出去浪的孩子,智力發育要比宅在家的孩子快,智商更高......

「出去浪」竟然還能發展智力?

智力發展就是個體在接收到外界刺激後,不斷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運用認知解決問題的過程。

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外界有豐富的刺激。出去浪可以聽見五湖四海的聲音,看到天南地北的風景,感受風土人情的差異,感官刺激反饋給大腦,加速智力的發展。

人生處處是風景,生活處處是教育

暑假來臨,大多數家長卯足力氣給孩子補補補,各種培訓班,輔導班,特長班,感覺比上學時間還緊張。

其實,何必呢?暑假的意義就是放松,放松孩子學習的壓力。這時候,父母手中的線可以適當松松,孩子不能只是單純地待在家裏學習,而應浸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裏,生活就是教育。

帶娃出去走走,可以將書本知識實踐化,讓孩子用五感去深層次地貫通所學知識。

晨起,傍晚天氣涼爽後,適當地運動,跑步會促進人體腎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使孩子專註力更強,學得快,記得牢。

暑假已半月,趕緊帶娃出去走走吧,擁抱自然,開啟心胸, 去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感受世界不一樣的精彩,體驗更多人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