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娃多大戒掉紙尿褲合適?過早傷身傷心,過晚影響發育,爸媽要重視

2024-09-24教育

紙尿褲,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它的出現改善了寶寶們的生活環境衛生質素,減輕了寶媽帶娃的工作量,讓更多的寶寶擁有了白天暢玩、晚上安睡的美好體驗,可以說是好處很多的。

但是,再好的東西也有一個「適齡性」,孩子不可能一直帶著紙尿褲,總有脫掉的一天。

如果「逾期」不脫,就有可能對寶寶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對寶寶的多方面產生比較嚴重的危害。

「逾期」不脫紙尿褲,對孩子的影響你想不到

紙尿褲戴得久,到底會對孩子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一些寶媽就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經歷:

家有兩只寶: 長時間戴紙尿褲真的不好,上幼稚園之前一定要給寶寶摘掉,我們家的寶寶就是摘的晚了,所以受了很多罪。

當時我們家寶寶上幼稚園的時候,其實還在用紙尿褲,但是在幼稚園肯定不能用,我就直接給孩子撤掉了,結果孩子在幼稚園拉的那叫一個歡啊,把老師都忙死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臉見老師……

麻麻媽媽: 我們家寶寶也是紙尿褲脫得晚了,結果腿部的發育受到了影響。

當時,我發現我們家寶寶走路的時候姿勢很奇怪,想著孩子是不是有什麽發育問題,就找醫生看了看,結果醫生一看就表示,孩子的紙尿褲幹擾了孩子的走路姿勢養成。

並且由於孩子經常使用不正確的姿勢走路,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下肢發育了。唉,早知道就不讓孩子戴那麽久了。

炫不了的冰淇淋: 本來,在家的時候寶寶帶紙尿褲,也顯不出什麽不對勁,但是後來寶寶大了,經常帶寶寶出門,結果寶寶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不穿紙尿褲,而自己卻一直穿著紙尿褲,就不願意了,不過摘也摘不得啊,孩子還沒學會上廁所,但是不摘還又鬧,可愁死我了。

我可以發現,孩子要是年齡較大的時候還在用紙尿褲,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成長幹擾,讓孩子的身體、心理等多方面都受到不好的影響。

所以,到了該停掉紙尿褲的年齡,家長們就需要及時的幫助孩子停掉紙尿褲,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從而讓孩子能夠更加順利的適應幼稚園生活,也讓孩子的發育不受幹擾,心理環境變得更加健康。

寶寶到底幾歲需要停用紙尿褲?不要超過這個年齡,不然危害大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寶寶停用紙尿褲、學習如廁的最佳時段在18月齡~24月齡這個時間段內。

無論是過早的停用,還是過晚的停用,都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太早戒掉紙尿褲傷身、傷心,過晚影響發育。

◎過早停用的影響

據相關科學機構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18月齡之前學習如廁,那麽孩子掌握這項技能的大概時間在4歲,而在18月齡及稍晚一些時學習如廁的話,孩子將會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掌握。也就是說,過早停用紙尿褲學習上廁所,反而會讓孩子學的更慢。

很多人可能會對此產生疑問,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都覺得學什麽東西 只要早點學,那麽就會早點會。

但事實上,孩子在學習某種東西的時候,學的快慢和孩子的成長階段是有很大關系的,在不合適的年齡進行超前學習,都是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較大的身體和精神負擔。

從而導致孩子對於該學習行為 產生一定的厭惡感 ,身體也可能對該學習 行為產生排斥感 ,這就會 出現學的越早、會的越慢 的情況出現。

◎過晚停用的影響

過晚的停用紙尿褲,將會對孩子產生多種危害,比如會影響孩子的排便反應、排便意識的建立、排便能力的掌握、下肢健康與發育、下體皮膚的健康、集體生活體驗、心理環境建設等等。

這其實很好理解,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教育引導,那麽孩子的成長肯定會受到影響。

並且有時候這種影響是很難彌補的,因為孩子的身體已經過了學習該項技能的「黃金階段」,身體的各種條件在學習該項技能的時候,已經不是處於最佳狀態,那麽學習的速度、效率都會很低,甚至有時候將會出現怎麽也學不會的情況。

而過晚停用紙尿褲雖說不至於讓孩子不會自主如廁,但卻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也會 減慢孩子學習如廁的時間 等等。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了,為什麽會有18月齡~24月齡這麽大的跨度呢?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家教養育方式不同,自身的發育情況也是不同的,家長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發育表現,來決定孩子到底在什麽時候開始停用紙尿褲,學習自己上廁所。

孩子在完全停用紙尿褲、學習自己上廁所的時候,要具備這些能力

①穿脫褲子的能力

上廁所最基本的一個動作,就是穿脫褲子了,所以,要想孩子擁有自主上廁所的能力,就需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脫褲子、穿褲子,以及在便便的時候保持褲子處於正確位置。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家長們進行培養了。

在培養孩子穿脫褲子,以及保持褲子幹凈方面,最需要的就是保持褲子幹凈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經常被家長忽略的問題。

之前遇到過一個孩子,穿脫褲子都很熟練,但是自己上廁所的時候,總是會「拉一褲兜子」。

原因就是孩子在脫下褲子之後,不知道要將褲子收緊,從而導致蓬松的褲子經常處於臀部下面,所以在便便的時候才會一直「不小心」弄臟。

總體來看,穿脫褲子以及保持褲子幹凈的能力算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是孩子連穿脫褲子都不會,那很難自己上廁所了。

②基礎的理解能力

要知道,孩子學習上廁所,是需要大人教的,要是孩子連大人說的話都聽不懂,那就很難學會了。

之前在某個訓練營見過一個孩子,因為缺乏理解能力,所以對於教練的話無法執行。

當時教練並不知道孩子是因為不理解而不執行的,而是認為孩子「不聽話」,於是便對孩子進行了訓導。

但是,教練在訓導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對於自己的訓導並沒有出現該有的反應,於是便試探性的用「幼兒乖乖語」和孩子交流,這才明白孩子是真的不懂自己在進行訓導。

所以,要是孩子沒有基本的理解能力,那麽就很難接受到有效的教育,想要學習如廁就難上加難了。

③肢體的協調性

上廁所在大人看來不是什麽難事兒,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在「對準坐便器」、「起身跨步」等細節問題上,都可能會因為肢體協調性不好,導致做不好。

比如坐下去的時候「對不準」,站起來的時候「不知道怎麽繞過坐便器」等等。

孩子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身體正在發育階段,神經系統也是處於「初級水平」,別說復雜的動作了,就是一些簡單的大動作,他們都需要進行協調性練習。

所以,孩子如果肢體協調性較差,那麽是很難有效學會上廁所的,家長要首先培養好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讓孩子能夠實作自己對於肢體的有效控制。

④基本的如廁意識

孩子很小的時候,是不理解「排便感覺」的,也就是孩子不知道自己產生「想拉」的感覺之後,將會發生什麽。

所以,只有當孩子知道自己產生「想拉」感覺之後,是要「拉便便」時,才能夠產生之後的如廁行為。當然,一般孩子到一歲半的時候,都會具備這種意識。

有時候,孩子在想要便便的時候會發出一些訊號,比如正在玩的時候, 突然之間不動了,或者突然之間在用力 等等。

這時候,孩子的表現有可能是孩子的身體自然反應,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將會便便。

所以,家長們可以 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這種排便訊號現象 ,讓孩子知道自己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就是想要上廁所的時候了。

這些能力中,有些是需要家長教的技巧效能力,比如穿脫褲子,有些則是孩子本身發育到一定程度就會具備的能力,只有這些能力孩子都具備之後,才能夠更順利的停用紙尿褲、訓練孩子如廁。

寫在最後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有些孩子在學習如廁的時候可能會快一些,有些可能會慢一些。

但無論如何,家長都需要耐心、細心、用心的對待孩子,逐漸停用紙尿褲,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切忌焦躁。

【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幾歲停用紙尿褲比較好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